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梁九进

作品数:15 被引量:125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油菜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8篇拌种
  • 7篇蚜虫
  • 7篇麦蚜
  • 6篇吡虫啉
  • 5篇杀虫
  • 5篇杀虫剂
  • 5篇小麦
  • 4篇新烟碱类
  • 4篇新烟碱类杀虫...
  • 4篇烟碱类
  • 4篇烟碱类杀虫剂
  • 4篇生育
  • 4篇生育期
  • 4篇全生育期
  • 4篇噻虫嗪
  • 4篇小麦蚜虫
  • 3篇施药
  • 3篇蛴螬
  • 3篇花生
  • 3篇防控效果

机构

  • 13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北省农林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2篇河南省农业科...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15篇刘爱芝
  • 15篇梁九进
  • 13篇韩松
  • 9篇郭小奇
  • 3篇鲁传涛
  • 2篇李耀发
  • 2篇潘文亮
  • 2篇党志红
  • 2篇柴方堃
  • 2篇韩松
  • 2篇高占林
  • 2篇王江蓉
  • 2篇杨春英
  • 2篇罗金荣
  • 1篇王晓军
  • 1篇王灵敏
  • 1篇张书芬
  • 1篇张尚卿
  • 1篇刘英
  • 1篇全鑫

传媒

  • 5篇河南农业科学
  • 4篇植物保护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6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控制麦蚜及兼治其他害虫技术
高占林刘爱芝李耀发韩松郭小奇潘文亮党志红王江蓉柴方堃梁九进张尚卿马广源廖宝红李辉利李中建
该项目根据华北地区小麦蚜虫常年发生为害、造成小麦产量损失而需要多次喷药防治的现状,经多年研究,研发出了高效、简便、省工的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控制麦蚜及兼治其他害虫的新技术。其创新点为:1.首次利用剂量控制原理研发出吡虫啉拌...
关键词:
关键词:小麦蚜虫吡虫啉拌种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控制玉米粗缩病研究被引量:22
2009年
为了有效防治玉米粗缩病,采用内吸性杀虫剂拌种防治介体昆虫的方法控制玉米粗缩病。结果表明:利用新烟碱类杀虫剂噻虫嗪(有效成分)2.1-2.8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73.90%-83.9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5.35%-87.05%,收获期为72.15%-73.18%;用吡虫啉(有效成分)2.8-3.5 g拌1 kg种子对玉米灰飞虱的防治效果为60.42%-83.18%,对玉米粗缩病的防治效果喇叭口期为84.10%-87.61%,收获期为72.35%-74.34%;与空白对照相比小区产量增加了36.38%-38.06%。而且拌种对种子无害,各药剂拌种处理的种子出苗率在90%以上,与不拌种差异不显著。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关键词:噻虫嗪拌种灰飞虱玉米粗缩病
新烟碱类药剂隐蔽施用全生育期超长持效控制麦蚜技术及其应用
高占林刘爱芝李耀发韩松梁九进潘文亮党志红王江蓉柴方堃郭小奇
该项目属于植物保护技术领域。麦蚜是中国小麦产区常年发生的猖獗性重大害虫,年均发生面积1534.18万公顷次,损失小麦73.39万吨。生产上麦蚜防治以氧化乐果等药剂喷雾为主,每年要进行2-3次防治,费工费时且防效不稳定,杀...
关键词:
关键词:麦蚜害虫防治
新烟碱类杀虫剂拌种防治麦蚜效果及安全性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为了明确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麦蚜整个发生期的防治效果和对小麦的安全性,研究了吡虫啉和噻虫嗪拌种对小麦苗期和穗期蚜虫的防治效果以及对小麦出苗、分蘖、千粒重和产量的影响。2a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1.4~2.0g/kg拌种、噻虫嗪1.0~4.0g/kg拌种对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在小麦出穗前、扬花期和灌浆期对麦蚜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6.02%~100%、93.12%~100%和84.19%~98.31%;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1.0~2.0g/kg拌种对小麦出苗时间、出苗率无显著影响,噻虫嗪4.0g/kg拌种小麦出苗时间推迟0.5~1d,对出苗率无影响;吡虫啉1.4g/kg拌种、噻虫嗪2.0g/kg拌种,小麦有效分蘖增加最多,分别为55.38%和34.58%;小麦千粒重增加以吡虫啉1.4g/kg拌种最高,显著高于噻虫嗪1.0~4.0g/kg拌种,且吡虫啉1.4g/kg拌种小麦产量增加显著高于噻虫嗪4.0g/kg拌种,稍高于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见,在小麦播种时,用吡虫啉1.4~2.0g/kg、噻虫嗪1.0~2.0g/kg拌种可有效控制小麦整个生育期蚜虫危害,且对小麦安全,增产效果明显。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关键词:噻虫嗪拌种麦蚜分蘖
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评价被引量:37
2009年
本文对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有效剂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仅用吡虫啉拌种就可在小麦整个生育期将小麦蚜虫控制在防治指标之下,表现出超高效、持效的控制效果。1kg种子用1.0~4.8g吡虫啉(有效成分)拌种,从播种至灌浆末期,防治效果在95%以上,至乳熟期(收获期)防治效果仍高达74.49~96.61%;千粒重比未拌种区增加了26.51-36.55%。综合以上试验结果,吡虫啉拌种控制全生育期小麦蚜虫的经济、有效剂量为有效成分1.0~2.0g/kg种子,最佳剂量为1.5g/kg种子。
刘爱芝陶岭梅韩松梁九进
关键词:吡虫啉拌种全生育期小麦蚜虫
吡虫啉及其复配剂不同施药方法对油菜蚜虫控制效果被引量:13
2010年
2006-2009年,采用拌种和播种沟施药的方法,于河南郑州研究了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对油菜蚜虫的全程控制效果。小区试验结果表明,用吡虫啉有效成分5g/kg种子拌种仅能有效控制苗期油菜蚜虫的危害,防治效果为90.79%~100%,对中后期油菜蚜虫控制效果不明显;用吡虫啉600g/hm2及吡虫啉.辛硫磷复配剂1320g/hm2采用播种沟施药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分别为91.82%~94.49%和90.68%~95.34%;试验示范验证防治效果在92%以上,持效期长达7个月以上,可以达到一次用药控制油菜整个生长期蚜虫为害的效果,减少了用药次数,此方法简单易行、保护环境、保护天敌,是一种简化高效的具有推广价值的油菜蚜虫可持续控制技术。
刘爱芝韩松张书芬梁九进
关键词:全生育期油菜蚜虫
拌种防治花生田金针虫药剂筛选及其安全性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筛选拌种防治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Faldermann)]安全有效的药剂和剂型,通过田间试验及对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和品质检测,对参试药剂效果和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拌种可达到全生长季控制花生田金针虫的危害,防虫、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98.53%、97.30%和33.33%,显著高于毒死蜱、吡虫啉、阿维菌素;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拌种防虫、保果效果分别为72.18%、79.96%,优于吡虫啉和阿维菌素;吡虫啉70%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保果防虫效果优于10%微囊悬浮剂;复配剂42%氟虫腈·吡虫啉悬浮剂和16%阿维·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防虫、保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与氟虫腈和毒死蜱相当,无显著差异。所有参试药剂拌种对花生出苗率、花生生长和品质无不良影响,产量增加明显,花生籽粒中农药残留低于国内外农药残留限量。因此,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是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理想药剂,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也可作为拌种防治花生金针虫安全有效的药剂之一。
刘爱芝郭小奇韩松梁九进鲁传涛
关键词:拌种药剂筛选安全性
主要粮油作物蚜虫和蛴螬一次用药高效防控技术
刘爱芝鲁传涛韩松王灵敏郭小奇王晓军施艳梁九进罗金荣穆长安
蚜虫和蛴螬是粮油作物主要常发重发害虫,在作物整个生长期需要防治多次,防治成本高且效果不理想,严重影响主要粮油作物的生产和质量安全。项目组从1991年起针对粮油生产及蚜虫和蛴螬防治中存在难题,开展了一次隐蔽用药防控全生育期...
关键词:
关键词:粮油作物蚜虫蛴螬害虫防治
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控效果以及对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6
2012年
采用拌种、播种穴(沟)施药和开花下针前撒施毒土3种施药方法,研究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不同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的防控效果和对花生产量的影响。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用量225~420g/hm2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有效果数增加均显著优于播种沟(穴)施药。拌种防治花生蛴螬保果效果、防虫效果和产量的增加随着拌种用药量的增加而增加,但低于播种穴施药和生长期撒施。示范试验结果验证表明:于花生开花下针期撒施毒土效果最好,用量420~630g/hm2,防虫效果、保果效果和产量增加分别为87.80%~95.12%、92.42%~95.90%和83.23%~86.61%。
刘爱芝韩松梁九进
关键词:吡虫啉花生蛴螬拌种
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的防治效果比较被引量:18
2017年
为了科学、有效地使用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2014—2015年对具代表性的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和呋虫胺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噻虫嗪21 g/hm^2喷雾,药后1 d防治效果在80%以上;药后3~10 d防治效果超过95%,与菊酯类农药高效氯氟氰菊酯7.5 g/hm^2、有机磷农药乐果202.5 g/hm^2效果相当;第3代新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60~120 g/hm^2喷雾,药后1 d和药后3~10 d的防治效果分别为37.68%~54.83%和62.74%~83.31%,显著低于高效氯氟氰菊酯、乐果以及吡虫啉和噻虫嗪的防治效果。建议在小麦生产中,根据麦蚜的发生程度和种群密度选择不同结构的新烟碱类杀虫剂防治小麦蚜虫,综合考虑防效、成本和用量,达到农药减量与确保防效并举的效果。
刘爱芝韩松郭小奇梁九进杨春英曹秀鲁传涛
关键词:新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噻虫嗪呋虫胺小麦蚜虫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