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潘霞

作品数:127 被引量:363H指数:12
供职机构:广西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科技发展基金广西农业科学院基本科研业务专项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8篇专利
  • 47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4篇农业科学
  • 14篇轻工技术与工...
  • 4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文化科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1篇土壤
  • 31篇富硒
  • 29篇
  • 21篇甘蔗
  • 11篇蛋白
  • 11篇土壤硒
  • 9篇硒蛋白
  • 9篇红壤
  • 8篇富硒土壤
  • 8篇赤红壤
  • 7篇滴灌
  • 7篇栽培
  • 7篇施用
  • 7篇水稻
  • 7篇辣木
  • 6篇施肥
  • 6篇污染
  • 5篇植物
  • 5篇生物修复
  • 5篇微生物学

机构

  • 123篇广西农业科学...
  • 12篇广西大学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广西习缘辣木...
  • 2篇广西新方向化...
  • 2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广西经济管理...
  • 1篇广西作物遗传...

作者

  • 127篇梁潘霞
  • 100篇邢颖
  • 100篇廖青
  • 92篇江泽普
  • 81篇刘永贤
  • 68篇黄太庆
  • 63篇陈锦平
  • 11篇谭裕模
  • 11篇陈桂芬
  • 11篇杨绍锷
  • 8篇李杨瑞
  • 5篇黄雁飞
  • 5篇鹿士杨
  • 4篇韦广泼
  • 4篇蒙炎成
  • 4篇汪羽宁
  • 3篇黄杏
  • 3篇农梦玲
  • 3篇潘丽萍
  • 2篇熊柳梅

传媒

  • 12篇西南农业学报
  • 7篇南方农业学报
  • 6篇土壤
  • 3篇Agricu...
  • 2篇热带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土壤与肥...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农村经济与科...
  • 1篇中国糖料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甘蔗糖业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 1篇湖南生态科学...
  • 1篇广西糖业

年份

  • 16篇2023
  • 13篇2022
  • 19篇2021
  • 21篇2020
  • 10篇2019
  • 9篇2018
  • 17篇2017
  • 7篇2016
  • 6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5
1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从从富硒辣木中高效提取硒多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从从富硒辣木中高效提取硒多肽的方法,涉及天然产物提取技术领域,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前处理、(2)提取辣木硒蛋白、(3)一次酶解、(4)二次酶解和(5)纯化;本发明提出了在富硒辣木中高效提取硒多肽,通过...
梁潘霞刘永贤沙国新廖青邢颖潘丽萍江泽普陈锦平黄太庆
文献传递
亚硒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硒富集及转化的影响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价亚硒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对水稻硒富集及转化的影响,为利用外源硒生产优质富硒稻谷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盆栽优质常规稻基施或在其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测定亚硒酸钠不同施用方法处理的水稻产量性状及水稻对硒的吸收和累积量,分析水稻对外源硒的综合利用率及稻米的有机硒转换率。【结果】施用亚硒酸钠水稻的产量均低于对照(CK),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仅在分蘖期叶面喷施1次亚硒酸钠的处理对提高水稻各部位硒含量无显著影响,而抽穗前叶面喷施1次亚硝酸钠的处理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各部位的硒含量(P<0.05,下同)。施用1次亚硒酸钠处理水稻的糙米和精米硒含量排序为抽穗前叶面喷施>拔节期叶面喷施>基施>分蘖期叶面喷施>CK;施用2次亚硒酸钠水稻的糙米和精米硒含量排序为拔节期+抽穗前叶面喷施>基施+抽穗期叶面喷施>分蘖期+抽穗期叶面喷施>基施+拔节期叶面喷施>分蘖期+拔节期叶面喷施。不同亚硒酸钠施用方法处理水稻的精米有机硒含量占比存在较大差异,但均显著低于CK,其排序为CK(95.0%)>基施(84.0%)>基施+叶面喷施(76.0%~81.0%)>叶面喷施(60.0%~71.0%)。在水稻生长后期(拔节期后)叶面喷施、基施+叶面喷施、全部基施和生长前期(分蘖期)叶面喷施亚硒酸钠,水稻植株的外源硒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5.80%~79.61%、15.33%~20.58%、2.93%和-4.65%。【结论】亚硒酸钠基施+叶面喷施的外源硒施用方式在保障稻米较高硒含量和有机硒含量占比的同时,能提高水稻对硒的综合利用率,可在富硒水稻生产上推广应用。
黄太庆江泽普邢颖廖青梁潘霞刘永贤潘丽萍陈锦平
关键词:富硒水稻亚硒酸钠施用方法有机硒
物联网在广西农业生产中的应用现状、前景分析及发展对策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为农业物联网在广西的顺利推广提供参考和借鉴,以促进广西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方法】通过分析广西农业物联网应用现状、应用前景及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目前农业物联网在广西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其主要应用层面大多还是数据采集应用的扩展。农业物联网在广西畜牧水产养殖、农产品流通、农产品安全溯源、病虫害防治及农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仍存在物联网建设成本过高、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健全、技术难度大、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建议】应迅速降低核心设备成本、建立合作共赢的农业生产模式、与高校合作建立有效人才培养模式等,以提高农业物联网在广西的应用水平,促进广西农业产业化发展。
赵域梁潘霞伍华健
关键词:物联网农业
一种富集硒生物叶面肥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集硒生物叶面肥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富集硒菌株接入到含硒物质的培养基中发酵培养,制得富集硒生物叶面肥。本发明的富集硒生物叶面肥喷施处理的茶叶硒含量是对照组处理的5.6‑8.4倍,其茶叶硒含量符合广...
廖青梁潘霞邢颖江泽普黄太庆刘永贤
文献传递
一种富硒辣木叶原粉片的加工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富硒辣木叶原粉片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新鲜采收的辣木叶经枝叶分离、清洗后再热泵烘干至含水量为40~50wt%,粉碎得到粉末,将所述粉末趁热压片,烘焙;所述压片工艺为先预压再加压;所述预压工艺为在0.1...
梁潘霞刘永贤沙国新邢颖廖青潘丽萍黄太庆陈锦平江泽普
甘蔗细胞色素b6-f复合体铁硫亚基(SoCYT)基因的克隆和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以甘蔗叶片总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细胞色素b6-f复合体铁硫亚基基因的c DNA,采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所克隆基因的编码蛋白特性,并用荧光定量PCR分析该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克隆得到的c DNA片段长度为796 bp,包括1个579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192个氨基酸。甘蔗与高粱CYT基因c 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4.0%,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9.0%;该基因推导的蛋白分子量大小为20.67KD,等电点为6.24,疏水性分值在0.50~2.11;蛋白二级结构中α-螺旋占17.19%,随机卷曲占53.12%,延伸链占21.53%,β-转角只占8.33%,Gen Bank登录号为JQ712582。实时荧光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甘蔗干旱胁迫时间的延长,So CYT基因表达均呈下降的趋势,PEG与PEG加Si处理的So CYT基因的表达量有显著差异,加硅可减缓So CYT基因表达的下降速度和对细胞色素b6/f复合体的结构的损伤和影响。
梁潘霞李杨瑞
关键词:生物信息学分析
不同配方含硒叶面肥对水稻富硒降镉的影响被引量:18
2017年
【目的】探索不同配方含硒叶面肥对水稻的富硒降镉效应及适宜施用环境,为富硒降镉型叶面肥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喷施清水为对照(CK),配制4种配方的含硒叶面肥,分别在低硒中低度镉污染和富硒高镉污染的稻田中施用,水稻成熟后测定水稻精米中的硒含量和镉含量。【结果】在低硒中低度镉污染稻田中,不同配方含硒叶面肥对水稻精米均有富硒降镉效果,配方1~4处理水稻精米中的硒含量分别比CK增加57.3%、83.4%、27.1%和108.6%,镉含量分别比CK显著降低62.5%、88.6%、88.9%和86.1%(P<0.05,下同)。在富硒高镉污染稻田中,配方1~4处理水稻精米中的硒含量分别比CK显著提高280.1%、422.1%、152.7%和503.2%,但不同配方含硒叶面肥处理水稻精米镉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有氮、磷、钾营养元素存在且叶面肥呈酸性的条件下,含硒叶面肥对水稻精米的富硒效果最佳,而硫酸锌和硫酸镁的存在可能降低其富硒效率。在低硒中低度镉污染的稻田中施用含硒叶面肥能显著降低水稻精米中的镉含量,但在富硒高镉污染的稻田中施用并无降镉效果。
黄太庆江泽普黄雁飞廖青邢颖梁潘霞
关键词:水稻
水稻对外源硒的吸收利用研究被引量:29
2017年
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食物是人体硒的主要来源,外源硒调控是生产富硒农产品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盆栽试验,研究外源硒添加条件下水稻对硒的吸收利用问题。结果表明,土壤添加外源硒为0.2~0.6 mg Se·kg^(-1)土的条件下,对水稻的生长性状没有显著影响,但能显著增加水稻各部位的全硒含量。硒在水稻体内各部位的含量大小关系为:稻根>茎叶>糙米>精米>谷壳;但在各主要部位的总累积大小为:茎叶>糙米>精米>稻根>谷壳。在自然土壤上硒相对更多地富集于水稻根系,而外源添加四价硒处理,水稻吸收的硒相对更容易转移至地上部位,甚至更容易在糙米和精米中富集。水稻植株对外源硒的吸收利用率为2.87%~3.75%,地上部和籽粒累积外源硒的量占添加外源硒总量分别为2.60%~3.45%和0.94%~1.32%。
黄太庆江泽普邢颖廖青梁潘霞刘永贤
关键词:亚硒酸钠水稻利用率
一种碱性方法提取紫玉淮山中含硒抗氧化成分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植物提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碱性方法提取紫玉淮山中含硒抗氧化成分的方法。一种碱性方法提取紫玉淮山中含硒抗氧化成分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紫玉淮山除杂,切片,烘干,粉碎,得到紫玉淮山粉末;(2)于紫玉淮山...
刘永贤潘丽萍欧昆鹏梁潘霞陈锦平王顺清
文献传递
一种辣木剥叶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辣木剥叶器,包括固定框,所述固定框内部中部固定设置有调节螺杆,所述固定框内部顶端固定设置有蓄电池,所述固定框内部顶端一侧固定设置有遥控开关,所述固定框外部右侧固定设置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内部一侧固定设...
梁潘霞沙国新刘永贤潘丽萍廖青邢颖江泽普黄太庆陈锦平
文献传递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