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志刚

作品数:59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专利

领域

  • 5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5篇前列腺
  • 21篇膀胱
  • 17篇增生
  • 17篇前列腺增生
  • 12篇尿道
  • 11篇尿动力
  • 11篇尿动力学
  • 10篇梗阻
  • 9篇膀胱出口梗阻
  • 9篇出口梗阻
  • 8篇电切
  • 8篇逼尿肌
  • 7篇肿瘤
  • 7篇良性前列腺增...
  • 6篇手术
  • 6篇前列腺癌
  • 6篇腺癌
  • 6篇疗效
  • 5篇症状
  • 5篇尿路症状

机构

  • 58篇包头市中心医...
  • 3篇内蒙古医科大...
  • 2篇包头医学院
  • 2篇内蒙古科技大...
  • 1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巴彦淖尔市医...
  • 1篇包头市第八医...

作者

  • 58篇杨志刚
  • 24篇刘和
  • 15篇李德林
  • 14篇王昕
  • 12篇张强
  • 10篇郭雪涛
  • 9篇邵鸿江
  • 9篇马旭东
  • 9篇张飞
  • 5篇宋一兵
  • 5篇项文平
  • 5篇霍日查
  • 5篇苗建国
  • 4篇范丽
  • 4篇范莉
  • 3篇何汇海
  • 3篇常义
  • 2篇刘惠琴
  • 2篇武剑修
  • 2篇王云霞

传媒

  • 5篇现代泌尿外科...
  • 3篇医学综述
  • 3篇现代肿瘤医学
  • 2篇肿瘤防治研究
  • 2篇包头医学院学...
  • 2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当代医学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内蒙古科技与...
  • 1篇包头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抗感染化...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中国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现代医药...
  • 1篇中国医院院长

年份

  • 2篇2024
  • 4篇2023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6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1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桥接与直接取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的影响因素分析
潘晓华杨志刚刘国荣张天佑刘秀珍陈强郑雅楠赵海王丽方勇尹燕茹张静
1.该项目研究的目的意义:探讨桥接与直接取栓在治疗急性大血管闭塞性脑卒中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在真实世界中比较两种治疗方法(桥接取栓和直接取栓)孰优孰劣?为临床医师在治疗的选择上提供一些参考依据。为进一步比较两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
关键词:脑卒中取栓治疗
逼尿肌不稳定对老年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患者尿动力学参数影响的研究
杨志刚刘和何汇海张强郭雪涛范丽倪银俄李德林
下尿路症状(lowerurinarytractsymptoms,LUTS)是老年男性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基于统计数据和各国老龄人口的增加,LUTS在未来社会中将成为一种普遍的疾病,而引起LUTS最常见的原因是膀胱出口梗阻...
关键词:
关键词:逼尿肌不稳定尿动力学
前列腺增生致膀胱出口梗阻患者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及超微结构改变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通过人前列腺增生(BPH)致膀胱出口梗阻(BOO)后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及超微结构的研究揭示BOO后逼尿肌功能损害,了解BOO后膀胱逼尿肌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免疫组化SABC法分实验组(梗阻组)33例和对照组(非梗阻组)15例,检测神经生长因子(NGF)的表达;超微结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例,用电镜观察两组超微结构并对比。结果免疫组化梗阻组和非梗阻组NGF均表达,梗阻组表达明显高于非梗阻组(P<0.01);电镜部分对照组逼尿肌细胞排列整齐,细胞间隙有少量胶原纤维,细胞间以中间连接为主;实验组逼尿肌肥大,扭曲变形,排列不齐,增宽的细胞间隙中有大量的胶原纤维,细胞间中间连接减少,代替缝隙连接及桥粒连接等方式。结论 BPH致BOO后膀胱逼尿肌细胞中NGF表达水平增高与逼尿肌不稳定(DI)及逼尿肌去神经改变等病理生理变化有关;BPH致BOO后逼尿肌不稳定及逼尿肌功能减退与逼尿肌形态改变及细胞连接等超微结构改变有关系。
杨志刚刘和常义李德林范丽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神经生长因子
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临床进展性的影响
杨志刚张强马旭东张飞郭莹新霍日
1.主要研究内容: 初步探讨前列腺组织学炎症对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临床进展性的影响。收集包头市中心医院泌尿外科2013年9月-2015年2月就诊并行经尿道等...
关键词:
关键词:前列腺炎症泌尿外科
逼尿肌不稳定对老年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老年前列腺增生(BPH)下尿路症状(LUTS)伴逼尿肌不稳定(DI)患者的临床及尿动力学特点。方法对120例患者根据尿动力学检查均诊断为膀胱出口梗阻(BOO),根据DI的存在与否分为2组,其中DI组63例,非DI组57例。对2组患者前列腺体积(VP)、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尿流率(Qmax)、残余尿(RV)、PSA和尿动力学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DI组与非DI组年龄分别为(75.5±5.8)和(73.5±4.9)岁,IPSS分别为(28.3±5.1)和(27.9±4.9),PSA为(4.5±1.8)和(4.2±1.6)ng/mL,Qmax为(5.6±2.8)和(6.0±3.1)mL/s,以上参数2组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I组与非DI组VP为(78.2±25.8)mL与(55.5±22.6)mL(P=0.02),RV为(48.5±26.8)和(140.2±57.3)mL(P=0.018),初始尿意容量(FUR)为(95.0±25.0)和(135.0±26.0)mL(P=0.001),最大尿意容量(MUR)为(192.5±50.0)和(328.5±58.0)mL(P=0.005),梗阻级别为4.6±1.1和3.3±1.8(P=0.015)。结论前列腺体积大、BOO明显的患者易合并DI;DI患者尿动力学特点为膀胱敏感性增加,膀胱功能容量与残余尿量减少;尿动力学检查是准确诊断DI,指导进行临床治疗与预防的前提。
杨志刚张飞张强何汇海范丽刘和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膀胱出口梗阻逼尿肌不稳定下尿路症状尿动力学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防治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的原因及防治原则。方法:回顾与总结1999年3月---2009年3月间1680例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尿道狭窄患者的诊治情况。共发生尿道狭窄35例,其中尿道外口狭窄13例,前尿道狭窄8...
杨志刚刘和李德林王昕邵鸿江金河
文献传递
尿动力学检查对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的评价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检查在糖尿病患者膀胱功能障碍诊断的意义。方法:对伴有下尿路症状的糖尿病患者34例,按糖尿病病史分为早期组(<8 a)与进展期组(>10 a),分别进行尿动力学测定,获取膀胱初始容量、最大膀胱容量、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逼尿肌压力等参数作相关分析。结果:34例均完成尿动力学测定,尿动力学表现异常占30例(88.2%);早期组与进展期组相比,最大尿流率明显下降(P<0.01),初始尿意容量、残余尿、最大膀胱容量明显增高(P<0.01),逼尿肌收缩力亦下降(P<0.01)。结论:尿流动力学检查是对DCP进行客观评价的最重要的手段;早期的糖尿病患者予以治疗干预,对预防膀胱功能恶化有重要的意义。
杨志刚刘和王昕
关键词:尿动力学糖尿病并发症
炎症因子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的LUTS相关性研究进展
2022年
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是泌尿生殖系统最常见的疾病之一。BPH早期无明显临床症状,但随着疾病的发展,下尿路症状(LUTS)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BPH/LUTS的病因及机制是多因素的,且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根据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等可能在BPH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因此,炎症可能成为BPH引起的LUTS药物治疗的新潜在靶点。
高峰杨志刚张强林方明左玉鹏
关键词:炎症因子良性前列腺增生下尿路症状
膀胱移行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及其机制的研究
2003年
目的 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染色体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表现及与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检测 4 0例 BTCC患者 5个微卫星位点的改变 ,同时用同样的方法检测癌组织中BAX基因和转化生长因子 (TGF) - β 型受体基因移码突变的情况。结果 至少发生一个微卫星位点改变的阳性率为 82 % (33/ 4 0 ) ,D9S16 2、D16 S4 76、D9S5 4、FGA和干扰素 (IFN) - A1位点改变各自的阳性率分别为 5 8%(2 3/ 4 0 )、 4 2 % (17/ 4 0 )、 38% (15 / 4 0 )、 4 8% (19/ 4 0 )和 5 5 % (2 2 / 4 0 ) ,阳性检出率与良性病变差异有显著性 ,与肿瘤的分期分级无显著相关性。发生微卫星改变的 33例中 ,33% (11/ 33)和 4 2 % (14 / 33)分别可见 TGF- β 型受体基因和 BAX基因的移码突变。结论 检测染色体微卫星的改变是 BTCC早期诊断、监测复发的有效手段 ,染色体微卫星改变可能是
马志方王东文杨晓峰刘红耀米振国杨志刚
关键词:膀胱移行细胞癌微卫星不稳定性基因突变聚合酶链反应
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治疗泌尿生殖系感染
2003年
杨志刚史超郭雪涛邵鸿江董丽琴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泌尿生殖系感染疗效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