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刚
- 作品数:28 被引量:145H指数:9
- 供职机构:安徽省卫生防疫站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安徽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活动效果评价被引量:23
- 2000年
- 为了评价安徽省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的效果 ,于 1997、1998、1999年在所辖 17个地区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麻疹血清学监测和费用 -效益分析等 ,对MV初始强化免疫活动进行了评价。安徽省麻疹年平均报告发病率在强化免疫前为 7 94/10万 ,对 1~ 6岁儿童开展MV强化免疫后 ,1999年麻疹发病率为 1 36 /10万 ,降低了 82 87% ;1~ 6岁儿童麻疹发病构成 ,强化免疫前为 39 89% ,强化免疫后为 2 5 90 % ,大大减少了 5岁以下儿童的麻疹发病 ;强化免疫后 ,1~ 6岁儿童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10 0 % ,抗体几何平均滴度 (GMT)从强化免疫前的 1:16 45增长到强化免疫后的 1:44 92 ,抗体≥ 4倍以上增长率为 36 33%。开展MV强化免疫费用 -效益比值为 1:3 36~ 1:4 70。开展MV初始化强化免疫是加速麻疹控制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 余文周张莲芝何维宽周淑洁沈永刚戴振威
-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
- 安徽省1991~1999年麻疹发病年龄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通过对9年来安徽省麻疹发病年龄变化的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加速麻疹控制和调整免疫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1991-1999年麻疹流行病学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用ELISA法检测麻疹血清IgM和血凝抑制实验方法检测麻疹血清IgG抗体。结果 5-9岁组儿童麻疹发病构成占第一位,0~14岁儿童麻疹发病占81.91%-90.46%,麻疹发病年龄组后移,以学龄儿童为主,≥15岁人群1991年构成为9.44%,1999年为18.06%,强化免疫前暴发病例以5~9岁为主,1999年后以10~14岁为主。强化免疫前麻疹IgG抗体GMT为16.79±3.10,强化免疫后GMT、为44.77±2.25。结论 安徽省麻疹发病属于小年龄组模式,为加速麻疹控制,应进一步落实第二剂次MV的免疫,适时开展后续式MV强化免疫,以预防和控制麻疹暴发。
- 戴振威余文周张莲芝何维宽周淑洁沈永刚
- 关键词:麻疹年龄因素
- 安徽省“八五”期间计划免疫工作审评报告
- 1997年
- 戴振威沈永刚张莲芝曹敏刘丹青赵月萍何维宽陈晓琴丁一新齐建国
- 关键词:计划免疫
- 安徽省1998~1999年麻疹疫情及流行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01年
- 目的 评价控制麻疹策略和措施效果。方法 运用急性迟缓性麻痹 (AFP)监测系统网络进行麻疹流行病学监测。结果 通过对 1~ 6岁儿童麻疹强化免疫 ,1999年全省麻疹发病率为1.36 / 10万 ,5岁以下年龄别发病率为 3.6 5 / 10万 ,分别较强化免疫前 (1991~ 1997年 )下降了 84.0 0 %和 87.49%。各项监测指标较 1998年有所提高。结论 不断加强县、乡、村三级卫生人员的培训对于提高监测系统的敏感性、及时性是至关重要的 ;加强常规免疫 ,提高接种率 ,辅以强化免疫 ,是控制局部暴发疫情。
- 张莲芝何维宽余文周周淑洁沈永刚戴振威
- 关键词:麻疹疫情流行病学
- 安徽省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血清学效果观察被引量:8
- 2001年
- 为了加速控制麻疹 ,了解麻疹疫苗 (MV)初始强化免疫的血清学效果 ,在 1997~ 1999年全省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期间 ,随机选择 11个县 (区、市 )设立强化免疫血清学监测点 ,对 1~ 6岁儿童在免疫前、后采集双份血清标本用血凝抑制 (HI)试验检测人群麻疹HI抗体。结果表明 :强化免疫后麻疹HI抗体阳性率由免疫前 92 96 %上升到 99 81%,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倒数 (GMRT)由 18 11± 3 2 7上升到 44 77± 2 2 5 ,增长 2 4 7倍 ;强化免疫前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 89 16 %~ 97 37%,9~ 12岁GMRT最低 ,为 14 2 6± 2 6 4,强化免疫后各年龄组抗体阳性率为99 12 %~ 10 0 0 0 %,9~ 12岁GMRT上升到 39 0 8± 2 88;免疫后抗体有增长者占 6 8 83%,其中呈≥ 4倍增长者占 34 88%。通过强化免疫 ,大幅度提高群体的免疫水平 ,在相应的人群中已建立了牢固的免疫屏障 ,但是要重视MV的复种工作 ,预防麻疹爆发。
- 周淑洁何维宽余文周张莲芝沈永刚戴振威
- 关键词:麻疹疫苗强化免疫血凝抑制抗体阳性率
- 安徽省麻疹野毒株的首次分离和鉴定被引量:17
- 2001年
- 为了监测安徽省现流行的麻疹野毒株 ,在 1998、1999年的 2起麻疹暴发中 ,用绒猴淋巴母细胞 (B95a)分离到4株麻疹野病毒 ,通过血凝试验、血吸附试验、中和试验对分离到的麻疹病毒进行特性鉴定。该 4株病毒无血凝和血球吸附活性 ,我国人类疫苗免疫后 ,血清能中和这 4株病毒 ,但中和此野毒株的滴度低于中和疫苗株滴度的 2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和其产物的基因序列分析提示 ,该 4株病毒属于麻疹病毒第八基因组 (Hgroup)。继续监测我国各省麻疹流行株的基因和抗原变异 ,对我国强化麻疹控制及麻疹消除。
- 何维宽余文周周淑洁张莲芝沈永刚戴振威李业强许文波
- 关键词:麻疹病毒血凝
- 安徽省2000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监测质量评价
- 2002年
- 为了评价当前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AFP)监测效果 ,提高监测系统质量 ,巩固无脊髓灰质炎 (脊灰 )成果 ,利用EPIinfo软件对全省AFP病例监测系统上报的最新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全省 2 0 0 0年AFP病例报告发病率为 1 .66/ 1 0万。报告的AFP病例分布全省 80个县 (市、区 ) ,占全省总县数的 76 .1 9% ;AFP病例免疫史分析 ,每年有百分之十几的病例未全程免疫 ;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监测指标均达到要求 ,但个别地区仍有差距。今后应继续加强AFP监测工作 ,加强免疫工作 。
- 刘丹青唐继海沈永刚赵月萍陈晓琴
- 关键词:急性迟缓性麻痹脊髓灰质炎AFP病例监测系统儿童保健
- 安徽省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0
- 2001年
- 目的 了解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 ,调查了 841名 1997年出生的儿童。结果 全省各疫苗的接种率 :卡介苗 (BCG) 99.0 5 % ,口服脊髓灰质炎疫苗 (OPV ) 97.0 3% ,百白破混合制剂 (DPT) 96 .6 7% ,麻疹疫苗 (MV) 95 .48% ,4种疫苗全程免疫覆盖率 90 .6 1%。影响疫苗接种的因素 :1不知道要接种 ;2收费太高 ;3不知道接种地点和时间。儿童家长的文化层次与对疫苗预防疾病的知识呈正相关。结论 加强对基层计划免疫人员的培训 ,在规范免疫接种点工作的同时 ,要加强农村地区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 ,普及计划免疫知识。
- 唐继海戴振威沈永刚陆志坚
- 关键词:儿童免疫接种计划免疫工作
- 安徽省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的建立和应用研究
- 戴振威刘丹青沈永刚陈晓琴赵月萍张莲芝余文周刘宏杰何维宽曹敏丁一新李方军邱彦奚长春刘霞
- 1990年该省建立了脊灰疫情快速专报系统及旬报制度,1991年又按照卫生部的要求,使该系统逐步规范化、标准化和科学化。该系统使用统一的病例诊断标准,对脊灰疑似病例进行监测,还开展了零病例报告以及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监测等。...
- 关键词: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监测系统免疫监测疫情报告
- 安徽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进展
- 1996年
- 安徽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进展安徽省卫生防疫站(230061)刘丹青,戴振威沈永刚,赵月萍,丁一新1消灭脊髓灰质炎的背景1988年5月第41届世界卫生大会上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全世界在2000年消灭脊髓灰质炎,这是人类继消灭天花之后与疾病作斗争的又一伟大创...
- 刘丹青戴振威沈永刚赵月萍丁一新
-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疾病控制卫生防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