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沈卫东

作品数:49 被引量:201H指数:8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附属江阴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肝炎防治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6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食管
  • 7篇脂肪
  • 6篇脂肪肝
  • 6篇食管癌
  • 6篇胃癌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螺杆菌
  • 5篇酒精
  • 5篇酒精性
  • 5篇非酒精性
  • 4篇蛋白
  • 4篇缺氧
  • 4篇缺氧诱导
  • 4篇缺氧诱导因子
  • 4篇免疫
  • 4篇克罗恩
  • 4篇非酒精性脂肪
  • 3篇血管
  • 3篇血管内皮

机构

  • 20篇南通大学附属...
  • 20篇江阴市人民医...
  • 6篇东南大学
  • 5篇南通大学
  • 3篇苏州大学
  • 3篇上海大学
  • 2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温州医学院
  • 1篇南京中医药大...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徐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7篇沈卫东
  • 25篇刘鹏飞
  • 12篇刘鹏飞
  • 7篇刘兵团
  • 6篇张伟
  • 5篇项斌
  • 5篇陈海姣
  • 5篇叶武
  • 5篇张伟
  • 5篇许庆华
  • 3篇陈宏林
  • 3篇钱建忠
  • 3篇邹大中
  • 3篇王芳军
  • 3篇张舒羽
  • 3篇徐娟
  • 3篇孙芳
  • 3篇夏挺松
  • 2篇陆小峰
  • 2篇曹向明

传媒

  • 7篇世界华人消化...
  • 6篇交通医学
  • 5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东南大学学报...
  • 2篇胃肠病学
  • 2篇陕西中医
  • 2篇海南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华炎性肠病...
  • 2篇中国毕业后医...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 1篇河北中医
  • 1篇山东医药
  • 1篇肿瘤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中华内分泌代...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篇苏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1
  • 2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8篇2014
  • 1篇2013
  • 7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引唑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程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观察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引唑(YC-1)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对实验性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程的影响。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干预组,通过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造模后干预组每2周给予腹腔内注射YC-1(剂量为2mg/kg),观察时间点分别为4周、8周、12周、16周。干预结束后取血及肝组织,进行血脂、肝功能生物化学指标、空腹血糖、胰岛素检测,病理组织学检查,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用Realtime—PCR法检测肝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仅及核因子-κB的mRNA转录水平,Westernblot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多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Kruskal—WallisH检验,两两比较采用LSD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在连续给药12周后,大鼠血清ALT、AST、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干预组在连续YC-1注射8周后,大鼠肝脏脂肪变明显减轻(P〈0.05),炎症程度也明显好转(P〈0.05),在连续YC-1注射12周后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也显著下降(尸〈0.05);在连续给药12周及16周后,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的m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升,而核因子-κB的mRNA表达则显著下降。缺氧诱导因子-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核因子-κB在各组不同时期脂肪肝组织中的蛋白质表达,与mRNA表达结果类似。与模型组相比,干预组各时间点的胰岛素抵抗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靶向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能明显延缓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进程,并改善脂质代谢,但对胰岛素抵抗无明显影响。
沈卫东张伟许庆华刘鹏飞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非酒精性
老年与非老年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临床特征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7年
背景:近年来,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率逐年上升,老年UC患者数量明显增多。对于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目前仍缺乏足够的认识。目的:探讨老年与非老年UC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5年6月东南大学医学院附属江阴医院163例住院UC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入组患者根据发病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n=32)和非老年组(<60岁,n=131),对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病变累及范围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以及炎症性肠病家族史、吸烟史、阑尾切除术史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便血、黏液血便显著少于非老年组(P<0.05),两组间腹痛、腹泻、体质量减轻无明显差异(P>0.05)。非老年组肠外表现较多见,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病变累及范围以左半结肠为主,非老年组全结肠累及多见(P<0.05)。结论:老年UC患者便血、黏液血便较少见,病变部位以左半结肠为主,范围较为局限。
李筱沈秀云高昳张迎娣刘鹏飞沈卫东
关键词:老年人疾病特征
空泡型质子泵V-ATPases在胃癌增殖侵袭中的作用及山荷叶素干预机制研究
研究背景 胃癌是常见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胃癌患者死亡率较高。胃癌的侵袭转移是治疗失败及复发的重要原因,临床尚缺乏有效的干预措施。 近来研究发现,肿瘤的侵袭转移与空泡型质子泵/(the vacuolar...
沈卫东
关键词:胃癌增殖
文献传递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在提高首次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再次根治率中的作用被引量:16
2014年
目的 观察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三联疗法在提高首次根治失败的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的再次根治率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6月在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门诊诊断H.pylori阳性的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复合溃疡)、慢性胃炎(非萎缩/萎缩)经过标准三联方案首次根治失败的患者共180例.按实验组:对照组=1:1设计随机表,按随机区组设计进行随机分组,按照病例入选先后顺序分配随机号,每组90例.实验组: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2片)/次,3次/d,餐后使用,疗程14 d(d1~14),继续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5~24);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10 mg+阿莫西林1.0g,2次/d,莫西沙星400 mg,1次/d,疗程10 d(d1~10).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所有患者经13C尿素呼气试验(13C-UBT)或胃镜行病理学检查检测H.pylori,并对治疗中抗生素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及对照组的H.pylori根除率符合方案数据分析(PP)分别为:72.9%(62/85)、54.7%(47/86)(x2 =6.188,P=0.013),而意向性分析(ITT)分别为:68.9% (62/90)、52.2%(47/90)(x2 =5.233,P=0.022),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在治疗中恶心呕吐、腹泻、便秘、口腔异味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实验组(P<0.05).结论 复方嗜酸乳杆菌联合三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治失败的H.pylori感染患者,H.pylori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同时可以有效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高昳王芳军刘鹏飞窦文琴项斌沈卫东张伟夏挺松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药物疗法益生菌
清化凉血护络汤预防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清化凉血护络汤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的预防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将36只健康成年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低剂量及高剂量组,每组9只。高剂量组按0.08 g·ml^(-1)·kg^(-1),低剂量组按稀释4倍后剂量,提前予清化凉血护络汤灌胃1周,2次·d^(-1),1 ml·次^(-1)。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采用高能X射线进行辐照,总剂量17.5 Gy,建立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模型。照射后12 h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均继续灌胃给药10 d;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给予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10 d。每日观察大鼠一般状况和排便情况,各组分别于照射后第4、7、10天取空肠、直肠上段组织及腹主动脉血清,光镜下观察肠壁各层形态学变化并计算单位面积空肠肠腺存活率,采用Hovdenak评分系统对直肠量化评分,并用ELISA法测定环氧合酶-2(COX-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热休克蛋白90α(Hsp90α)含量。结果:低剂量组及高剂量组一般征象评分、直肠Hovdenak评分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回肠肠腺存活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低剂量组与高剂量组相比,一般征象评分、直肠Hovdenak评分、回肠肠腺存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建模给药第10天,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绒毛高度、隐窝深度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COX-2、TNF-α、IL-6、Hsp90α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清化凉血护络汤能有效改善大鼠急性放射性肠炎的症状,减轻及修复肠黏膜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炎症因子、减少细胞凋亡有关。
董豆朱琳王坚沈伟生殷华芳顾一航殷泉忠沈卫东
关键词:放射性肠炎肠黏膜
孟鲁司特对肠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肠黏膜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半胱氨酰白三烯受体1(Cys LTsR1)拮抗剂孟鲁司特对肠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肠I/R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孟鲁司特(2 mg·kg-1体重)组,检测各组小肠含水量变化,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 UTP缺口末端标记测定法(TUNEL)检测各组小肠黏膜细胞的凋亡,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Cys LTsR1、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 9)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caspase 8)的表达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孟鲁司特组小肠含水量、肠组织黏膜细胞凋亡、Cys LTR1、caspase 9和caspase 8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孟鲁司特可以减少肠I/R肠黏膜细胞的凋亡,抑制caspase 8和caspase 9的表达可能是重要的凋亡机制。
吴深宝童秀萍洪小飞朱旭星应光荣周国雄沈卫东
关键词:孟鲁司特肠缺血再灌注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8
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在医学生临床实习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探索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对医学生的带教效果。方法对2007年7月至2010年3月在我院实习的251名学生引入PBL理念结合"准住院医生"模式带教,观察培养效果。结果学生在查阅文献、语言表达、独立解决临床问题、团队协作等能力方面均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论该模式在临床带教中是一项有实践意义的措施,有助于培养学生临床思维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刘鹏飞郁卫刚张伟许庆华沈卫东唐铭燕
关键词:PBL临床带教
Pax2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4
2014年
食管癌是世界上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由于食管癌早期无明显症状,晚期多有淋巴结、血行或周围组织浸润,给食管癌监测及诊治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伴随着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差异表达。其中转录因子在启动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高昳张舒羽沈卫东罗居东王芳军刘兵团刘鹏飞
关键词:食管鳞癌PAX2抑癌基因表达食管癌恶性肿瘤
复方嗜酸乳杆菌片在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补救方案中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淋巴瘤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有关。有研究显示,联合使用嗜酸乳杆菌能提高Hp根除率,并降低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目的:探讨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根除失败的Hp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80例经标准三联疗法首次根除失败的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给予复方嗜酸乳杆菌片1 g tid,餐后服用,疗程14 d,然后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对照组患者给予雷贝拉唑10 mg bid+阿莫西林1 000 mg bid+呋喃唑酮100 mg bid+枸橼酸铋钾300 mg qid,疗程10 d。治疗结束至少4周后行^(13)C-尿素呼气试验,评估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结果:试验组PP根除率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P:81.2%对78.2%,χ~2=0.241,P=0.623;ITT:76.7%对75.6%,χ~2=0.031,P=0.861)。试验组恶心呕吐(2.4%对11.5%)、腹泻(0对9.2%)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嗜酸乳杆菌片联合含铋剂四联疗法对首次标准三联疗法根除失败的Hp患者疗效较好,同时可有效减少不良反应。
王芳军高昳刘鹏飞项斌沈卫东张伟夏挺松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嗜酸乳杆菌
自拟活血化瘀方抑制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的研究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观察自拟活血化瘀中药方抑制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进展的影响。方法将48只大鼠按随机分层抽样法分为正常组(8只)、模型组(8只)和处理组(32只),正常组予以基础饲料饮食,模型组及处理组予以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其中处理组每日予以自拟中药活血化瘀方灌胃两次,模型组给于同量生理盐水灌胃,正常组及模型组在实验第16周留取大鼠血清及肝组织,并进行血脂、肝功能指标检测及病理组织检查,处理组分别在干预后第4周、8周、12周、16周按随机抽样法分别留取8只大鼠血清及肝组织标本进行检测。运用Realtime-PCR法检测不同组大鼠肝组织中HIF-1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的m RNA表达差异。结果正常组无肝脏脂肪变性及纤维化发生。处理组在干预8周后,大鼠肝脏脂肪变分期指数为(1.58±0.14),炎症分级指数为(0.69±0.38),与模型组的(2.28±0.34)和(1.36±0.44)比较均明显好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HIF-1α表达与模型组相比亦得到显著抑制[(0.892±0.068)vs(1.413±0.1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预12周后,处理组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三酰甘油(TG)水平分别为(75.17±20.54)U/L、(0.59±0.29)mmol/L,较模型组的(103.17±18.76)U/L、(1.11±0.18)mmol/L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分级指数(0.69±0.31)较模型组(1.76±0.84)也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PPARα的m RNA表达较模型组显著上升[(1.875±0.187)vs(1.429±0.132)],而NF-κB的m RNA表达则显著下降[(0.983±0.089)vs(1.139±0.0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活血化瘀方能明显延缓实验性脂肪肝大鼠的进展,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IF-1α信号有关。
焦建华陈海姣孙怡燕沈卫东
关键词:活血化瘀汤缺氧诱导因子-1Α非酒精性脂肪肝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