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焕
- 作品数:13 被引量:54H指数:4
- 供职机构:达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被引量:9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6月至2009年2月对37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所有患者术前、术后、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量伤椎椎体前缘高度值、Cobb’s角,术前CT和术中3D-CT测量椎管骨折块占位比。观察术后并发症和脊髓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患者随访6个月至30个月,平均16.5±7.8个月。伤椎均顺利完成椎弓根螺钉植入,螺钉位置及稳定性良好。无切口感染,无脊髓神经症状加重,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现象。伤椎前缘高度恢复满意,术后、末次随访(87.13±8.36)%、(85.91±9.42)%均较术前(47.78±13.56)%明显恢复(P<0.05)。伤椎Cobb’s角术后、末次随访(6.74±4.78)°(、7.45±5.04)°均较术前(28.96±5.48)°减少(P<0,05)。术中3D-CT测量椎管内骨块占位比为(7.38±2.11)%较术前(35.23±18.63)%减少(P<0.05)。脊髓神经功能较术前均有1级至2级的恢复。结论:后路经伤椎椎弓根螺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可增加骨折固定稳定性,有效恢复和维持伤椎高度,矫正后凸畸形,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 李佳欧云生权正学蒋电明安洪唐可沈昌焕
- 关键词:胸腰椎爆裂骨折短节段固定
- 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1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06例行椎间孔镜手术治疗的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入路,53例)和B组(经皮椎板间入路,53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X线透视次数、术后卧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后VAS评分和ODI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手术时间和术中透视次数B组均显著短(少)于A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B组显著长于A组(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低于术前(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个月,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入路椎间孔镜手术治疗初次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总体疗效接近,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可缩短术后卧床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手术则有助于降低操作难度,减少X线透视次数。
- 沈昌焕王晓林曾凡伟张东何秦
- 关键词:椎间孔入路腰椎间盘突出症
- 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术中的初步应用研究被引量:16
- 2010年
- 分析52例颈椎病行前路减压、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植骨、钛钉板系统内固定颈椎前路重建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自行研制的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在颈椎病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手术中的初步临床疗效。所有术后均获得6~25个月(平均13个月)的随访。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JOA评分术前平均为10.4分,术后为15.7分。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颈椎生理曲度、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融合器下沉、塌陷、移位发生,无感染、内固定物松动、脱落、断裂等并发症。n-HA/PA66复合生物活性融合器能有效重建和维持颈椎体的结构和高度,可能是一种理想的颈椎植骨替代材料。
- 欧云生蒋电明权正学安洪唐可李佳沈昌焕
-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椎间融合器颈椎融合术
- 经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比较Wiltse入路与后正中入路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LDH)的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LDH患者85例,其中经Wiltse入路43例(A组),传统后正中入路42例(B组)。记录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天数等资料;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评价患者腰痛和下肢痛,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功能状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价患者腰椎功能。结果 A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腰痛VAS评分方面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术后下肢痛VAS评分、ODI及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2年,A组腰痛VAS评分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Wiltse入路治疗LDH在降低手术创伤、减少住院天数、减少术后腰痛、减少残留神经功能后遗症等方面均优于传统后正中入路,临床值得推广。
- 何秦曹凡伟李俊张东沈昌焕
-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移位内固定器
- 新形势下医学生临床实习面临的冲击与对策
- 2009年
- 临床实习是由学校走向工作岗位的过渡阶段,是一座桥梁。近年来由于就业、考研、医疗体制改革等多种因素给临床实习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使得医学生的实习质量急剧下降,这些因素成为临床教学中普遍存在和急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 欧云生李佳蒋电明安洪权正学沈昌焕
- 关键词:学生临床实习工作岗位临床教学医学生
- 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的临床疗效及影像学评估。方法:2005年2月至2009年6月,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治疗寰枢椎不稳或脱位24例,其中齿状突陈旧性骨折7例,先天性游离齿突4例,新鲜齿突骨折9例(AndersonⅡC型),寰椎横韧带损伤4例。术前CT及三维重建评估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进钉方向等参数。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下关节突中点,探及椎弓根上内侧缘,钉道内侧倾约25°,头侧倾约25°。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为枢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外侧1 mm纵垂线与其后弓下缘以上2 mm的交点处,钉道内侧倾约5°,头侧倾约5°。螺钉直径3.5 mm/4.0 mm,寰椎椎弓根螺钉长22~30 mm,枢椎椎弓根螺钉长22~28 mm。术后摄X线、CT及三维重建评估椎弓根螺钉的情况。结果:24例患者共置入寰、枢椎椎弓根螺钉95枚,1枚寰椎椎弓根螺钉植入困难,改用椎板钩。术后CT扫描发现1枚螺钉穿入寰椎椎管,1枚螺钉穿入枢椎横突孔,患者均未发生脊髓和椎动脉损伤。随访时间6~29个月,平均16个月。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新鲜齿突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于术后3~6个月骨性融合;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技术是治疗寰枢椎脱位或不稳的有效方法,术前应充分评估患者寰枢椎椎弓根的影像学特点及植入椎弓根螺钉的风险。
- 欧云生权正学蒋电明唐可安洪李佳沈昌焕
- 关键词:上颈椎关节固定术
- 急诊手法复位在下颈椎新鲜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 目的 对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行急诊手法复位、固定融合,以了解该治疗方案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35例下颈椎骨折脱位伴脊髓损伤病例,入院即行急诊手法复位、单纯前路固定融合术。结果 所有病例均手法复位成功,并一期固定融合。...
- 何秦李俊沈昌焕张东
- 基质金属蛋白酶7和13在人椎间盘不同结构中的表达情况与椎间盘退变程度关系的研究
- 椎间盘退变性疾病是骨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免疫性炎症反应、髓核刺激压迫相邻神经和血管引起的相应症状、体征困扰着患者和医疗工作者。国内外临床MRI等影像学资料观察发现较低年龄群体...
- 沈昌焕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7基质金属蛋白酶13椎间盘退变软骨终板
- 文献传递
-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与椎间盘退变被引量:1
- 2009年
- 椎间盘退变的近期相关研究提示细胞外基质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直接导致其退变的一个重要因素。细胞外基质成分的改变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的作用密切相关,该酶的很多特性使其成为椎间盘退变的研究中的热点。本文对近期基质金属蛋白酶与椎间盘退变的相关研究加以综述,供科研工作者参考。
- 沈昌焕欧云生
- 关键词:基质金属蛋白酶椎间盘退变细胞外基质
- 脊柱后路切口的深全层缝合与分层缝合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对于胸腰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脊柱后路切口为常规手术入路。后路短节段脊椎内固定手术切口一般为10 cm左右,传统切口缝合浅层方式为分层间断缝合。较短的胸腰椎切口部位皮肤、皮下脂肪、深筋膜组织在植入内固定后张力明显增加,容易出现切口局部炎性反应和皮下脂肪组织液化坏死,进而造成脊柱后路切口愈合延迟,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
- 沈昌焕
- 关键词:手术切口脊柱后路全层缝合皮下脂肪组织胸腰椎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