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细媚
- 作品数:24 被引量:60H指数:5
- 供职机构:江西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西省卫生厅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丙型肝炎病毒B细胞表位评估模型的构建
- 2009年
- 根据研究的需要构建了丙型肝炎病毒(HCV)B细胞表位评估模型,主要用于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计估。本系统可以根据预测获得的表位区间提取表位氨基酸残基和对应的蛋白质二级结构并计算出表位的平均抗原指数得分(AI),可以保存、查询、分析预测的表位,用于多表位疫苗的设计。
- 万祥辉曾照芳杨细媚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
- 携抗菌肽PR39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抗胞内伤寒菌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构建抗菌肽PR39基因腺病毒表达载体,观察其在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中的表达及抗菌活性。方法PCR扩增抗菌肽PR39成熟肽基因,插入腺病毒穿梭载体pAdTrack-CMV中,经PmeI线性化后与腺病毒骨架(pAdEasy-1)共转化大肠杆菌BJ5183,通过细菌内同源重组产生重组腺病毒载体(pAd-PR39)。重组腺病毒载体经PacI线性化后转染293细胞,包装出重组腺病毒(Ad-PR39)。利用重组腺病毒感染体外培养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采用RT-PCR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并对其抗菌活性进行初步检测。结果先后构建了携抗菌肽PR39基因的穿梭载体和重组病毒载体,包装出重组腺病毒,并成功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感染重组腺病毒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能有效表达抗菌肽PR39。与对照(10.8±2.1CFU/cell)相比,感染重组腺病毒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具有更强的杀灭胞内伤寒菌的能力(7.2±1.8CFU/cell)。结论构建的重组腺病毒能够感染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发挥抗菌作用,为抗菌肽PR39在胞内菌感染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奠定了实验基础。
- 文阳安杨细媚李朴涂植光
- 关键词:抗菌肽腺病毒载体巨噬细胞
- 抗菌肽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0年
- 杨细媚万祥辉
- 关键词:抗菌肽耐药性基因工程
- 天蚕素A截短肽在大肠埃希菌中的高效表达及活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将构建好的含抗菌肽天蚕素A(cecropin A,CA)截短肽CA19(36、210)1~5倍串连体的pET-31b(+)载体进行诱导表达,其表达量比单体表达明显提高。将融合蛋白用亲和层析法将其纯化,其纯度达到90%以上。纯化融合蛋白免疫BALB/c小鼠,制备了其特异的多克隆抗体。纯化串连融合蛋白用溴化氰切割成单体检测其活性,发现均具有抑菌活性。本研究为抗菌肽的基因工程制备提供了新途径。
- 杨细媚文阳安万祥辉李朴刘靳波涂植光
- 关键词:抗菌肽抑菌活性多克隆抗体
- 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新判读标准的建立和评价
- 2021年
- 目的通过建立新的判读标准来提高间接免疫荧光法(IIF)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的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20年全年确诊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儿261例和红斑狼疮(SLE)患儿50例作为实验组,50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作为病例对照组,50例健康体检儿童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PAIg检测。分析新旧两个判读标准的结果,并与流式细胞仪(FCM)法进行比对,分析两种方法的符合率。结果IIF法使用新的判读标准后,ITP组患儿阳性率从19.54%上升到62.07%,诊断效率从45.01%上升为67.64%。SLE组患儿阳性率从16.00%上升到38.00%。IIF法与FCM法在诊断ITP和SLE中结果具有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680和0.653。结论新的IIF法判读标准提高了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效能,更适合作为ITP患儿PAIg检测的筛查实验。
- 杨细媚万祥辉黄超付晶晶刘志强柯江维
- 关键词:间接免疫荧光法血小板相关抗体
- 江西地区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断及分型研究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检测和分析儿童及青少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其他消化道外相关疾病患者血清中幽门螺旋杆菌(Hp)抗体的阳性情况;探讨不同类型Hp感染与儿童及青少年胃肠疾病发病的相关性以及蛋白芯片技术在儿童及青少年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蛋白芯片法检测2588例儿童及青少年血清标本中细胞毒素相关基因蛋白(CagA)、空泡毒素(VacA)、尿素酶(Ure)抗体的携带情况,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各组之间阳性率的差异。结果在一定年龄范围内(5~15岁)Hp感染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有升高趋势(P<0.01);胃炎组、溃疡组三种抗体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消化道出血组抗体阳性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运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Hp抗体及分型,有助于临床明确诊断、判断预后和疗效跟踪。Hp根除率与血清学分型有关,可用于判断是否对Hp进行根除治疗。方法简单易行,特异性强,对临床Hp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 应蕾乐萍杨细媚柯江维
- 关键词:幽门螺旋杆菌
- 用生物信息学方法确定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最佳区域被引量:1
- 2008年
- 从Genbank中筛选出15条对各成熟肽区域有注释来源于不同国家地区的丙型肝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分别对5′UTR区,core区,E1区,E2区及NS5B区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发现以5′UTR区建树,基因分型不完全正确而以core区、E1区、E2区及NS5B区建树,基因分型均完全正确,但同一基因型间的核苷酸演化距离存在差异。计算5条1a型序列的core区、E1区、E2区、NS5B区的核苷酸演化距离并和全基因组序列核苷酸演化距离比较。结果发现NS5B蛋白区基因分型最能反映病毒株的演化关系。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比较丙型肝炎病毒的5个常用的基因分型区域,确定NS5B区为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的最佳区域。
- 万祥辉曾照芳杨细媚
-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生物信息学
- EBV-IgM、EBV-DNA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期的诊断意义研究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抗体IgM和EBV-DNA水平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急性期不同时间段的分布规律,探讨其在I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163例IM患儿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EBV-IgM,荧光定量PCR法检测EBV-DNA载量。对感染后第1、2、3、4周的EBV-IgM、EBV-DN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EBV-IgM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80.5%(70/87),89.6%(43/48),72.1%(31/43)和48.7%(19/39)。EBV-DNA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64.4%(47/73),38.0%(19/50),25.7%(9/35)和0%(0/27)。EBV-IgM与EBV-DNA联合检测第1、2、3、4周的阳性率分别为93.2%(109/117)、97.8%(45/46)、75.0%(36/48)和48.7%(19/39),与单独用EBV-IgM检测的阳性率比较,除第1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他时间检测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EBV-IgM在第1、2、3、4周的阳性率均高于EBV-DNA,联合检测两指标在第1周时可显著提高敏感性,有利于IM的早期诊断,但第2-4周时联合检测意义不大。
- 杨细媚万祥辉段荣柯江维
- 关键词:EBV-DNA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幽门螺杆菌蛋白芯片检测CagA、VacA在儿童相关疾病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Cytotoxinassociated A,CagA)、空泡毒素A(Vac lating cytotoxin A,VacA)在儿童上消化道疾病(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GD)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就诊于江西省儿童医院GD患儿436例,其中44例消化性溃疡(Gastroduodenal ulcer,GU),98例胃炎(Chronic superficial gastritis,CSG),294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组(functional dyspepsia,FD),ITP患儿138例和健康体检儿童104例,采用蛋白芯片检测各组H.pylori CagA、VacA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结果GD组H.pylori检出率为59.86%,GD组Ⅰ型H.pylori感染率53.64%高于Ⅱ型H.pylori感染率43.29%(χ^(2)=5.592,P=0.018)。ITP组H.pylori检出率为52.89%,ITP组Ⅱ型H.pylori感染率为54.79%与Ⅰ型H.pylori菌株感染率42.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221,P=0.136)。GU组CagA^(+)高于CSG组(χ^(2)=4.219,P=0.041)和FD组(χ^(2)=48.723,P=0.000);CSG组CagA^(+)显著高于FD组(χ^(2)=36.233,P=0.000)和NC组(χ^(2)=68.866,P=0.000);FD组CagA^(+)高于NC组(χ^(2)=22.387,P=0.000)。GU组和CSG组以Ⅰ型菌株为主。FD组以Ⅱ型菌株为主,高于Ⅰ型菌株感染率(P<0.05)。Ⅰ型H.pylori感染ITP患儿CD4^(+T)(%)、CD4^(+T)/CD8^(+T)低于Ⅱ型ITP患儿CD4^(+T)(%)、CD4^(+T)/CD8^(+T),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型H.pylori感染ITP患儿CD8^(+T)(%)显著高于Ⅱ型ITP患儿CD8^(+T)(%)(P<0.05)。Ⅰ型H.pylori感染ITP患儿血清炎症指标IL-6水平显著高于Ⅱ型(t=2.167,P=0.034)。结论Ⅰ型H.pylori菌株比Ⅱ型H.pylori菌株毒力更强,可导致更为严重的上消化道疾病;ITP与H.pylori感染具有相关性,Ⅰ型H.pylori感染ITP患儿免疫细胞功能受损更严重,体内炎症反应更剧烈。
- 胡晓璐杨细媚柯江维
-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细胞毒素相关蛋白A
- 淋巴瘤侵犯骨髓患者初次血常规综合指标分析被引量:6
- 2013年
- 恶性淋巴瘤晚期易侵犯骨髓或外周血,即恶性淋巴瘤的白血病期,该期疗效差、预后不良,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因此,本文研究收集2010—2012年我院淋巴瘤侵犯骨髓(lymphoma bone marrow involvement.LBMI)患者的初次血常规结果,分析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
- 万祥辉杨细媚邹学森
- 关键词:恶性淋巴瘤血常规骨髓侵犯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