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涛毅

作品数:28 被引量:133H指数:6
供职机构: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成都市卫生局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肺炎
  • 8篇新生儿
  • 8篇细胞
  • 7篇儿童
  • 6篇社区获得性
  • 6篇获得性
  • 5篇社区获得性肺...
  • 5篇难治
  • 5篇获得性肺炎
  • 4篇住院
  • 4篇多中心
  • 3篇沙门菌
  • 3篇伤寒沙门菌
  • 3篇鼠伤寒
  • 3篇鼠伤寒沙门菌
  • 3篇葡萄糖
  • 3篇球菌
  • 3篇住院儿童
  • 3篇小鼠
  • 3篇疗效

机构

  • 27篇成都市第三人...
  • 12篇四川大学
  • 7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成都市第二人...
  • 2篇都江堰市医疗...
  • 2篇德阳市人民医...
  • 2篇四川省妇幼保...
  • 2篇成都市妇女儿...
  • 1篇电子科技大学
  • 1篇成都市妇产科...

作者

  • 27篇杨涛毅
  • 12篇彭珉娟
  • 7篇张彤
  • 7篇李桦
  • 6篇万朝敏
  • 6篇柳宇红
  • 6篇余涛
  • 5篇郭丽春
  • 4篇李磊
  • 3篇李炜如
  • 3篇陈桂华
  • 3篇戴缨
  • 3篇朱华
  • 2篇王红
  • 2篇陈先辉
  • 2篇邓全敏
  • 2篇庞毅
  • 2篇刘华伟
  • 2篇叶蕾
  • 2篇程建

传媒

  • 8篇四川医学
  • 3篇西部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中华妇幼临床...
  • 1篇新生儿科杂志
  • 1篇中国微生态学...
  • 1篇中华儿科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中国儿童保健...
  • 1篇临床肺科杂志
  • 1篇成都医药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5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1篇1999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防治早产儿贫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早产儿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两组均于出生后第2周口服铁剂[元素铁5mg/(kg·d)],观察 4周。治疗组第2周给予rhEPO 700IU/(kg·w),皮下注射,隔日1次,每周3次,共4周。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红蛋白(Hb)、血清转铁蛋白受体(sTfR)、血清铁蛋白(SF)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的Hb和sTfR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P<0.05),治疗后两组间SF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rhEPO能减轻早产儿贫血的程度,并可能减少输血。
余涛刘华伟王红毛小兰杨涛毅柳宇红谢为
关键词:早产儿重组人类促红细胞生成素贫血
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探讨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动物模型和预防肠道菌群失调的模型,探讨微生态调节剂不同的使用方法对肠道菌群失调的作用。方法①预防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预防组和对照组模型;②调节菌群失调: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后,再分为自然恢复组和调节组。以上各组分别在给受试物后无菌采取粪便,观察各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结果①预防菌群失调:在菌群失调下同时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小鼠肠道内的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明显增加;②调节菌群失调:菌群失调后,给予微生态调节剂,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在小鼠肠道内的数量与自然恢复组相比较明显增加。结论微生态调节剂产生调节小鼠肠道菌群,增殖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的作用。停用抗生素后肠道菌群恢复较快。
杨涛毅彭珉娟陈桂华叶蕾万朝敏
关键词:双歧杆菌属动物
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住院儿童病毒感染状况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通过住院患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和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RCAP)病毒感染临床特点的比较,了解成都地区病毒性RCAP的住院儿童的感染状况和特点,为RCAP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391例RCAP和CAP住院患儿痰液进行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人偏肺病毒、人博卡病毒、人腺病毒、人鼻病毒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及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Ig M抗体检测,痰液和血清细菌学和非典型病原体的检测。结果在391例住院肺炎患儿检测出病毒检测阳性24.81%,110株病毒。在冬季病毒检出率最高为43.58%,不同性别患者之间病毒检出率差异。193例RCAP病毒检测阳性患儿20.73%(47株),腺病毒、人偏肺病毒和EB病毒感染占前3位,混合感染占78.72%。结论病毒感染是RCAP主要致病菌之一,病毒在RCAP中有较低的检出率,混合感染和病毒感染种类不同是导致RCAP的原因之一。
杨涛毅郭丽春陈桂华张彤
关键词: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毒
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对免疫抑制小鼠IFN-γ和IL-4的影响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在免疫抑制下Th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探讨沙门氏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建立免疫抑制和感染的小鼠模型。在个不同时点处死各组动物,观察小肠、肝脏、脾脏病理改变。流式细胞仪测量脾脏Th1和Th2细胞(分别以IFN-γ和IL-4代表)。结果免疫抑制组病理改变较菌群失调组轻,IL-4明显增加,IFN-γ有一定的下降,Th1/Th2比值降低。结论免疫抑制造成过度的Th2型反应,感染扩散。
杨涛毅万朝敏
关键词:免疫抑制细胞因子
菌群失调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后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动态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鼠伤寒沙门菌感染小鼠在菌群失调下Th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菌群失调对沙门菌感染的免疫机制。方法分别建立菌群失调、感染和空白对照的小鼠模型。各组动物在感染不同时点处死,观察小肠、肝脏和脾脏病理改变。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脾脏细胞中IFN-γ和IL-4表达,以此代表Th1和Th2细胞。结果菌群失调组病理损害最重,Th1明显增加,表达水平高,Th2变化不大,Th1/Th2比值升高。结论菌群失调后,能够加重小鼠感染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的Th1型反应,产生炎症性损伤。
杨涛毅张彤万朝敏彭珉娟
关键词:菌群失调细胞因子
成都地区住院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非典型肺炎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住院病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和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Refractory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RCAP)非典型...
杨涛毅彭珉娟李磊郭丽春万朝敏
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影响的探讨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教育对婴幼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46例正常出生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早教组和对照组。对早教组的新生儿定期进行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并进行早期教育训练。两组儿童分别在3个月、6个月和1岁时用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进行发育商的测评。结果①3个月时,早教组5个能区的发育商(developmental quotient DQ)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6个月和1岁时,早教组5个能区的DQ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早期教育可以促进婴幼儿智能发育。
朱华彭珉娟杨涛毅张彤陈敏周霞
关键词:早期发育婴幼儿发育商
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核因子-κB水平检测及其与疾病严重程度关系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7(IL-17)和核因子-κB(NF-κB)水平变化情况,并分析其与疾病病情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MPP患儿104例为研究组,另选取同年龄段体检健康儿童104例为对照组。通过检测患儿血清IL-17、NF-κB水平,分析其水平变化与病情程度(轻症组与重症组)的关系。结果:研究组血清IL-17、NF-κB表达水平明显较对照组高(均P<0.05)。重症组血清IL-17、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轻症组(均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IL-17、NF-κB是患儿病情发展至重症的影响因素(均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IL-17、NF-κB表达水平对轻症MPP发展为重症MPP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23、0.809,IL-17联合NF-κB对轻症MPP发展为重症MPP的AUC为0.904(均P<0.05)。结论:血清IL-17、NF-κB水平在MPP患儿机体中明显升高,且升高水平与患儿病情程度明显相关,对患儿轻症发展至重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欧芬杨涛毅李红霞陈光磊杨蜜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白细胞介素-17核因子-ΚB病情程度
成都地区儿童难治性社区获得性肺炎的多中心临床分析
目的对成都地区难治性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病原学特征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研究,以了解病原微生物的感染特点、流行的优势菌株、感染模式以及耐药情况探讨儿童难治性CAP的流行规律及影响因素。探讨儿章难治性CAP的合理治疗方...
杨涛毅彭珉娟李磊郭丽春万朝珉
固尔苏在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固尔苏在预防新生儿(胎龄<32周)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本院2011年3月至2011年12月的"胎龄<32周"新生儿60例进行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固尔苏组,两组均给予NCPAP,且仅有固尔苏组气管插管给予固尔苏处理;观察两组的Apgar评分、血气分析情况、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结果 (1)固尔苏组的Apgar评分(P<0.05)、血PaO2(P<0.01)、血pH(P<0.05)高于对照组,且血PaCO2(P<0.05)低于对照组;(2)对照组共出现12例NRDS患者,固尔苏组仅出现3例,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给予"胎龄<32周"新生儿预防量的固尔苏处理可有效的预防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同时可改善血气指标和Apgar评分,可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防中进行推广。
张彤杨涛毅
关键词:固尔苏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