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武廷海

作品数:127 被引量:1,066H指数:18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教委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6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79篇建筑科学
  • 29篇经济管理
  • 9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53篇城市
  • 27篇城市规划
  • 15篇人居
  • 12篇人居环境
  • 12篇城镇化
  • 11篇城乡
  • 10篇中国城
  • 8篇城市文化
  • 7篇学科
  • 6篇遗产
  • 6篇文化
  • 6篇城市化
  • 6篇城市建设
  • 5篇中轴线
  • 5篇公共服务
  • 5篇规划师
  • 4篇元大都
  • 4篇统筹
  • 4篇聚落
  • 4篇建筑

机构

  • 119篇清华大学
  • 10篇南京大学
  • 7篇中国城市规划...
  • 6篇同济大学
  • 6篇中国社会科学...
  • 4篇北京大学
  • 4篇北京清华同衡...
  • 3篇中国工程院
  • 3篇北京市城市规...
  • 3篇国土资源
  • 3篇住房和城乡建...
  • 2篇东南大学
  • 2篇西安建筑科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2篇江苏师范大学
  • 1篇南阳理工学院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23篇武廷海
  • 9篇吴唯佳
  • 8篇吴良镛
  • 7篇张城国
  • 7篇赵亮
  • 6篇王学荣
  • 5篇郭璐
  • 4篇张能
  • 4篇唐燕
  • 3篇徐斌
  • 3篇张松
  • 3篇刘奇志
  • 3篇杨保军
  • 3篇陈宇琳
  • 3篇于涛方
  • 3篇黄鹤
  • 2篇周文生
  • 2篇孙施文
  • 2篇刘宛
  • 2篇张京祥

传媒

  • 30篇城市规划
  • 21篇城市与区域规...
  • 10篇人类居住
  • 4篇北京规划建设
  • 3篇规划师
  • 3篇现代城市研究
  • 3篇国际城市规划
  • 3篇建筑史
  • 2篇小城镇建设
  • 2篇城市问题
  • 2篇建设科技
  • 1篇新视野
  • 1篇科学通报
  • 1篇装饰
  • 1篇科技导报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建筑
  • 1篇华中建筑
  • 1篇新建筑
  • 1篇经济地理

年份

  • 8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11篇2020
  • 8篇2019
  • 9篇2018
  • 7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6篇2003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特大型城市功能演进规律及变革——北京规划战略思考被引量:6
2015年
本文从首都功能与首都经济演进的角度,探讨了首都北京特大城市空间发展的过程和趋势,并通过典型国际案例分析,总结了世界特大城市发展和功能演进规律,在此基础上,对首都未来发展和变革的首都北京规划进行了战略思考。主要结论包括:①首都功能、首都经济的深化发展是推进北京城市发展和功能演进的主要动因。②首都是世界各国控制影响国家发展的重要中枢,国家管理、对外交往、科技文化是各个国家首都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变革的首都北京规划战略思考要点如下:第一,发挥首善之区的引领作用,以担负国家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来重塑首都功能;第二,加快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在提升北京中心城区产业结构的同时,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疏解不适合在中心城区的产业部门,积极提升周边地区产业替代能力;第三,统筹特大城市地区布置多中心体系,以区域战略应对人口增长和发展的挑战;第四,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区边缘区以及市域乡村建设用地管理和用地调整,创新边缘区、城乡结合部的规划实施机制;第五,以北京新机场规划建设为契机,京津冀共建“畿辅新区”;第六,通过顶层设计创新首都地区城市管理的新机制。
吴唯佳于涛方武廷海赵亮唐燕陈宇琳李王锋吕春英段进宇陈一铭
关键词:特大型城市城市规划变革
从世界与中国城市化的大趋势 看江苏省城市化道路被引量:7
2003年
吴良镛吴唯佳武廷海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建设
生活圈理论视角下的县域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研究——以江苏省邳州市为例被引量:114
2012年
公共服务设施作为承载城乡公共服务的重要物质载体,对其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是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异、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途径。研究表明,通过引入生活圈理论,结合城乡居民对于获取公共服务设施所愿意付出的时间成本,把整个县域划分为由初级生活圈、基础生活圈、基本生活圈和日常生活圈构成的生活圈层系统,构建基于生活圈理念的以县域为完整单元的四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体系,有助于推动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的一体化配置。
孙德芳沈山武廷海
关键词:生活圈
中国古代山前寺院规画初探--以隆中广德寺为例被引量:2
2018年
中国传统寺院具有科学、技术和艺术多重价值,山前区域的寺院多与自然环境相呼应。本文以广德寺为例,从城乡规划角度切入,探讨山前传统寺院的空间规划设计。广德寺营建的本质思想是"寺城同构",按照中国传统人居环境建设的"规画"传统,从仰观俯察、相土尝水、辨方正位、计里画方、置陈布势和因地制宜六个方面,探索了隆中广德寺及周边区域空间的形成规律和布局方式。广德寺结合周围地理环境,依城而建,遵从皇家规制,不仅体现了古代"天人合一"的空间设计观,而且体现了"寺-田-村-林"的整体创造观。通过历史空间格局价值的挖掘,提出历史空间格局的整体保护框架,划分发展分区,并提出相应政策。
高元武廷海
关键词:古代城市规划人居环境
美好人居与规划变革: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自由论坛的发言
2015年
中共十八大提出“五位一体”协调发展新的要求,城乡规划需要以人为本,适应发展方式转型、市场经济改革等多方面的要求。自20lO年起,清华大学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围绕新形势下人居环境科学的实践召开了一系列研讨会,名为“榕荫论坛”,主要研讨人居环境科学的学术思想以及具体的工作实践。利用2013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年会的机会,吴良镛先生在北京邀请嘉宾,在青岛以网络视频论坛的形式,举行了以“美好人居与规划变革”为题的榕荫论坛。论坛邀请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以及广东、福建、江苏、浙江、黑龙江等地领导、专家、教授,就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共同缔造以及它们对城乡规划变革的影响等进行讨论。本辑利用规划变革的主题,发表这次论坛上所有邀请嘉宾的主要发言,以了解美好人居的主要实践以及嘉宾们对这类实践将会如何影响城市规划变革的一些看法。
吴唯佳唐凯李郇张勤张京祥周庆华赵景海武廷海赵燕菁孙安军吴良镛
关键词:人居环境科学城市规划城乡规划
以境为城:在"中华文明-中华大地"视野中重新审视名城及规划
2022年
1.国家文物与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重大要求与规划安排2022年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制度建立40周年.目前,140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31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与1200余片历史文化街区镶嵌于广袤的国土上,是中华文明成就、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核定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058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约2万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近12万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766722处,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
武廷海张能陈凌凡
关键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
“北京2049”研究方法综述
2012年
"北京2049"研究内容涉及面广,时间跨度长,研究任务重,问题十分复杂,必须探索行之有效的科学研究方法。这主要包括跨学科研究组织和战略研究方法探索两个方面。跨学科研究组织"北京2049"致力于从国家首都、世界城市等角度,构建应对北京长期发展需要的多学科研究框架,以长期趋势为视野对北京城市近期建设问题进行战略选择。
武廷海
关键词:数据统计跨学科研究组织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规划60年:成就与挑战被引量:5
2017年
石楠(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际城市与区域规划师学会副主席,本论坛主持人): 今年年会大会主题是“规划60年”,我们做了一个片子,回顾60年发展的历史,规划事业的发展、学科以及学会的发展历史;有一个展览,学会60年以及我国一些代表性的大学、
石楠陈秉钊陈为邦周一星李国才卢济威孔庆熔王富海武廷海刘奇志刘奇志邹德慈
关键词:城市规划副理事长副主席规划师
中国城镇化作为空间实践:机制、价值与调控
本文将中国城镇化视为一种空间实践,从资本与空间的关联,透视过去30多年中国城镇化所呈现的"又新又快"的景观,揭示其内在的"资本逻辑";从空间与社会的关联,展望未来30多年的中国城镇化进程,重申必须使用价值优先,自觉推进全...
武廷海
关键词:城镇化资本逻辑共建共享
文献传递
迎接乡村规划的新时代——评《新时代乡村规划》
2018年
2017年10月18日,中共十九大报告做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论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乡村振兴成为事关历史全局的国家战略,乡村规划也开始步入新时代。2018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要求真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摆在优先位置,各地区各部门要树立城乡融合、一体设计、“多规合一”理念,抓紧编制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做到乡村振兴事事有规可循、层层有人负责。无疑,国家对乡村振兴的要求与战略部署,将成为今后及相当一段时期内发展乡村规划的根本动力。
武廷海
关键词:乡村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融合专项规划不平衡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