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平

作品数:57 被引量:1,611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3篇天文地球
  • 12篇水利工程
  • 8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生物学

主题

  • 15篇气候
  • 11篇黄河源区
  • 9篇气候变化
  • 9篇流域
  • 9篇径流
  • 9篇降水
  • 9篇长江黄河源区
  • 8篇生态
  • 8篇水文
  • 7篇生态环境
  • 7篇脆弱性
  • 6篇气温
  • 6篇降水量
  • 6篇冰川
  • 5篇植被
  • 5篇河流域
  • 5篇干旱
  • 4篇蒸发
  • 4篇水文模型
  • 4篇积雪

机构

  • 57篇中国科学院
  • 9篇中国科学院大...
  • 5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气象局

作者

  • 57篇杨建平
  • 32篇陈仁升
  • 22篇丁永建
  • 14篇康尔泗
  • 13篇谭春萍
  • 11篇张济世
  • 8篇李曼
  • 6篇刘时银
  • 6篇杨圆
  • 6篇刘俊峰
  • 5篇沈永平
  • 5篇刘连友
  • 4篇方一平
  • 4篇王书功
  • 3篇秦大河
  • 3篇王世金
  • 3篇张智慧
  • 3篇杨岁桥
  • 2篇叶柏生
  • 2篇张世强

传媒

  • 17篇冰川冻土
  • 11篇中国沙漠
  • 4篇地理学报
  • 3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灾害学
  • 2篇第一届中国大...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水文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地理科学
  • 1篇山地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 1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三峡环境与生...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青藏高原...
  • 1篇大气科学发展...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7
  • 5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7
  • 5篇2006
  • 4篇2005
  • 5篇2004
  • 10篇2003
  • 8篇2002
  • 2篇2001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冰川变化及其影响的公众感知与适应措施分析——以甘肃河西内陆河流域为例被引量:10
2015年
以河西地区三大内陆河流域(石羊河、黑河、疏勒河)为案例研究区,通过社会调查方式,从总体、再分别通过农户与政府部门人员两个部分,分析了公众对冰川变化及其可能影响的感知,剖析了公众感知的流域差异性与原因,对比分析了三大河流域公众对政府部门已实施应对水资源紧缺对策措施的效果与认可程度.结果表明:超过65%的受访者认为冰川减少了,从社会学的角度佐证了冰川明显消融萎缩的科学监测事实.三大河流域公众对冰川变化对流域水资源、农业生产、生态影响的感知存在空间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归因于三大河流域的地理位置、冰川分布与变化的空间差异性.在冰川变化背景下,公众对政府部门已实施应对水资源紧缺的对策措施的效果与接受程度不同.三大河流域公众均认可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节水意识这两项措施,且认为实施效果好;发展设施农业措施的实施效果好,已得到石羊河和疏勒河流域老百姓的认可与接受;石羊河和黑河流域的公众认为实施推广节水技术措施的效果好;退耕还林还草措施在黑河流域实施普遍且效果好;水票制措施在疏勒河流域实施的最好,黑河一般,疏勒河较差.
杨圆杨建平李曼谭春萍王生霞王世金
关键词:冰川变化
近40a中国北方降水量与蒸发量变化被引量:96
2003年
利用我国北方1951-1990年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平均风速和太阳辐射等资料,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据其将我国划分为干旱区(D<0.20),半干旱区(0.20~0.50),湿润区(D>0.50)。近40a我国半干旱区降水量和蒸发量发生了巨大变化,区域差异显著,年代际特征明显。东北区和华北区降水量具有减少趋势,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增加趋势。至于蒸发量的变化,东北区具有增加趋势,华北区、西北东部和西南区有减少趋势。近40a我国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均在减小,但降水量的减小速度大于蒸发量,气候在变干。我国气候的干湿变化主要取决于降水量的变化。
杨建平丁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关键词:降水量蒸发量
近50a中国半干旱区波动及其成因初探
本文在10年际尺度上详细分析了我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与气候的干湿变化,得出:过去50a我国干湿气候界线波动显著,区域差异大,呈现出整体移动和东西、南北相异波动的特征。20世纪60~70年代我国干湿气候存在一次突变,由较湿润...
杨建平顶永建陈仁升刘连友
文献传递
疏勒河流域双塔灌区种植结构变化及其原因被引量:9
2014年
基于1996—2010年双塔灌区各乡(镇)农作物类型、种植面积、供水定额、用水定额、作物单产及价格等资料,探讨了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原因及其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2010年作物种植面积较1996年增长2.3倍,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种植面积增加,农作物总产值和单位产值均明显提高,说明当地种植结构调整优化在产生经济效益方面效果明显。当地种植结构调整主要受自然条件、政策指导、历史根源、农民意愿、市场调节、灌溉供水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自然条件中的水资源供应状况主要影响作物种植面积,其他因素影响作物种植类型。通过种植结构调整,当地农业产值在增长同时,用水紧张现象较以前有所缓解,地表水基本可以满足农田灌溉需求,减少了对地下水的使用,从而对保护当地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李曼杨建平谭春萍杨圆
关键词:灌溉
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风险与适应研究体系
全球气候变暖,冰冻圈的量与质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冰冻圈变化产生的社会经济与人文影响凸显,现实与未来风险增大,适应冰冻圈变化的影响、风险是受冰冻圈变化影响地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冰冻圈变化的社会经济与人文影响、风险与...
杨建平丁永建方一平
关键词:脆弱性
我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评估方法被引量:14
2010年
基于脆弱性研究文献,从脆弱性概念、评估内容、评估方法等方面系统总结了脆弱性评估研究的特点和趋势,开展脆弱性评估时应注意的系统、关注特征、灾害、尺度与时间等五个方面,剖析了区域尺度脆弱性评估涉及的一系列问题,介绍了脆弱性评估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性.探讨了我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概念,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论述了我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评估内容、评估尺度和评估方法.
杨建平张廷军
关键词:脆弱性
宁夏回族自治区干旱致灾危险性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15年
基于宁夏地区22个气象站1971-2011年月降水量和月平均气温资料,综合考虑降水和蒸发,引入标准化降水蒸散指数(SPEI),分析该地区气象干旱变化情况,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SPEI值与干旱等级的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评估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剖析其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宁夏地区气象干旱呈显著加重趋势,年均SPEI值1972-2011年以0.37·(10a)-1的速率显著减小;该地区气象干旱呈现自南向北逐渐加重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干旱加重速度呈现由中部干旱带向南北分别递增的空间变化特征。1972-2011年,宁夏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呈显著增大趋势,干旱致灾危险性指数近40年减小速率为0.12·(10a)-1;该地区干旱致灾危险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部引黄灌区高于中南部地区,且危险性的增速呈现中部较缓、南北较快的空间变化特征。
谭春萍杨建平杨圆陈虹举
关键词:干旱
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范围的探讨被引量:50
2003年
在江河源区地理学与水文学界定的基础上,在明确界定源区范围四大原则与依据的前提下,文章综合分析了长江黄河源区的地貌特征、气候条件、植被分布以及水文水系特征,并在此基础上综合确定了长江黄河源区生态环境研究的范围。以达日水文站为界,以上区域为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范围,流域控制面积约4.49×104 km2,源区为高原湖泊沼泽地貌,地形平缓,高寒半干旱气候,受水热条件控制植被主要为草原化草甸;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研究的源区以聂恰曲汇口为界,流域控制面积约12.24×104 km2。长江源区为高平原丘陵地貌,地形变化和缓,气候为高寒干旱半干旱气候,因范围广阔,分布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植被。
丁永建杨建平刘时银陈仁升王根绪沈永平王建谢昌卫张世强
关键词:生态环境长江黄河
河西地区近40a来气候变化与风沙活动被引量:7
2001年
利用 195 1— 1990年 14站的年平均气温、降水和大风日数资料 ,对近 40a来河西地区气候特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 ,5 0年代最暖 ,6 0年代最冷 ,70年代后气温开始回升但低于 5 0年代的水平。河西地区 40a来是变冷的 ,全区年平均温度 40a下降了 0 .2 1℃ ,西部下降了 0 .2 7℃ ,东部下降了 0 .13℃。全区 5 0年代雨量较多 ,6 0年代是近 40a来的最干旱期 ,70年代为最湿润期 ,80年代又趋于干旱 ,总体上降水略有增加。最干旱期与最冷期对应 ,最多雨期并非最高温期 ,在温度开始回升时降水量最大 ,雨量与温度的变化并不同步 ,降水滞后于温度。 40a来河西西部大风日数是增加的 ,东部是减少的。高温少雨大风日数少 ,低温少雨大风日数较多 ,温度开始回升降水达到最大时 ,大风日数最多。春季大风日数最多 ,夏季次之 ,秋冬相差不大。
杨建平刘连友
关键词:气候变化风沙活动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体系被引量:17
2015年
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是以探索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概念为前提和基础,以冰冻圈变化的自然影响为链接点,以社会经济影响研究为突破,以脆弱性研究为桥梁与纽带,以应对与适应冰冻圈变化影响、风险为目的的冰冻圈科学领域的新兴研究方向。探讨了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概念,并以影响—脆弱性—适应为主线,针对冰冻圈变化的社会经济影响研究、脆弱性研究、适应研究内容及其关键科学问题、脆弱性评估模型、尺度问题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初步搭建了中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体系。基于冰冻圈要素的多样性、变化影响的复杂性与显著的区域差异性,从2个梯度勾绘了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格局与空间布局。中国冰冻圈及其变化的脆弱性与适应研究除深化冰冻圈变化的影响与脆弱性研究之外,应加强不同利益相关者协同设计、共同参与的冰冻圈变化适应应用研究,并关注冰冻圈灾害风险、渐变风险研究。
杨建平丁永建方一平秦大河
关键词:脆弱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