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邦祥

作品数:95 被引量:403H指数:11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0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22篇疼痛
  • 16篇麻醉
  • 10篇疗效
  • 8篇硬膜
  • 8篇硬膜外
  • 8篇神经阻滞
  • 8篇超声
  • 7篇行为学
  • 7篇镇痛
  • 6篇带状疱疹
  • 6篇手术
  • 6篇疱疹
  • 6篇氯诺昔康
  • 5篇星状神经节
  • 5篇星状神经节阻...
  • 5篇神经节
  • 5篇神经节阻滞
  • 5篇神经痛
  • 5篇鞘内
  • 5篇慢性

机构

  • 76篇四川大学华西...
  • 15篇华西医科大学...
  • 9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省人民医...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七人...
  • 3篇资中县人民医...
  • 2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成都市第五人...
  • 2篇四川省红十字...
  • 2篇余庆县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华西医科大学
  • 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都江堰市人民...
  • 1篇南充市中心医...
  • 1篇华西医大附二...
  • 1篇四川省妇女儿...
  • 1篇广安市人民医...

作者

  • 95篇杨邦祥
  • 43篇刘慧
  • 25篇肖红
  • 20篇宋莉
  • 9篇银燕
  • 8篇王泉云
  • 8篇王泉云
  • 7篇文传兵
  • 7篇杨帆
  • 6篇林雪梅
  • 6篇朱琳
  • 6篇王莹
  • 5篇解蓉
  • 5篇宋海波
  • 5篇尹智
  • 4篇陈旭
  • 4篇王儒蓉
  • 4篇汤芹芹
  • 4篇孙琳
  • 4篇黄蔚

传媒

  • 16篇华西医学
  • 13篇中国疼痛医学...
  • 12篇四川大学学报...
  • 9篇华西药学杂志
  • 8篇实用医院临床...
  • 6篇中华麻醉学杂...
  • 6篇四川医学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中国普外基础...
  • 2篇中国修复重建...
  • 2篇实用疼痛学杂...
  • 2篇现代临床医学
  • 1篇英国医学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四川生殖卫生...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医学信息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5
  • 4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4篇2009
  • 12篇2008
  • 5篇2007
  • 4篇2006
  • 1篇2005
  • 7篇2004
  • 4篇2003
9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人星状神经节阻滞时注射药液方向对药液分布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星状神经节阻滞常采用C6前入路法,将药物注射到星状神经节周围,通过局麻药分子的脂溶性浸润星状神经节,达到星状神经节阻滞的目的。注射药液方向是否影响药液分布有待进一步探讨。本研究拟评价阻滞病人星状神经节时注射药液方向对药液分布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杨帆杨邦祥肖红宋海波刘慧
关键词:星状神经节阻滞药物注射药液前入路脂溶性局麻药
鞘内预注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大鼠患足局部肿胀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模型大鼠患肢肿胀是否有抑制作用。方法成年健康雄性SD大鼠18只,体质量250g左右,随机分为鞘内溶剂组(S组,溶剂20μL)、肌注氯诺昔康组(IM组,氯诺昔康300μg/20μL)、鞘内氯诺昔康组(IT组,氯诺昔康300μg/20μL),测定大鼠左后爪体积基础值后,行清醒鞘内穿刺注射或肌注相应溶液。10min后在其左后足底注入5%福尔马林100μL致痛。选取致痛后10min、30min、1h、2h、3h、4h、24h7个时点测量左后足体积(mL)并行比较。实验动物分组、穿刺注射、体积测量分别由专人完成。结果各组大鼠体质量、左后爪体积基础值组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致痛后10min,IT组左后爪体积(1.53±0.06)mL小于S组(1.67±0.09)mL(P=0.039);IT组也较IM组(1.65±0.06)mL小,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7)。致痛后30min,S组的左后爪(1.88±0.88)mL肿胀明显,较IM组(1.77±0.05)mL组和IT组(1.61±0.06)mL严重(P值分别小于0.05和0.01);IT组与IM组相比,肿胀较轻(P<0.05)。致痛后1h、2h、3h,S组和IM组相比体积无明显差异;而IT组的肿胀明显较S组和IM组轻。致痛后4h和24h,3组左后爪均肿胀明显,但体积无明显差异。结论预先单次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可以减轻福尔马林致痛大鼠患足早期水肿程度。
杨邦祥陈旭宋莉刘慧
关键词:氯诺昔康水肿
神经阻滞与皮肤科综合疗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1998年
目的:通过神经阻滞与皮肤科综合疗法,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急性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A组接受皮肤科综合疗法;B组15例患者接受神经阻滞法,包括硬膜外给合剂加肋间神经阻滞或眶上神经组滞。结果:A组病程长,疼痛治疗优良率43%,发生后遗神经痛机率高。B组病程较短,优良率高,后遗神经痛发生少。结论:神经阻滞疗法因镇痛迅速、高效,预防后遗神经痛而优于皮肤科综合疗法。
刘慧王泉云杨邦祥苏有平
关键词:神经阻滞皮肤科急性带状疱疹综合疗法
围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及儿茶酚胺变化被引量:8
1998年
目的:观察围拔管期血液动力学和儿茶酚胺变化。方法:随机选择全麻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LC)患者11例,采用SwanGanz导管技术,监测术毕、拔管前5分钟及拔管后10分钟等各时点血液动力学指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方法检测术毕及拔管后10分钟血浆肾上腺素(E)及去甲肾上腺素(NE)变化。结果:拔管后10分钟,患者E明显增高(P<005),NE无明显变化(P=005),HR、SBP、SI及CI明显上升(P<005)。结论:气管拔管、吸痰刺激气道及咳嗽等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和血液动力学变化。
王健王泉云杨邦祥何沛霖
关键词:拔管血液动力学儿茶酚胺围麻醉期
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对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及脊髓c-Fos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通过观察比较福尔马林致痛大鼠行为学和脊髓背角c-Fos样免疫反应神经元(FLIN)数量的变化,探讨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的镇痛效能与其剂量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42只,随机平均分为7组,生理盐水组(NS组)、福尔马林组(FOR组)和5个实验组(L60组、L120组、L180组、L240组、L300组),行清醒鞘内穿刺,注入NS或不同剂量的氯诺昔康(60μg、120μg、180μg、240μg、300μg),10min后足底皮下注射NS或5%福尔马林100μL,观察行为表现,计算5min内伤害反应指数(NBI),连续60min。足底注射后2h取脊髓L4~L6节段做c-Fos免疫组化染色,计数FLIN数量。结果1第一相(致痛后0~5min)NBI,L240、L300组较其他组低(P<0.01),二者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第二相(致痛后15~60min)NBI累加值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随着氯诺昔康剂量的增加,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FLIN数量有下降的趋势,但L180~L300三组的浅层及L240组、L300组的深层FLIN数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大鼠1h的NBI累加值与致痛侧脊髓背角浅层和深层c-Fos蛋白表达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5、0.855(P均<0.001)。结论预先鞘内注射氯诺昔康能有效抑制大鼠的伤害性行为和致痛侧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且该作用与剂量有关,并存在封顶效应。
陈旭杨勇刘慧肖红杨邦祥
关键词:鞘内注射氯诺昔康行为学C-FOS
犬心脏移植围术期血清IL-6、IL-8、TNF-α的变化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犬心脏移植手术中血清白细胞介质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质8(interleukin-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浓度的变化。方法20只家犬随机分组配对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分别在麻醉后、转机时、停机时、手术结束时取动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受体犬血清中的IL-6I、L-8、TNF-α浓度。结果犬血清IL-6I、L-8、TNF-α浓度在麻醉后持续上升,以停机时和手术结束时更为明显(P<0.05)。结论犬心脏移植手术中存在明显的应激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
杨邦祥李羽
关键词:心脏移植肿瘤坏死因子Α
硬膜外联合局部浸润阻滞治疗带状疱疹后严重瘙痒1例被引量:2
2004年
李崎刘慧杨邦祥万学清
关键词: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带状疱疹
机制导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治疗新进展被引量:2
2015年
神经损伤后导致的疼痛具有不同的潜在机制,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可反映在患者的个体表型上。针对患者个体临床表型的评估方法目前也开始应用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管理及研究当中。对患者个体的临床表型进行评估及划分亚组有助于鉴别其疼痛发生的潜在机制,进而筛选出可能从对该机制的靶向治疗获益的患者人群。
樊宇超刘慧杨邦祥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
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中静脉麻醉方法的比较被引量:4
2011年
三叉神经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源性疼痛,一般疼痛程度严重,普遍治疗效果差,或容易复发[1]。近年来开展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见效快、效果肯定,临床应用日趋广泛。我科2008年1月~2009年6月使用芬太尼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麻醉给药系统(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对90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患者进行麻醉处理,均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杨颖汤芹芹刘慧杨邦祥
关键词:静脉麻醉方法射频热凝术半月节靶浓度控制输注神经源性疼痛
重视疼痛治疗,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生命质量被引量:2
2004年
杨邦祥王泉云
关键词:疼痛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