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波

作品数:25 被引量:44H指数:5
供职机构:石河子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7篇病毒
  • 9篇羊口疮
  • 9篇羊口疮病毒
  • 9篇口疮病
  • 8篇毒株
  • 8篇遗传进化
  • 8篇遗传进化分析
  • 8篇进化分析
  • 6篇野毒
  • 6篇野毒株
  • 6篇密码子
  • 6篇基因
  • 4篇同义密码子
  • 4篇瘟病毒
  • 4篇酶基因
  • 4篇黄病毒科
  • 4篇B2L基因
  • 3篇衣壳
  • 3篇衣壳蛋白
  • 3篇乳头

机构

  • 25篇石河子大学
  • 7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新疆畜牧科学...

作者

  • 25篇杨海波
  • 24篇乔军
  • 24篇孟庆玲
  • 23篇陈创夫
  • 22篇王国超
  • 21篇贺志昊
  • 20篇刘昱成
  • 15篇彭叶龙
  • 6篇谢堃
  • 5篇才学鹏
  • 2篇马玉
  • 2篇张星星
  • 2篇陈诚
  • 2篇张再超
  • 1篇张倩
  • 1篇黄炯
  • 1篇蔡扩军
  • 1篇万鹏
  • 1篇刘贤侠
  • 1篇王沪生

传媒

  • 4篇石河子大学学...
  • 3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西北农林科技...
  • 2篇中国预防兽医...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2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中国兽医杂志
  • 1篇养犬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羊口疮病毒新疆野毒株SHZ1 B2L和F1L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为了研究羊口疮病毒(ORFv)新疆野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参照GenBank公布的ORFvB2L和F1L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ORFvSHZ1新疆野毒株B2L和F1L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测序后进行遗传进化分析。...
杨海波贺志昊孟庆玲乔军彭叶龙王国超刘昱成陈创夫
关键词:羊口疮病毒B2L基因遗传进化分析
牛乳头瘤病毒基因2型流行株全基因组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8
2013年
为了解牛乳头瘤病毒(Bovine Papillomavirus,BPV)新疆流行株基因型及其基因组遗传变异情况,用乳头瘤病毒L1基因简并引物FAP59/FAP64对新疆沙湾县奶牛皮肤肿瘤组织样品进行PCR扩增,测序后确定,BPV基因型;设计6对BPV基因型特异性引物,经扩增、测序、拼接后获得BPV流行株全长基因组序列。L1基因序列分析表明,BPV2-SW01流行株为BPV-2基因型;该毒株基因组全长7 944bp,包括E6、E7、E1、E8、E2、E4、E3、E5、L2和L1 10个开放阅读框(ORF)。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BPV2-SW01归于Delta乳头瘤病毒属,与BPV-1和BPV-13进化关系最近。
贺志昊孟庆玲乔军刘昱成杨海波王国超才学鹏陈创夫
关键词:全基因组序列遗传进化分析
BVDV-2 E2基因的原核表达及重组蛋白反应原性的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为了对BVDV进行诊断,根据GenBank登录的BVDV-2E2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对BVDV-2新疆分离株SW E2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入T载体中测序,然后亚克隆入BL21(DE3)表达载体pET-28a中,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ET-28a-E2,并转化入大肠埃希氏菌中。用IPTG进行诱导重组菌,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表达产物。SDSPAGE分析证实表达的重组融合蛋白相对分子量为32ku;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该重组蛋白可与BVDV-2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血清学反应,证实表达的重组E2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为BVDV-2诊断试剂研发奠定基础。
刘昱成孟庆玲乔军王国超张倩贺志昊杨海波陈创夫
关键词:BVDVE2基因原核表达
奶牛乳头状瘤病理学诊断及病原分子检测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2012年6月新疆沙湾县某奶牛养殖场爆发疑似牛乳头状肿瘤病,为了确诊该病,本研究采取皮肤病变组织进行病理切片检查;设计牛乳头状瘤病毒简并引物BPV P1/BPV P2对皮肤肿瘤组织样品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中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及遗传进化树构建。结果表明:遗传进化树分析显示新疆沙湾县爆发的牛乳头状肿瘤病是由2型牛乳头瘤病毒所引起,与BPV-1、BPV-13进化关系最近。本研究为新疆地区牛乳头状瘤的科学防控提供了理论依据。
贺志昊刘贤侠乔军孟庆玲张再超杨海波陈创夫都曼.努尔坎杰
关键词:流行株分子分型
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三种病毒多聚蛋白基因同义密码子偏爱性分析
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羊边界病毒(BDV)是黄病毒科瘟病毒属成员,分析这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使用特点,初步探讨3种病毒的多聚蛋白酶基因进化及对不同宿主的适应策略。本文运用EMBOSS...
王国超刘昱成乔军孟庆玲杨海波贺志昊彭叶龙谢堃陈创夫
关键词:同义密码子
羊口疮病毒新疆流行株的分离鉴定及其遗传进化分析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研究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新疆流行株的遗传变异情况。【方法】采集新疆石河子地区疑似感染ORFV的羔羊唇部结痂病料,通过PCR扩增、Vero传代细胞分离培养、电镜观察、动物回归试验等方法,检测、分离和鉴定ORFV毒株,对分离鉴定的3株ORFV毒株保护性抗原基因B2L和F1L及毒力基因VIR、GIF和VEGF分别进行克隆、测序及遗传进化分析。【结果】从病料中分离鉴定出3株ORFV新疆流行株(ORFV-SHZ1、ORFV-SHZ2和ORFV-SHZ3)。分析结果显示,ORFV分离株保护性抗原基因B2L、F1L相对保守,B2L和F1L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88.6%~97.9%和86.7%~97.4%;3个毒力基因的变异相对较大,尤其是VEGF基因。VIR、GIF和VEGF基因编码氨基酸序列与其他参考株的同源性分别为91.8%~97.3%,85.2%~97.0%和71.5%~98.5%。基于B2L和VIR基因的遗传进化树分析表明,ORFV-SHZ1和ORFV-SHZ2分离株均与台湾分离株的亲缘关系最近。【结论】试验分离的ORFV新疆流行株可能是由台湾株与其他毒株重组后产生的,且其毒力基因发生了较大的变异。
杨海波孟庆玲乔军才学鹏贺志昊刘昱成彭叶龙王国超陈创夫都曼.努尔坎杰
关键词:羊口疮病毒遗传进化分析
羊口疮病毒新疆野毒株SHZ1 B2L和F1L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进化分析
引言:羊口疮(Orf)又称羊接触传染性脓疱皮炎或传染性脓疮等,是由痘病毒科、副痘病毒属的羊传染性脓疱病毒所引起的一种绵羊和山羊的接触性传染病.目的:为了研究羊口疮病毒(ORFv)新疆野毒株的遗传进化情况.方法:参照Gen...
杨海波贺志昊孟庆玲乔军彭叶龙王国超刘昱成陈创夫
羊口疮病毒毒力基因VIR 缺失突变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羊口疮病毒毒力基因VIR缺失突变株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制备方法,采用PCR方法克隆包含ORFV-SHZ1株VIR毒力基因及侧翼序列的基因片段,用酶切方法缺失掉VIR毒力基因,在缺失位点插入带有痘苗病毒晚期启...
乔军孟庆玲杨海波彭叶龙陈诚刘田莉王国超马玉胡政香张星星陈创夫
新疆沙湾牛病毒性腹泻病毒基因2型毒株的分离鉴定被引量:5
2013年
为了解在新疆奶牛中是否存在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基因2型的感染,利用BVDV 5′-UTR特异性引物对沙湾县某牛场采集疑似感染BVDV病料样品进行RT-PCR检测,并将检测为阳性样品处理后接种MDBK单层细胞,结果从血液样品中成功分离出1株可产生细胞病变(CPE)的BVDV毒株(命名为BVDV-SW)。通过对该分离株5′-UTR和E2基因的扩增、测序和序列比较,证实所分离的毒株为BVDV基因2型。遗传进化分析表明,该分离株与17237毒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证实新疆奶牛中存在BVDV-2的感染,为该病的免疫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国超王沪生乔军孟庆玲刘昱成杨海波贺志昊陈创夫
关键词:BVDVRT-PCR
瘟病毒属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同义密码子偏爱性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分析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CSF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羊边界病毒(BDV)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使用特点,初步探讨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进化及对不同宿主的适应策略。【方法】运用EMBOSS软件的CHIPS和CUSP程序及CodonW在线分子生物学软件,分析CSFV、BVDV和BDV的有效密码子数(ENc),碱基GC含量(Gcall),密码子第1、2、3位GC含量(GC1、GC2、GC3),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RSCU)及同义密码子第3位的GC含量(GC3s),并对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ENc进行绘图分析。【结果】CSFV、BVDV、BDV 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ENc值分别为51.205,51.323和52.580,表明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密码子偏好程度均较低;上述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的GC含量分别为46.84%,45.99%和45.71%,均不超过50%;除BDV多聚蛋白酶基因同义密码子含量表现为GC1>GC3>GC2外,CSFV和BVDV均表现为GC3>GC1>GC2,且除CSFV的GC3为52.02%外,所有病毒的GC1、GC2、GC3均小于50%,可见3种病毒间的碱基组成(GC含量)及ENc值差异较小。RSCU分析表明,与CSFV偏爱使用G/C结尾的密码子不同,BVDV和BDV更偏爱使用以A结尾的密码子,这可能与病毒对宿主的适应策略有关。ENc绘图分析(Nc-plot)说明,碱基组成对密码子使用模式影响较小。【结论】CSFV、BVDV、BDV 3种病毒多聚蛋白酶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较低,这可能是病毒进化过程中对宿主的一种适应策略。
王国超乔军孟庆玲刘昱成杨海波贺志昊彭叶龙谢堃陈创夫
关键词:同义密码子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