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雨鑫

作品数:21 被引量:79H指数:6
供职机构:沧州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3篇腹膜
  • 12篇间皮
  • 12篇间皮瘤
  • 12篇恶性
  • 9篇腹膜间皮
  • 8篇恶性腹膜间皮...
  • 8篇腹膜间皮瘤
  • 5篇肿瘤
  • 4篇恶性间皮瘤
  • 4篇腹膜恶性间皮...
  • 3篇免疫
  • 3篇肝硬化
  • 3篇癌患者
  • 2篇蛋白
  • 2篇上皮
  • 2篇上皮型
  • 2篇手术
  • 2篇球蛋白
  • 2篇外科
  • 2篇外科手术

机构

  • 21篇沧州市中心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华北石油管理...
  • 1篇河北省沧州中...

作者

  • 21篇杨雨鑫
  • 17篇郑国启
  • 14篇宋慧
  • 11篇魏思忱
  • 7篇梁育飞
  • 7篇魏新亮
  • 7篇孙宁宁
  • 5篇尹文杰
  • 5篇孙鑫义
  • 5篇张秀刚
  • 4篇刘晨第
  • 3篇李春英
  • 3篇陈霞
  • 3篇王亮
  • 2篇张国尊
  • 1篇张力
  • 1篇田树英
  • 1篇邹金海
  • 1篇陶瑞敏
  • 1篇刘江奎

传媒

  • 5篇中华消化病与...
  • 2篇现代中西医结...
  • 2篇中华内科杂志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药业

年份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5篇2012
  • 1篇2011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腹膜恶性间皮瘤的临床回顾性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腹膜恶性间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lioma,PMM)是唯一原发于腹腔浆膜间皮和间皮下层细胞的恶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病,一般人群发病率为百万分之一至二,且恶性程度高,预后极差[1].近年来其发病率有增加趋势,沧州市中心医院5年间共确诊腹膜间皮瘤患者138例,且大多数与石棉接触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该地区腹膜间皮瘤的发病与接触石棉的关系、流行病学及其临床特点.
魏思忱郑国启杨雨鑫宋慧梁育飞魏新亮张秀刚
胆囊恶性腹膜间皮瘤一例被引量:1
2015年
患者女,68岁,因腹部胀痛不适2个月加重伴突发右上腹剧痛2 h入院。患者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部胀痛不适,以右上腹为重,伴腹部胀满,无发热,伴纳差、食欲不振。2 h前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痛,阵发性加重,向后背部放射,并伴恶心、呕吐等,无寒战发热。既往37年前有石棉接触史。入院查体:体温36.0℃,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0/80 mm Hg(1 mm Hg=0.133 k Pa)。
杨雨鑫孙鑫义魏思忱郑国启
关键词:间皮瘤腹部胀痛上皮型免疫组化标记物
右上腹痛误诊为胆囊炎的腹膜恶性间皮瘤三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腹膜恶性问皮瘤(peritoneal malignant mesothehoma,PMM)为原发于腹膜间皮细胞的肿瘤,临床少见,约占间皮瘤的30%。
郑国启魏新亮杨雨鑫孙宁宁
关键词:腹膜恶性间皮瘤右上腹痛胆囊炎误诊腹膜间皮细胞
肝癌患者不同child分级血清补体C3、C4的表达意义
2013年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肝癌及单纯肝癌患者不同child分级时补体C3、C4的表迭意义。方法:选取肝癌患者121例,健康对照组37例,均测定补体C3、C4含量。将肝癌患者分为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及单纯肝癌组,并根据Child评分分级分组,比较两组间C3、C4水平的差异。结果:1.肝癌两组中随着Child分级由A级至C级变化血清补体C3水平逐渐降低,而补体C4水平则逐渐升高。2.组间比较:A级、B级时单纯肝癌组补体C3、C4水平均高于肝硬化合并肝癌组。单纯肝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同样有显著性。结论:血清补体C3、C4与肝功能损伤严重程度相关,结合Child分级可更好地反映肝癌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时肝脏储备功能及体液免疫水平,对临床诊治有重要意义。
陈霞梁育飞魏新亮王亮杨雨鑫宋慧刘晨第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补体C3C4CHILD分级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肠黏膜细胞因子的表达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研究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患者结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0、IL-18及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表达,进一步探讨D-IBS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沧州市中心医院门诊及住院的D-IBS患者68例,另选30例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半年复查无异常表现者为对照组,于内镜下取回盲部及乙状结肠肠黏膜组织各2块,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回盲部及乙状结肠肠黏膜中IL-10、IL-18及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 TNF-α在D-IBS患者回盲部及乙状结肠肠黏膜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7.95±26.03)%vs(50.14±24.52)%,(71.15±26.12)%vs(52.04±25.62)%;P<0.01)]。IL-18在D-IBS患者回肠末端及乙状结肠肠黏膜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18±25.41)%vs(55.79±24.61)%,(60.46±24.73)%vs(59.12±24.57)%;P>0.05];IL-10的表达低于对照组[(61.63±22.05)%vs(8 7.44±24.27)%,(76.25±23.14)%vs(89.43±25.81)%;P<0.05)]。同时发现TNF-α在回盲部的表达高于乙状结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6,P<0.01);而IL-10的黏膜表达比乙状结肠低(t=3.77,P<0.01),IL-18在两个部位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感染后IBS患者IL-10表达下降不明显,但IL-18和TNF-α的在回盲部和乙状结肠的表达均明显升高,与非感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L-18:(70.23±24.37)%vs(51.79±24.61)%,(82.93±25.67)%vs(60.18±26.21)%;P<0.01);TNF-α:(95.34±25.56)%vs(62.91±23.78)%;(103.14±22.76)vs(84.42±26.14)%;P<0.01)]。结论 D-IBS患者回盲部及乙状结肠黏膜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升高,抗炎细胞因子的表达降低,存在促炎细胞因子与抑炎细胞因子失衡,并且在回盲部的表现明显,在感染后的D-IBS患者更加突出,细胞因子的平衡紊乱参与了D-IBS的发生和发展。
魏思忱田树英宋慧杨雨鑫郑国启魏新亮张秀刚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黏膜免疫组化IL-10
肝硬化合并肝癌及单纯肝癌患者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肝硬化、肝癌患者常伴有机体免疫功能异常,表现为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免疫球蛋白水平升高。本文通过对肝硬化合并肝癌及单纯肝癌患者免疫球蛋白(IgG、lgA、IgM)进行检测来分析两组间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差异,为临床研究提供指导。现报道如下。
魏新亮刘晨第杨雨鑫宋慧孙鑫义尹文杰
关键词:肝癌肝硬化免疫球蛋白
恶性腹膜间皮瘤的CT特点分析被引量:17
2014年
目的总结恶性腹膜间皮瘤(MPM)的CT影像学特点并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搜集病理学证实的53例MPM患者的临床资料,针对腹腔积液、壁腹膜、肠系膜、大网膜、胸膜改变、实体脏器浸润及转移情况等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征象与石棉接触史及病理类型的关系,并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53例MPM患者中,弥漫型42例,局限型11例。弥漫型与局限型两组中石棉接触史比较(χ2=0.032,P=0.857);上皮型与混合型病理类型比较(χ2=0.097,P=0.75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53例中直接征象为不规则或结节性腹膜增厚(46例)、大网膜增厚(50例)、肠系膜受累(27例),腹腔或盆腔囊实性包块(11例),腹部脏器浸润(43例);间接征象为腹腔积液(52例),其中少量(13例)或无腹腔积液(1例)患者占34%,右侧心膈角淋巴结肿大(14例)和肺胸膜石棉改变(49例)。最严重病变位于右侧腹(24例)。结论腹膜、大网膜、肠系膜增厚、右侧病变优势、无或少量腹腔积液、右心膈角淋巴结肿大、无远处脏器和淋巴结转移及肺胸膜石棉改变等表现可以提示MPM,但确诊仍依靠病理学检查。
宋慧郑国启陈跃峰魏思忱杨雨鑫孙鑫义康立清张力
关键词:间皮瘤腹膜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42例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选取266例UC患者,分为治疗组142例和对照组124例,对其临床疗效和给药时间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总有效率康复新组为91.55%,对照组为83.8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UC临床疗效较好,以康复新液保留灌肠加口服人参归脾丸治疗UC值得临床推广。
陈霞李聪华张国尊王亮杨雨鑫刘晨第
关键词:人参归脾丸溃疡性结肠炎康复新液保留灌肠
肝硬化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中IgG的检测与分析
2012年
本文通过测定肝硬化患者及肝硬化合并肝癌患者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水平来分析肝硬化及肝癌患者的体液免疫状态。
魏新亮田春燕王亮杨雨鑫尹文杰宋慧
干痛型恶性腹膜间皮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干痛型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MPeM)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6.5年来经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及病理确诊的7例干痛型MPeM患者临床资料,对其发病情况、石棉接触史、临床表现、影像学特征、病理类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患者中女性6例,占85.7%,男性1例,占14.3%,年龄在28~71岁之间(平均55.5岁),6例有石棉接触史,占85.7%。临床症状以局部腹痛(7例)、腹部包块(3例)多见。患者CT影像学特点为腹腔内单个(5例)或多个肿块(2例),伴有周围脏器浸润(3例)、局部腹膜增厚(1例)、胸膜斑(3例),无腹水、淋巴结及远处器官转移。剖腹探查是确诊的主要手段,其次为超声引导下腹膜穿刺活检。病理类型主要为上皮型(57.1%),其次为混合型和肉瘤型。结论干痛型MPeM极其少见,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石棉接触史及腹部CT可见腹部包块伴石棉斑、局部腹膜增厚提示该病诊断,确诊依靠病理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孙宁宁郑国启宋慧魏思忱杨雨鑫
关键词:间皮瘤病理类型腹水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