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华英
- 作品数:8 被引量:55H指数:5
- 供职机构:自贡市妇幼保健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雷尼替丁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的临床观察
- 2022年
- 探究雷尼替丁及多潘立酮联用治疗方案在小儿消化不良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 此次探究中选出80例患者展开调查研究,筛选范围为我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之间接收的小儿消化不良患者。将按照实验要求选出的研究对象分到两个小组中,分别采取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单纯应用雷尼替丁加以医治,研究组则选择雷尼替丁联用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从患者的治疗表现入手进行探究。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的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的消退所用时间,从数据对比中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的用时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对照组各自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5.00%、80.00%,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观察两组患者因药物作用产生的不良反应的情况,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对照组为17.50%,组间比较差距明显(P<0.05)。结论 雷尼替丁联用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在小儿消化不良方面可以展现出较大的治疗优势,不仅能够促使小儿患者的病情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好转,而且药物使用安全性也比较高,能够促使小儿患者尽早恢复健康,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 杨华英
- 关键词:小儿消化不良雷尼替丁多潘立酮
- 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后反复发作性呼吸道感染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婴幼儿支原体肺炎感染后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3年12月我院儿科收治的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跟踪患儿治愈出院前后的MP-Ig M、MP-Ig G双抗体滴度及免疫功能,并记录呼吸道感染情况及一年内的用药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15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中,发生RRTI 45例,发生率为30.0%。多因素结果显示,年龄为3~6岁(OR=2.31,95%CI:1.23~4.68)、HP抗体阳性或转阳(OR=4.51,95%CI:1.56~13.27)、CD_4^+/CD_8^+下降(OR=10.33,95%CI:3.45~32.02)及Ig A下降(OR=1.96,95%CI:1.12~3.47)是诱发RRTI的危险因素;使用免疫增强剂(OR=0.31,95%CI:0.14~0.82)是有效预防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年龄3~6岁、HP抗体阳性或转阳、CD_4^+/CD_8^+下降及Ig A下降是RRTI发生的危险因素;MP肺炎治愈后发生免疫功能障碍的患儿易发生RRTIs;免疫增强剂的使用可有效减少RRTI的发生,提高患儿的生活质量。
- 杨华英张良廖骏华
- 关键词:婴幼儿支原体肺炎反复呼吸道感染
- 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治疗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探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5年5月接诊的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160例进行研究,家属均接受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法将他们分为2组,各80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而研究组患儿除了予以常规治疗外,还加用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症状(咳嗽、肺部哮鸣音、呼吸困难)消失时间,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患儿总有效率为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研究组患儿咳嗽、肺部哮鸣音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儿治疗后第一秒最大呼气量(FEV1)、用力肺活量(FVC)、肺活量(VC)及呼气峰流速(PEFR)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而对照组无明显改善(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布地奈德联合治疗小儿哮喘急性发作不仅疗效明显,而且可更快地改善症状,并明显改善肺功能,值得推广。
- 廖骏华杨华英张良
- 关键词:沙丁胺醇布地奈德小儿哮喘急性发作
- 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与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窒息新生儿血小板参数及脑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轻度窒息新生儿28例和重度窒息新生儿19例,分别应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动态检测新生儿的血小板参数、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分别按窒息程度进行比较。结果:重度与轻度窒息新生儿血小板(PLT)显著降低,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明显增高,与轻度窒息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窒息新生儿发生显著的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血流速度减慢,阻力指数(RI)增加,与轻度窒息新生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参数及脑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对窒息后脑损伤的诊断及病情评估具有指导意义。
- 邓刚胡海燕杨华英
- 关键词:窒息血小板参数脑血流动力学
- 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1调节脓毒症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被引量:16
- 2020年
-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模型认知功能障碍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姜黄素低、中、高剂量组,地塞米松组,SIRT1抑制剂组,高剂量+抑制剂组,每组20只。通过盲肠结扎和穿刺(CLP)诱导小鼠脓毒症,并通过腹腔注射给药。通过旷场实验、莫里斯水迷宫检测小鼠活动探索及学习认知能力,HE染色检测脑损伤,流式细胞术检测神经细胞凋亡率,Elisa检测TNF-α、IL-6和IL-1β含量,试剂盒检测MDA、SOD和CAT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SIRT1、Ac-NF-κB、Ac-FOXO1和Ac-p53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高剂量组小鼠存活率增加(P<0.01),总行驶距离、站立次数和梳理毛发次数及在目标象限时间和穿越区域的次数均增加(P<0.01),潜伏期时间减少(P<0.01),海马区病理损伤减轻,神经细胞凋亡率减少(P<0.01),IL-6、TNF-α、IL-1β、MDA含量均减少(P<0.01),SOD和CAT活性升高(P<0.01),SIRT1表达上调(P<0.01),Ac-FOXO1、Ac-NF-κB和Ac-p53表达均下调(P<0.01);加入SIRT1抑制剂EX-527逆转了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的作用。结论:姜黄素通过激活SIRT1调节脓毒症小鼠模型的认知功能障碍,这与FOXO1、p53和NF-κB的脱乙酰作用密切相关。
- 曹佳杨华英何艺程建红
- 关键词:姜黄素脓毒症认知功能障碍SIRT1FOXO1
- 左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9
- 2017年
- 目的:观察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94例CIU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7例)。2组均采用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其中观察组同时加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疗程为28 d,分别在治疗后第14天与第28天时采用症状体征积分观察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事件,在停药后6周及12周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患儿在治疗第14天及第28天时,总有效率分别为74.5%及87.2%,均高于对照组的55.3%和70.2%(P<0.05)。经治疗后第14天与第28天,2组患儿的主要临床症状体征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治疗后第14天及第28天观察组风团持续发作时间及发作频率评分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患儿停药后第6周及第12周复发率分别为12.8%及17.0%,均低于对照组的29.8%和36.2%(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6%及8.5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替利嗪联合应用孟鲁司特治疗儿童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其疗效及复发率均优于单用左西替利嗪,值得在临床上推广运用。
- 廖骏华杨华英张良
- 关键词: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左西替利嗪孟鲁司特儿童
- 基于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在肺泡灌洗联合布地奈德局部喷洒对SMPP的疗效
- 2024年
-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布地奈德联合治疗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的临床疗效,分析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96例SMPP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对照组予以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布地奈德局部喷洒治疗。对比2组治疗7 d后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分析2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FEV1%pred、PEF、FEV1/FVC)、淋巴细胞亚群(CD19^(+))水平。对比2组治疗前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及其相关蛋白[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1(Caspase-1)]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FEV1%pred、FEV1/FVC、PEF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CD19+绝对计数及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β、IL-18水平及NLRP3、ASC、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纤维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布地奈德局部喷洒治疗SMPP患儿疗效确切,可改善肺功能、免疫功能病理状态,减轻炎性反应,这可能与抑制NLRP3炎性体信号通路有关。
- 蔡丽杨华英程建红曹佳
- 关键词: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
- 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期间血清6-Keto-PGF1α、TGF-α、TXB2水平变化及对预后的影响
- 2023年
- 目的探讨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期间血清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血栓素B2(TXB2)水平变化,并分析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消化性溃疡患儿10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治疗效果分为预后良好组(86例)与预后不良组(22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治疗期间血清6-Keto-PGF1α、TGF-α、TXB2水平。分析各血清指标对治疗预后的影响及预测预后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治疗6周后血清6-Keto-PGF1α、TGF-α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TXB2水平低于预后良好组,治疗前后各血清指标变化差值小于预后良好组(P<0.05);血清6-Keto-PGF1α、TGF-α、TXB2变化差值与预后独立相关,且各血清指标变化差值阳性者发生预后不良风险分别为阴性者的5.804、4.014、3.241倍(P<0.05);各血清指标变化差值联合预测预后的AUC大于单项指标预测(P<0.05)。结论小儿消化性溃疡治疗期间血清6-Keto-PGF1α、TGF-α水平升高,而TXB2水平降低,治疗前后各血清指标水平变化与预后不良密切相关,联合检测其水平变化对预后不良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蔡丽杨华英程建红曹佳魏娜
- 关键词:小儿消化性溃疡6-酮前列腺素转化生长因子Α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