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百欣

作品数:47 被引量:130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1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膀胱
  • 11篇尿道
  • 8篇甲酸
  • 8篇苯二甲酸
  • 7篇丁酯
  • 7篇疗效
  • 7篇邻苯二甲酸二...
  • 7篇二丁酯
  • 6篇尿道下裂
  • 6篇前列腺
  • 6篇间质
  • 6篇间质性
  • 6篇间质性膀胱炎
  • 6篇膀胱炎
  • 5篇尿动力
  • 4篇阴茎
  • 4篇症状
  • 4篇手术
  • 4篇尿动力学
  • 4篇仔鼠

机构

  • 36篇南京医科大学...
  • 14篇江苏省人民医...
  • 12篇南京医科大学
  • 4篇南京大学医学...
  • 2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北京医院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上海市第一人...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浙江省人民医...
  • 2篇北京博爱医院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宜兴市人民医...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南京明基医院

作者

  • 47篇沈百欣
  • 26篇卫中庆
  • 21篇丁留成
  • 14篇张炜
  • 6篇黄懿
  • 5篇孙则禹
  • 5篇居小兵
  • 5篇蒋荣江
  • 5篇易超然
  • 4篇钱立新
  • 4篇王心如
  • 4篇左维
  • 4篇徐子程
  • 4篇沈华
  • 3篇马隆
  • 3篇薛珺
  • 3篇徐正铨
  • 3篇张思聪
  • 3篇卫中庆
  • 2篇戴玉田

传媒

  • 5篇南京医科大学...
  • 5篇江苏省第十五...
  • 4篇中华男科学杂...
  • 4篇临床泌尿外科...
  • 2篇中华泌尿外科...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现代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华现代护理...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年份

  • 3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8
  • 4篇2007
  • 1篇2006
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大鼠尿道下裂发生的阴茎组织差异蛋白质组分析被引量:8
2007年
我们通过比较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诱导尿道下裂与正常大鼠阴茎组织蛋白表达的差异,为阐明DBp导致尿道下裂的作用机制提供依据。
沈华张炜马隆沈百欣王心如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尿道下裂阴茎组织蛋白质组分析诱导大鼠正常大鼠
膀胱出口部分梗阻后对逼尿肌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观察膀胱梗阻后不同时间点的逼尿肌功能、逼尿肌血管新生和增殖的变化,探讨梗阻后逼尿肌功能发生发展的机制。方法将成年雌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1周组、梗阻2周组、梗阻6周组,每组各15只。采用尿动力学评估逼尿肌功能,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膀胱逼尿肌中的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和细胞核增殖抗原(Ki-67),分析血管新生及增殖变化。结果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1周组、梗阻2周组、梗阻6周组平均膀胱重量分别为(103.23±4.35)、(110.95±5.51)、(228.02±32.88)、(392.35±39.90)、(616.50±86.41)mg,梗阻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分别为(24.28±0.91)、(22.10±2.35)、(23.17±1.10)、(36.98±1.95)、(29.72±1.79)kPa,梗阻2周及6周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1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逼尿肌层微血管密度分别为10.60±2.10、11.30±1.77、47.90±4.38、28.50±3.95、7.55±1.21,梗阻1周及2周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6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Ki-67阳性指数分别为(19.10±8.18)%、(19.84±5.45)%、(53.08±7.25)%、(49.28±5.99)%、(13.66±4.42)%,梗阻组与对照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逼尿肌肌层细胞血流量减少引起细胞增殖下降可能是膀胱功能失代偿的重要原因。
丁留成陈正森易超然黄懿韶云鹏沈百欣卫中庆
关键词:膀胱出口部分梗阻逼尿肌血管新生增殖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致仔鼠睾丸膜联蛋白A5的表达差异被引量:3
2008年
背景:国内外关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导致雄性生殖系统畸形发生机制的探讨多集中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干扰胚胎期睾丸睾酮合成途径的研究,对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因素及功能蛋白质之间相互干扰的网络效应却并不明了。蛋白质组学能够从整体水平反映蛋白质组分,并筛选功能相关蛋白。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胚胎期暴露对胎鼠睾丸蛋白表达谱的影响,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动物实验,实验于2006-08/2007-10在南京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及南京医科大学生殖医学重点实验室完成。材料:将孕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妊娠14~18d。方法:实验组按800mg/(kg·d)染毒孕鼠,对照组予大豆油5mL/d。妊娠21d取出胚胎大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筛选出的差异蛋白质点利用质谱技术进行鉴定,并选择关键蛋白进行验证。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蛋白的电泳差异比较。②酶切,MALDI-TOF分析,数据库检索,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③两组蛋白Western blotting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结果:共筛选出33个差异表达蛋白(t≥2.831,P<0.05),其中14个通过质谱分析和SwissProt蛋白数据库检索得到鉴定,包括膜联蛋白A5、过氧化物酶6、泛素羧基末端水解酶L1等。运用Western blotting,验证了膜联蛋白A5在实验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膜联蛋白A5主要定位在胎鼠睾丸Leydig细胞中。结论:实验运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建立了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孕期暴露雄性仔鼠睾丸与正常仔鼠睾丸蛋白质差异表达谱系,鉴定出14个蛋白点,确定了膜联蛋白A5在胎鼠睾丸的定位。
居小兵沈百欣徐子程沈华马隆蒋荣江张炜王心如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睾丸质谱
男科常见疾病的诊疗技术创新及关键技术应用
王增军宋宁宏刘边疆王巍杨杰秦超沈百欣张炜王海南
该项目组在男科常见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诊疗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和临床推广应用,取得一系列突出成果。精子膜蛋白复合体在男性不育疾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国际上首次在人类精子膜表面发现一种含有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通道蛋白(VDA...
关键词:
关键词:男性不育症精囊疾病阴茎癌发病机制临床诊疗
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中长期疗效分析
2022年
目的评估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治疗男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post-prostatectomy incontinence,PPI)的中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2020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2例PPI患者(9例前列腺癌根治术后,3例前列腺电切术后)采用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的临床资料,并通过尿垫实验、国际尿失禁咨询问卷简表(ICIQ-SF)中长期随访以评估其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本组患者中2例轻度尿失禁(24 h使用1~2个尿垫),7例中度尿失禁(24 h使用3~5个尿垫)和3例严重尿失禁(24 h使用超过5个尿垫);术前ICIQ-SF评分为(15.3±3.6)分,24 h尿垫数量为(5.4±2.3)个;术后3个月ICIQ-SF评分为(4.8±3.7)分,24 h尿垫数量为(1.8±0.4)个;术后12个月ICIQ-SF评分为(1.9±1.0)分,24 h尿垫数量为(1.2±0.4)个;术后24个月CIQ-SF评分为(1.4±1.2)分,24 h尿垫数量为(1.3±0.5)个。术后75%的患者不使用尿垫或只使用1~2个尿垫,未发现伤口感染、尿道侵蚀等并发症。结论经闭孔盆底网片球部尿道悬吊术是一个治疗前列腺切除术后尿失禁的患者安全有效的选择,但需要更长随访及精准适应证探索。
丁留成黄懿舒乐张思聪陈正森沈百欣薛珺韶云鹏顾民卫中庆
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大豆油5ml/d灌胃,第21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蒋荣江沈华沈百欣徐子程张炜
关键词:尿道下裂睾丸二维电泳
改良聚丙烯网片在盆腔脏器脱垂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改良聚丙烯聚网片对盆腔脏器脱垂的解剖及功能疗效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2月,采用改良聚丙烯网片治疗盆腔脏器脱垂78例,患者年龄35 ~ 68岁,平均49.6岁.病程2~8年,平均5年.其中前盆腔脱垂...
沈百欣卫中庆丁留成陈正森韶云鹏马寅超
尿动力学对多系统萎缩伴排尿障碍患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在以排尿障碍为首发症状的多系统萎缩(MSA)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32例伴随排尿障碍的MSA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2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52~65岁,平均(61.3±3.2)岁。通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表(OABSS)及尿动力学检查,评估患者膀胱功能状态,分析其尿动力学特征性改变。结果 32例患者均因排尿障碍为首发症状就诊于我院泌尿外科,经神经内科会诊后确诊为MSA。IPSS评分(28.77±3.84)分,OABSS评分(12.84±2.12)分,尿动力学检查提示平均尿流率(3.21±2.18)mL/s;最大尿流率(7.25±1.85)mL/s;膀胱容量(278.26±45.83)mL;残余尿量(150.32±28.54)mL,膀胱顺应性(13.52±8.32)mL/cmH2O;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43.22±8.34)cmH2O;压力流率(P/Q)26.33±7.82。同时在尿动力学检查过程中,储尿期出现逼尿肌过度活动25例(78.1%),急迫性尿失禁19例(59.4%)及排尿期尿道外括约肌肌电图异常13例(40.6%)。结论 MSA患者常伴随排尿障碍,尿动力学检查提示储尿期多表现为膀胱顺应性降低、膀胱过度活动及急迫性尿失禁,排尿期多表现为逼尿肌收缩力下降、尿道括约肌肌电图异常。可有利于我们对以排尿障碍为首发症状的MSA患者提供鉴别诊断依据,避免MSA患者误诊和接受冗余的外科治疗。
韶云鹏李云鹏丁留成沈百欣薛珺陈正森卫中庆
关键词:多系统萎缩尿动力学排尿障碍
女性尿道憩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尿道憩室手术难度大,术后会出现尿道阴道瘘等严重的并发症。文中旨在探讨女性尿道憩室的治疗及临床疗效,以提高泌尿外科医务人员对女性尿道憩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最终诊断为尿道憩室的20例女性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入院后进行膀胱过度活动症状评分(OABSS),均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行经阴道尿道憩室切除术。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结果患者术后会阴部不适、尿频尿急、尿末滴沥、性交疼痛症状的发生率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OABSS平均得分较术前明显降低[(4.9±1.8)分vs (8.1±2.3)分,P<0.05]。无一例出现血尿、尿瘘、尿道狭窄及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女性尿道憩室患者治疗采取经阴道尿道憩室切除术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少,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张思聪徐和魏陈正森沈百欣卫中庆
关键词:女性尿道憩室手术
尿道下裂大鼠睾丸、阴茎蛋白表达差异的研究
目的:探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致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之间睾丸、阴茎蛋白表达谱的差异,分离并鉴定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妊娠14~18天按800mg/(kg·d)染毒孕鼠,妊娠19天取出胚胎大鼠睾丸及阴茎,提取总蛋白...
张炜沈百欣徐子程崔笠殷鹏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