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强
- 作品数:69 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汕头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第三鳃裂瘘管6例临床分析
- 2015年
- 目的:探讨第三鳃裂瘘管的临床表现,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第三鳃裂瘘管者(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4例术前确诊为第三鳃裂瘘管,2例术前未明确,术中均发现内瘘口位于梨状窝,证实为第三鳃裂瘘管。本组经手术切除瘘管,随访1~5年,均无复发。结论:第三鳃裂瘘管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手术切除。对多次手术复发者可行择区性颈廓清术。
- 林庆海王挥戈林心强
- 关键词:鳃裂瘘管
- 胃(肠)咽吻合术在晚期下咽癌和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探讨胃 (肠 )咽吻合术在晚期下咽癌和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8例胃 (肠 )咽吻合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游离空肠 1例 ,带蒂结肠 1例 ,胃上提 6例。本组均获得良好的吞咽功能。 7例健在 ,1例死亡。结论 :胃(肠 )咽吻合术对晚期下咽癌和颈段食管癌切除后大范围下咽 食管缺损具有较好的I期修复效果。
- 林心强王挥戈
- 关键词:下咽癌颈段食管癌晚期癌症
- 鼻内镜下颈外动脉暂时性阻断鼻咽血管纤维瘤切除术被引量:3
- 2003年
- 王挥戈林心强
- 关键词:血管纤维瘤肿瘤切除术术中出血
- 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护理体会
- 2005年
-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 ,总结我科 80例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后的病症变化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的效果。结果 :80例患者术后随访观察 ,病症完全消除 ,无复发 ,治愈率10 0 %。结论 :慢性鼻窦炎术后体位、心理护理、视力的监测及注意观察鼻腔出血情况是护理的重点。
- 杨丹娜陈艳曾銮珍郑燕丹林心强
- 关键词: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护理
- 咽及食管腔外异物2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1
- 2005年
- 目的:总结咽及食管腔外异物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咽及食管腔外 异物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2例手术取出异物,1例异物自动排出,1例死亡。结论:咽、食管腔外异物临床少 见,在有异物史后,如患者发生呕血、腔外邻近间隙积血,或腔外组织间隙有顽固性炎症反应及脓肿,均表示有腔 外异物的可能,影像学检查是主要诊断手段,一旦确诊,应及时处理,手术是惟一有效的治疗方法。
- 毛晓梅郑朝生郑瑞容林心强沈志忠丘华光王挥戈
- 关键词:食管诊断成像外科手术
- 鼻内窥镜下鼻咽癌放疗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挽救性手术治疗
- 目的:研讨鼻内窥镜下鼻咽癌放疗后复发病灶的挽救性手术治疗。
方法:对1例二程放疗后局部复发病灶的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挽救性手术治疗的病例资料进行复习。
结果:手术获得成功。已随访8个月,患者伞身和局部情况...
- 王挥戈林心强
- 关键词:手术疗法微创外科内窥镜手术
- 文献传递
- 儿童复发性喉乳头状瘤样病变的临床探讨
- 临床资料一、诊断标准和方法采用廖松林等人提出的乳头状瘤和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标准,同时采用斑点杂交和PCR检测HPV病毒。在44例JRLP患儿中,普通组织病理学诊断为ILCA28例(23例斑点杂交HPV阳性,其中PCR阳性...
- 王挥戈林心强
- 文献传递
- 胃(肠)咽吻合术在晚期下咽-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
- 目的探讨胃(肠)咽吻合术在晚期下咽癌一颈段食管癌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胃(肠)咽吻合术的临床资料。包括下咽癌12例,颈段食管癌8例。仅能进食半流5例,仅能进食流质10,完全不能进食5例,咽喉疼痛14,气促及呼...
- 王挥戈林心强陈家涛沈雄林彬
- 文献传递
- 头颈肿瘤术后大范围缺损的重建与修复
- 2000年
- 目的为解决头颈部晚期恶性肿瘤术后大范围缺损造成的器官功能障碍和容貌毁损。方法采用各种修复方法对7例患者进行了一期重建与修复,应用胄造瘘术防治术后咽疾。结果6例患者获得成功(85.7%),获功能、容貌及心理三重功效。结论根据组织缺损部位、范围及特点和功能的不同来选择不同的修复方法,胃造疾术是一种有效的咽接防治手段。
- 王挥戈林心强陈家涛郑世信沈雄丘华光
- 关键词:头颈肿瘤术后缺损
- 树突状细胞在鼻息肉组织中的浸润及其意义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观察树突状细胞(DC)在鼻息肉组织中的分布特点,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手术摘除鼻息肉30例、正常下鼻甲黏膜1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鼻息肉组织中S-100蛋白表达情况,免疫荧光双标记(CD1a/CD40)及低照度荧光显微镜图像分析检测方法,观察DC在鼻息肉组织及正常下鼻甲黏膜中的分布情况,并初步探讨鼻息肉组织中DC与T淋巴细胞之间的关系。结果鼻息肉组织中S-100阳性细胞及CD1a/CD40双阳性细胞数量较下鼻甲黏膜明显增多,其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鼻息肉组织与下鼻甲黏膜中DC的密度分别为(7125±2575)个/cm2和(589±456)个/cm2,两者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此外,鼻息肉组织中DC主要分布在黏膜下层,有从外向内递减的趋势,并且DC表面CD40分子为阳性。结论鼻息肉组织中DC浸润显著,DC可通过CD40/CD40L共刺激因子与T细胞产生相互作用,在鼻息肉发病及疾病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探讨DC在鼻息肉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将会拓宽鼻息肉的研究视野,为鼻息肉的防治提供新的干预靶点。
- 王挥戈林歆胜沈志忠林心强李创伟林炘杨楚
- 关键词:树突细胞鼻息肉S100蛋白质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