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柏互玖

作品数:34 被引量:51H指数:4
供职机构:温州大学音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5篇音乐
  • 14篇大曲
  • 10篇俗乐
  • 6篇礼乐
  • 4篇音乐结构
  • 4篇音乐史
  • 4篇同宗
  • 4篇乐史
  • 3篇雅乐
  • 3篇器乐
  • 3篇魏晋
  • 3篇乐府
  • 3篇乐籍
  • 3篇乐籍制度
  • 2篇演奏
  • 2篇音乐研究
  • 2篇中国音乐
  • 2篇中国音乐史
  • 2篇诗经
  • 2篇唐代

机构

  • 22篇温州大学
  • 7篇中国艺术研究...
  • 4篇西华师范大学
  • 1篇马鞍山师范高...

作者

  • 34篇柏互玖
  • 1篇项阳
  • 1篇陶晓勇

传媒

  • 6篇中国音乐学
  • 4篇音乐研究
  • 3篇星海音乐学院...
  • 2篇交响(西安音...
  • 2篇温州大学学报...
  • 2篇艺术评论
  • 2篇内蒙古大学艺...
  • 2篇人民音乐
  • 1篇音乐创作
  • 1篇中国音乐
  • 1篇戏曲艺术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艺术探索
  • 1篇乐山师范学院...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常熟理工学院...
  • 1篇民族音乐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1
  • 1篇2020
  • 5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6篇2011
  • 4篇2007
  • 1篇2006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宋俗乐大曲形态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大曲是我国音乐文化史研究中最受关注的“音乐事象”之一,白清宣统元年(1909)王国维撰《唐宋大曲考》以后之百余年来,前人对其进行过深入研究,但相关成果多侧重于唐俗乐大曲的考证、译解、形态等层面,对宋俗乐大曲鲜有研究。①然而,唐、宋俗乐大曲发展一脉相承,宋人洪迈《容斋随笔》日:“今世所传大曲,皆出于唐,而以州名者五:伊、凉、熙、石、渭也。”
柏互玖
关键词:俗乐《容斋随笔》文化史研究宣统元年音乐
冀中地区《剪靛花》同宗现象的解读
2011年
《剪靛花》,又名《剪靛花》或《剪靛花》,是一首流传极广的明清俗曲小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区域空间流行时又有不同的称谓,如《尖尖花》、《靛花开》、《码头调》等。《剪靛花》除了作为时调小曲流行于全国各地外,还作为曲牌被戏曲、曲艺、器乐曲广泛地吸收和使用。在当下的冀中地区有大量《剪靛花》曲调的变体存在,出现了所谓的【《剪靛花》曲调的"同宗"现象,本文试图从制度传播的角度对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解读。
柏互玖
关键词:剪靛花同宗明清俗曲器乐曲曲调
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被引量:2
2018年
大曲是我国古代大型歌舞音乐形式,其结构具有程式性、稳定性与规范性。唐宋之际大曲发展相沿承袭,并未出现历史断层现象。宋元以降,大曲结构在不断复杂化和精细化之后,逐渐从乐人技艺、音乐结构体制和结构思维三个层面向套曲体音声技艺发展,演化成宋金杂剧、诸宫调、北曲套数、南戏等音乐形态。以"曲本体"为本位,从音乐结构层面看,宋元以降诸种大型套曲体音乐形式,均具有大曲的音乐结构特征,它们是大曲在动态演化过程中,以自己的结构思维来组织和整合其他多种艺术元素所形成的不同种表现形式,它们是大曲的衍化形态。
柏互玖
关键词:大曲音乐结构音乐思维
大曲的演化
柏互玖
关键词:大曲
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同宗音乐研究系列之一被引量:1
2007年
音乐在传播变迁中发生变化,产生出各种同出一源的变体,形成同宗音乐。这既是一种音乐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是外部客观原因造成的,也是处于特定社会文化中的人的主动的文化选择的结果。对于一种音乐形态以及这种音乐形态的成因仅仅从外部考察往往不能作出终极的回答,而从它所产生的文化氛围,文化的根源来进行文化学意义上的梳理有时却更具本源性。
柏互玖
关键词:求同中庸音乐传播
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同宗音乐研究系列之二被引量:1
2007年
同宗音乐所折射出的人文精神是一个特定的历史范畴,是中国特定的社会历史的产物。音乐只不过是以一种独特的方式体现人类的精神世界,它的历史是中国文化自身不断演化的历史。它是中国特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在音乐中的一种体现,因此对中国同宗音乐文化特征的研究,也就是从一个独特的角度对中国文化的本质特征的研究。
柏互玖
关键词:文化阐释生命性家族
先秦礼乐大曲《大武》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大武》是西周宫廷"六代乐舞"之一,是歌舞乐三位一体的综合性表演形态,具有非常高的艺术表现力。其三部性的结构体制、各结构段落的不同音乐性格以及采诗入乐的创作手法均与后世魏晋俗乐大曲和唐俗乐大曲有相通之处;《大武》主要由乐工舞人与贵族子弟承载,用于祭祀、宴飨等礼制仪式,具有礼的功能。
柏互玖
关键词:先秦《大武》音乐功能
论古琴的儒家文化意蕴被引量:2
2007年
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和文化内涵已超出了乐器本身的演奏功能。古琴音乐的发展主要受儒家"中正平和"、"温柔敦厚"和道家"顺应自然"、"清微淡远"思想的影响。从古琴的形制、古琴音乐的审美准则等方面揭示古琴音乐的文化内涵与哲学思想。
柏互玖
关键词:古琴儒家思想
《南诏奉圣乐》创作者考辨
2018年
《南诏奉圣乐》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一部重要乐舞,创作产生于唐代贞元年间,其在构建唐代中央王朝与南诏地方政府之间政治联盟及文化交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与意义。关于其创作者,新旧《唐书》记载不一,如《新唐书·礼乐志》载:“贞元中,南诏异牟寻遣使诣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言欲献夷中歌曲,且令骠国进乐,皋乃作《南诏奉圣乐》”①《旧唐书·音乐志》曰:“贞元十六年正月,南诏异牟寻作《奉圣乐舞》,因韦皋以进。十八年正月,骠国王来献本国乐。”
柏互玖
关键词:作者考辨古代音乐史政治联盟中央王朝《唐书》
唐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
2015年
大曲,体制之庞大、结构之繁复、表演技艺要求之精湛,决定其乐曲的创作和表演、乐人的教习和培训均需有机构和制度层面的保障。不仅如此,音乐的性质亦与承载机构的性质相互对应,互为存在。音乐的性质决定其承载机构的性质,反之亦然。唐代大曲有礼、俗之分,它们分别具有相应的承载机构,大体而言,唐代礼乐大曲的承载机构有太乐署、禁中内教坊;俗乐大曲的承载机构有清商署、蓬莱宫内教坊、外教坊、梨园、太常梨园别教院、仗内教坊、宣徽院;礼俗兼掌的音乐机构有率更寺。
柏互玖
关键词:教坊梨园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