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蕴晖

作品数:7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国防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 2篇哲学宗教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5篇主义
  • 4篇中共
  • 4篇社会主义
  • 2篇党史
  • 2篇党史研究
  • 2篇中共八大
  • 2篇中共党史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社会主义时期
  • 2篇编辑部
  • 1篇邓小平
  • 1篇以苏为鉴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 1篇有中国特色社...
  • 1篇致富
  • 1篇中共中央
  • 1篇中国社会
  • 1篇中国社会主义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机构

  • 7篇国防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中国社会科学...
  • 2篇中共中央党校
  • 2篇中共中央党史...
  • 2篇中共中央文献...
  • 1篇北京市委党校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当代中国研究...
  • 1篇中共中央宣传...
  • 1篇求是杂志社
  • 1篇军事科学院

作者

  • 7篇林蕴晖
  • 2篇石仲泉
  • 1篇刘益涛
  • 1篇汝信
  • 1篇王洪模
  • 1篇郭德宏
  • 1篇阎长贵
  • 1篇龚育之
  • 1篇杨胜群
  • 1篇金春明
  • 1篇张注洪
  • 1篇彭明
  • 1篇杨奎松
  • 1篇王仲清
  • 1篇黄楠森
  • 1篇蒋建农
  • 1篇魏久明
  • 1篇李君如
  • 1篇郭雄
  • 1篇刘国新

传媒

  • 3篇党史文苑
  • 2篇中共党史研究
  • 2篇毛泽东研究

年份

  • 5篇2016
  • 1篇1996
  • 1篇199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本刊编辑部召开《胡绳文集》(1979—1994)座谈会
1995年
胡绳同志是我国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上的老战士。他从1935年开始从事写作,继之就在文化学术论坛崭露头角,到今年驰骋奋斗了整整60个春秋。胡绳同志辛勤笔耕,写了不少有巨大影响的论著;而且老骥伏枥,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以来发表的文章表明,他在再创写作的辉煌。90年代初,他将自己30岁以前的著作(1935—1948)结集出版。最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胡绳文集》(1979—1994),收录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数十篇文章。它大多具有重要的思想理论和学术价值。 我们目前在思想理论战线工作的不少人,都多多少少地受到过胡绳同志,还有乔木同志以及其他不少老同志的著作的影响,从中获得不少教益,并跟着他们在这条战线上前进。就中共党史研究,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中共党史的研究来说,在学术方面,乔木同志和胡绳同志对我们的影响可能更大。诚然,胡绳同志与乔木同志的个人经历、政治地位、历史贡献,以及专长爱好等都不尽相同,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二人相提并论,但是他们两人的著述主题和风格在许多方面却很相近。他们这些年来在我国思想文化理论宣传战线的建树和影响是突出的。胡绳同志近来发表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等文,从某种意义上说,正在起着乔木同志曾经?
李君如汝信金冲及王洪模黄楠森苏双碧阎长贵龚育之林蕴晖侯且岸魏久明石仲泉
关键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中共党史研究历史研究社会主义时期文化大革命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求索
2016年
1956年苏共二十大以后,毛泽东提出“以苏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中共八大提出的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体制,可谓探索自己道路的重要标志。然而,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是中共八大提出的方针政策,何以未能得以贯彻。
林蕴晖
关键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社会主义中共八大苏共二十大以苏为鉴
重读毛泽东在中共八大的开幕词
2016年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开幕词,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成功经验,分析了今后面临的艰巨任务。毛泽东还提出“以苏为鉴”,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林蕴晖
关键词:毛泽东中共八大
让“资本主义绝种”的实践
2016年
对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应采取和平改造的途径,使之变成为全民所有制的国有经济,这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就确定了的。使人们感到困惑的是,民族资本家何以能够接受改造,交出祖辈辛苦经营的工厂企业。而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中国,试图使资本主义绝种的做法,也并未达到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目的。
林蕴晖
关键词: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生产力发展全民所有制民族资本家国有经济
邓小平: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历史隧一代伟人
2016年
社会主义就是消灭私有制,曾被公认为《共产党宣言》的精髓。1924年列宁逝世以后,对于因“新经济政策”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在联共党内出现了不同意见。历史形成的斯大林和布哈林的对立,成为现实社会主义难以超越的界碑。从斯大林模式中突破出来,把建设社会主义的重心由消灭私有制转向发展生产力,把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过70多年的艰辛,也未曾有人敢于迈出的死胡同。邓小平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提出,社会主义绝不是一种僵硬的具体制度,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为了实现全社会的共同富裕,也就是人民的福祉,具体采用何种制度,全以是否利于实现这一根本目标为转移,体现了他极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政治胆略和伟大气魄。邓小平不只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而且是改变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的一代伟人。
林蕴晖
关键词:邓小平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地位
合作化运动:农村社会变革
2016年
土地改革以后,怎样使农民致富,中共党内曾出现过不同意见,然而这场争论并未真正展开,中国很快就走上了农业合作化道路.农村社会这场大变革,带来的结果是十分复杂的。
林蕴晖
关键词:农村社会合作化运动社会变革农业合作化农民致富大变革
认真总结经验 立足提高刊物质量——《中共党史研究》创刊50期座谈会部分发言摘登
1996年
在《中共党史研究》荣获首届全国优秀社科期刊奖之际,1996年1月18日,本刊召开了创刊50期座谈会。中央党史研究室常务副主任龚育之、副主任李传华、秘书长魏久明等领导同志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多个单位的20多位专家学者及本室各研究部的部分领导,本刊历任主编、副主编、编委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室务委员、本刊主编石仲泉主持。与会者畅所欲言,既充分肯定了本刊创刊以来的成绩,又诚恳地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一些很好的进一步办好本刊的建议。我们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向长期关心、支持本刊的与会同志和广大作者、读者表示衷心感谢!现将部分发言(包括书面发言,有的发言题目为编者所加)摘登如下。
石仲泉韩泰华郑惠彭明金春明王仲清杨胜群张注洪郭德宏林蕴晖陈伙成孙瑞鸢郭雄刘国新杨奎松柳建辉刘益涛温乐群蒋建农
关键词:中共党史研究社会主义时期中共中央中央文献研究室编辑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