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栗志刚

作品数:16 被引量:110H指数: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哲学宗教
  • 4篇经济管理
  • 4篇社会学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文化
  • 5篇民族
  • 3篇主义
  • 3篇民族认同
  • 3篇精神文化
  • 2篇软实力
  • 2篇社会
  • 2篇文化认同
  • 2篇文化软实力
  • 2篇民族精神
  • 2篇教育
  • 2篇冯友兰
  • 1篇党报
  • 1篇党报工作
  • 1篇党性
  • 1篇党性原则
  • 1篇幸福观
  • 1篇哲学
  • 1篇政治
  • 1篇政治教育

机构

  • 1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昌工学院

作者

  • 16篇栗志刚
  • 2篇周梅玲
  • 1篇侯贵文
  • 1篇欧阳康
  • 1篇夏海军
  • 1篇姜黎黎

传媒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世界民族
  • 1篇江淮论坛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西社会科学
  • 1篇毛泽东思想研...
  • 1篇理论月刊
  • 1篇社科纵横
  • 1篇沧桑
  • 1篇中共山西省委...
  • 1篇前沿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0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族认同的精神文化内涵被引量:48
2010年
民族认同是民族文化尤其是精神文化被本民族全体成员体认、内化、弘扬、升华的过程。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内在要求和前提条件,在民族认同中具有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能准确、深刻地表达文化和民族的本质特征,在民族认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从文化哲学的角度考察文化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关系,剖析民族认同的文化实质,揭示民族心理、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等精神文化要素在民族认同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增进民族认同、弘扬民族精神、建设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指导意义。
栗志刚
关键词:民族认同文化认同精神文化
冯友兰人《人生哲学》的研究
栗志刚
关键词:伦理学
文化软实力研究述评被引量:6
2008年
文化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和精神支柱,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文化越来越引起普遍重视。本文主要对文化软实力的研究现状、文化软实力的内涵和外延、发展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措施做一个初步的探讨,希望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侯贵文栗志刚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
文化 宗教 法治——关于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与中国法治的思考被引量:4
2001年
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的积淀 ,它渗透于民族生活的各个方面。法治作为社会正常运行的有效手段 ,与一定的文化传统不可分割。中国的人本主义文化传统不仅削弱了人们的宗教感 ,而且削弱了中国的法治 ,强化了人治。“民本”不等于“民主”。背负着沉重的文化包袱 ,要真正实现民主和法治 。
栗志刚
关键词:文化传统人本主义宗教法治民主民主主义
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被引量:23
2009年
党的十七大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到战略性的高度,这是我党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文化软实力具有四种力量资源,其中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决定了文化软实力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我国意识形态的本质反映,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生命之魂和内在精神。作为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当作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本和核心。
夏海军栗志刚
关键词:国家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冯友兰《人生哲学》研究
栗志刚
民族认同论
“民族”不仅是以血缘、地域关系为基础形成的,更为重要的是以文化特别是精神文化的共同体认而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稳定的人群共同体。独特的精神文化内涵、共同的文化背景使每个人集合为所谓的“民族”,也使一个民族具有其“民族性”并以此...
栗志刚
关键词:精神文化民族认同文化认同
文献传递
生存·生存问题·生存观念与可持续发展散论被引量:1
2002年
生存是对人生活性状的描述 ,有狭义和广义之别。生存问题源于人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处理和协调及人自身内在的双重属性之相互影响与制约 ;生存观念既是对生存现实的反映 ,又不可避免地受到人的本性尤其是其自然属性的作用 ,由此引发的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则使人类不得不寄希望于可持续发展观。维持最低限度的生存固然是人类活动的基点 ,但人的生存不应局限于此。只有人的生存观念有所提升 ,人的生存品质才会有实质性的改进 ,生存的意义才可能凸显 。
栗志刚
关键词:生存哲学可持续发展人性自然属性社会存在
卢梭自由的丧失和重建——论卢梭的自由观及其当代价值
2013年
卢梭是18世纪法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自由问题占据了他思想的核心地位。他将自由看做人的本性,在对自然状态下人的孤独平等的自由本质有了深刻认识后,揭示了奴役和私有制的出现是人们丧失自由的根源,并进一步提出了在社会状态下如何重建自由,使人们获得真正的自由的构想。他的自由思想也有着超越时代的感召力,对于今天我们的政治理论建设和实践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周梅玲栗志刚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正思想——基于当前我国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2014年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机制,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这一举措诠释了马克思恩格斯教育公正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为当前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畸形问题的解决提供有益探索。马克思恩格斯的教育公正思想建立在批判资本主义社会教育不公正现实的基础之上,包括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与劳动生产相结合等内容,它对我国现阶段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有着深远的指导意义。
姜黎黎栗志刚
关键词:恩格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