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微小RNA
  • 3篇胃癌
  • 2篇散瘀
  • 2篇肿瘤
  • 2篇胃癌前病变
  • 2篇胃汤
  • 2篇胃肿瘤
  • 2篇和胃
  • 2篇和胃汤
  • 2篇癌前
  • 2篇癌前病变
  • 2篇LET-7
  • 2篇MIF
  • 2篇病变
  • 1篇胆酸
  • 1篇胆汁
  • 1篇胆汁酸
  • 1篇胆汁酸盐
  • 1篇胆汁淤积
  • 1篇血管

机构

  • 4篇河南省中医院
  • 3篇河南省中医院...
  • 2篇济南军区总医...
  • 2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商丘市第一人...

作者

  • 7篇汪伟
  • 6篇党中勤
  • 5篇牛学恩
  • 5篇孙晓娜
  • 4篇张玉峰
  • 2篇张广玉
  • 2篇刘晓峰
  • 2篇王宇亮
  • 2篇张玉峰
  • 1篇席玉红
  • 1篇张西亮
  • 1篇吴秋霞

传媒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新中医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miR-451及MIF在大肠癌和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miR-451及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5对大肠癌组织和大肠癌旁组织,10例大肠腺瘤组织,应用RT-PCR方法检测miR-451的表达水平(以U6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检测MIF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二者与大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miR-451在大肠癌及大肠腺瘤组织中明显下调(P<0.01,P<0.05)。其中在大肠癌组织中上调6例,下调19例,下调比率76%(19/25)。在大肠腺瘤组织中上调3例,下调7例,下调比率70%(7/10)。MIF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18例,阳性率72%,在大肠腺瘤组织中阳性表达5例,阳性率50%;癌旁组织阳性表达8例,阳性率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miR-451与MIF表达水平与大肠癌的分化相关(P<0.05),与年龄、性别、Dukes分期、组织类型、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等无明显相关。结论:miR-451在大肠癌组织及大肠腺瘤组织中低表达,可能通过抑制MIF负向调控了大肠癌的发生和发展。
汪伟孙晓娜张玉峰党中勤牛学恩刘晓峰
关键词:大肠癌大肠腺瘤微小RNA
散瘀和胃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散瘀和胃汤对大鼠胃癌前病变let-7a相对表达量和胃癌前病变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11只)和造模组(49只),从造模组随机抽取5只大鼠做病理学检测,以确定造模成功。造模成功后将造模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高剂量组(散瘀和胃汤11.50 g·kg-1·d-1)、中剂量组(5.55 g·kg-1·d-1)、低剂量组(2.75 g·kg-1·d-1),每组11只。应用RT-PCR技术检测各组let-7a相对表达量,并在光镜下观察各组胃黏膜病理组织学改变及胃癌前病变发生率。结果模型组let-7a相对表达量较对照组低(t=-7.857,P=0.000),中、高剂量组let-7a相对表达量(t=3.854、7.959,P=0.001、0.000)较模型组高。中、高剂量组胃癌前病变发生率(χ2=7.90、10.29,P=0.037、0.011)较模型组低。结论 let-7a在胃癌前病变组织中呈低表达。中、高剂量散瘀和胃汤能够提高let-7a的表达量,减少胃癌前病变发生率,散瘀和胃汤可能通过增高胃黏膜组织let-7a的表达量而防止癌变。
孙晓娜汪伟张玉峰吴秋霞党中勤牛学恩
关键词:胃肿瘤癌前状态
微小RNA-12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微小RNA126(miR-126)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3月在河南省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50例胃癌患者的癌组织和癌旁组织,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miR-126及VEGF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与胃癌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miR-126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分别为0.652±0.102和0.379±0.069;VEGF在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量分别为1.523±0.142和0.604±0.1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8.374,P=0.001;t=29.508,P=0.000),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r=0.735,P=0.001)。miR-126及VEGF的表达与胃癌的TNM分期(t=22.981,P=0.001;t=18.053,P=0.001)、浸润深度(t=26.792,P=0.001;t=20.234,P=0.001)及淋巴结转移(t=26.668,P=0.001;t=14.857,P=0.001)相关。结论miR-126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并且可能通过促进VEGF的表达导致新生血管形成,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
李知翰张西亮汪伟
关键词:胃肿瘤微RNAS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散瘀和胃汤对胃癌前病变胃黏膜组织中let-7a的表达及临床症状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观察散瘀和胃汤对胃癌前病变(PLGC)胃黏膜组织中let-7a的表达及对病理、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将76例PLG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治疗组脱落5例,对照组脱落7例。治疗组33例,对照组31例。治疗组给予散瘀和胃汤方治疗,对照组给予胃复春片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行电子胃镜检查并经内镜下活检。通过RT-PCR反应检测治疗前后let-7a的相对表达量,并观察两组临床症状和病理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let-7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let-7a的相对表达量差别不显著。治疗后,治疗组let-7a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症状及病理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1)。结论:散瘀和胃汤治疗PLGC疗效显著,并能提高let-7a的表达量,有效改善临床症状。
席玉红汪伟孙晓娜张玉峰党中勤
关键词:胃癌前病变微小RNA
溃结平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100例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8年
目的探讨溃结平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按照是否愿意接受中药治疗按1∶1比例匹配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中药溃结平方,每日1剂。治疗前后进行结肠黏膜病变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评分(包括腹泻、腹痛、腹胀、脓血便、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检测炎症及免疫学指标[包括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0(IL-10)、免疫球蛋白G(Ig G)、补体C3],治疗后判断结肠黏膜病变疗效及主要症状疗效,观察试验期间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总分及血清CRP、Ig G、补体C3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Baron内镜评分、主要症状总分及血清CRP、Ig G、补体C3水平低于对照组治疗后,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结肠黏膜病变疗效总有效率、主要症状疗效均为96.0%,对照组分别为76.0%、80.0%,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对照组为11.0%(P<0.01)。结论溃结平方联合西药治疗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患者临床效果优于单纯西药,且安全性好。
张广玉张玉峰汪伟王宇亮牛学恩党中勤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白细胞介素10免疫球蛋白G补体C3
miR-451与MIF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观察miR-451与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MIF)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与胃癌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方法收集25例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和胃癌旁组织,应用RT-PCR法检测miR-451及MIF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分析其相关性并探讨与胃癌相关临床因素的关系。结果 miR-451在胃癌组织中明显低表达(P<0.01),而MIF mRNA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1),在胃癌组织中,miR-451与MIF mRNA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1),miR-451及MIF mRNA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P<0.01)。结论 miR-451及MIF mRNA与胃癌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相关,miR-451可能通过抑制MIF负向调控了胃癌的发生、发展作用。
汪伟孙晓娜张玉峰党中勤牛学恩刘晓峰
关键词:胃癌微小RNA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
利胆退黄汤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型黄疸模型大鼠的治疗作用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利胆退黄汤对胆汁淤积型黄疸大鼠的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48只,随机分成6组: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组,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一次性灌胃α-萘基异硫氰酸盐(alpha-naphthylisothiocyanate,ANIT)溶液(5mL/kg)造模,诱发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病变。造模48h后,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给药量分别是10、20、40g/(kg·d),阳性药组给予茵栀黄颗粒1.6g/kg灌胃,同时对照组和模型组每天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连续给药7天,各组大鼠采集血液及肝脏组织,分析血清指标、肝脏组织中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胆汁酸盐输出泵(Bile salt export Pump,BSEP)蛋白表达、mRNA表达和观察病理切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lutamyl transpeptidase,γ-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直接胆红素(Direct bilirubin,D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血清指标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肝脏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中NTCP、BSEP蛋白表达及m RNA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病理切片观察可见模型组大鼠肝细胞肿大,排列无序不规整,显点状或灶性坏死,轮廓不清,胆管上皮细胞增生,肝窦变大,可见大量炎细胞浸润,利胆退黄汤低、中、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病理炎细胞浸润和脂肪细胞减少,肝细胞肿胀明显改善,肝细胞排列比较规整,细胞大小大致相等。与阳性药组比较,利胆退黄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组织�
张广玉张玉峰汪伟王宇亮孙晓娜牛学恩党中勤
关键词:胆汁淤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