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凤霞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二化螟
  • 2篇地理种群
  • 2篇种群
  • 2篇基因
  • 2篇不同地理
  • 2篇不同地理种群
  • 1篇稻纵卷叶螟
  • 1篇多角体
  • 1篇多角体病毒
  • 1篇亚致死
  • 1篇药剂
  • 1篇药剂筛选
  • 1篇杀虫
  • 1篇杀虫剂
  • 1篇体表
  • 1篇纵卷叶螟
  • 1篇系统发育
  • 1篇系统发育关系
  • 1篇酶基因
  • 1篇卷叶

机构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江苏省农业科...
  • 1篇全国农业技术...
  • 1篇湖南省植保植...
  • 1篇安徽省植物保...

作者

  • 6篇杨凤霞
  • 3篇高聪芬
  • 2篇方继朝
  • 2篇王利华
  • 1篇陈秋芳
  • 1篇王帅
  • 1篇吴向辉
  • 1篇谢霖
  • 1篇张帅
  • 1篇秦萌
  • 1篇刘艳荷

传媒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植保导刊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及高效防治药剂筛选
2024年
2023年在监测湖南邵东、安徽无为稻纵卷叶螟种群抗药性水平的基础上,在湖南和安徽开展了施药防治稻纵卷叶螟田间试验。抗药性监测结果表明,湖南邵东稻纵卷叶螟种群对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四氯虫酰胺、阿维菌素、甲维盐表现中抗,抗性倍数12.0~38.9倍;对茚虫威、乙基多杀菌素敏感;安徽无为种群高抗氯虫苯甲酰胺(115.4倍),中抗甲维盐(13.3倍),对茚虫威敏感。湖南、安徽2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在推荐剂量下,多杀霉素和乙基多杀菌素对稻纵卷叶螟的虫口防效为70.7%~90.3%,保叶效果为81.1%~91.6%;茚虫威的综合虫口防效与保叶效果也较高,上述3种药剂控制试验地稻纵卷叶螟的效果优于其他供试药剂。由此推荐在稻纵卷叶螟防治实践中使用多杀菌素类药剂、茚虫威,严格限制稻纵卷叶螟已产生抗性的双酰胺类、阿维菌素类药剂、毒死蜱的使用,以延缓抗药性发展。
张帅李鸿双秦萌董蓓蓓任宗杰杨凤霞陈秋芳吴向辉吴顺凡高聪芬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抗药性监测杀虫剂防效
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及亚致死效应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明确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风险、交互抗性及亚致死效应。【方法】分别采用饲料混药法和稻苗浸渍法建立了二化螟初孵和2龄幼虫对甲氧虫酰肼的敏感基线,采用饲料混药法评估了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风险;采用稻苗浸渍法测定了抗甲氧虫酰肼二化螟田间种群2龄幼虫对抑食肼、虫酰肼和呋喃虫酰肼的交互抗性以及亚致死浓度抑食肼和甲氧虫酰肼对二化螟生长发育与繁殖的影响。【结果】当抗性现实遗传力(h^(2))为0.402,斜率为2.451,平均选择压力分别为50%、60%、70%、80%和90%时,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的抗性上升10倍分别需要7.7、6.3、5.2、4.4和3.5代;2019年采自余姚的二化螟田间种群(YY-19)对甲氧虫酰肼处于中等水平抗性(RR=73.4倍),对呋喃虫酰肼(RR=24.7倍)和虫酰肼(RR=26.1倍)同样存在中等水平的交互抗性,对抑食肼(RR=2.9倍)有低水平交互抗性;采用亚致死浓度(LC25)抑食肼和甲氧虫酰肼处理二化螟2龄幼虫后,幼虫历期显著增加,化蛹率和F_(0)代雌蛹重均显著降低。此外,F_(0)和F_(1)代的羽化率和单雌产卵量在经亚致死浓度甲氧虫酰肼处理后显著降低。【结论】二化螟对甲氧虫酰肼具有较高的抗性风险。对甲氧虫酰肼产生抗性的田间二化螟种群与其他双酰肼类杀虫剂之间存在交互抗性。亚致死剂量甲氧虫酰肼处理二化螟具有显著的适合度代价。
刘艳何林凤汪书超杨凤霞高聪芬吴顺凡
关键词:二化螟甲氧虫酰肼抗性风险评估交互抗性
SpltNPV和SeNPV几丁质酶基因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对病毒的增效作用被引量:6
2008年
为明确杆状病毒几丁质酶对病毒杀虫剂的增效作用,采用PCR扩增获得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ltNPV)不含N-端信号肽序列的几丁质酶基因片段SpltNPVChiA/S-和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eNPV)几丁质酶基因编码区全序列SeNPVChiA,分别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a,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获得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的分子量为62 kD和66 kD。将含有表达产物SpltNPVChiA/S-和SeNPVChiA的大肠杆菌菌液分别与SpltNPV或SeNPV一起加入人工饲料,饲喂3龄斜纹夜蛾或甜菜夜蛾幼虫,两种幼虫取食后致死时间均显著缩短,其中,SpltNPV+Splt-NPVChiA/S-和SpltNPV+SeNPVChiA的LT50比SpltNPV对照处理缩短0.90天和0.89天,LT90缩短1.90天和1.97天;SeNPV+SpltNPVChiA/S-和SeNPV+SeNPVChiA的LT50比SeNPV对照处理缩短0.47天和0.50天,LT90缩短0.57天和0.59天;而pET-28a/BL21对病毒的侵染无明显增效作用。两种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的大肠杆菌表达产物对病毒早期侵染均有明显的增效作用,但同源几丁质酶和异源几丁质酶对病毒的增效作用没有显著差异。
刘艳荷王利华杨凤霞方继朝
关键词:核型多角体病毒几丁质酶基因病毒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差异分析
二化螟stem borer,Chilo suppressalis(Walker)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科Pyralididae,是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其分布范围广泛,食性较杂,二化螟与众多寄主之间以及与...
杨凤霞
关键词:二化螟地理种群
敲除ebony基因导致二化螟体表黑色素沉积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是中国和其他亚洲地区为害水稻的重要害虫。由于缺乏遗传学操作工具,对二化螟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受到严重限制。本研究的目的是借助一个标记基因ebony,在二化螟体内建立CRISPR/Cas9介导的基因编辑体系。【方法】以家蚕Bombyx mori ebony蛋白作为参考序列,通过TBLASTN程序在二化螟基因组数据库获得二化螟ebony基因的cDNA序列;通过PCR技术克隆二化螟ebony全长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运用qRT-PCR技术分析二化螟ebony基因在不同发育阶段(卵、幼虫、预蛹、蛹和雌雄成虫)和4龄幼虫不同组织(头、表皮、脂肪体、肠道和马氏管)中的表达模式;借助基于CRISPR/Cas9的基因编辑技术,把sgRNA/Cas9蛋白复合物显微注射到二化螟新鲜的卵内(产卵后2 h内),靶向敲除二化螟ebony基因。【结果】克隆得到二化螟Csebony基因(GenBank登录号:MZ846208)的全长cDNA序列,开放阅读框长为2586 bp,共编码861个氨基酸。Csebony蛋白质的分子质量为9.5 kD,理论等电点为5.10,且在N端没有信号肽。结构域分析显示,Csebony有3个保守的结构域。系统发育树显示,Csebony与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的ebony亲缘关系最近。qPT-PCR结果显示Csebony基因在蛹期和头部高表达。敲除Csebony导致二化螟幼虫、蛹以及成虫黑色素沉积。【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Csebony参与了二化螟表皮颜色模式的调控;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技术可在二化螟中有效应用。借助标记基因在非模式生物中快速建立CRISRP/Cas9基因编辑体系,可为二化螟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提供有价值的遗传学工具。
孙浩黄镜梅刘艳葛文超王帅杨凤霞杨凤霞吴顺凡
关键词:二化螟标记基因表型
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遗传差异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通过对中国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 Walker)14个地理种群的线粒体DNACOⅡ基因和核糖体DNAITS基因的测序,分析了二化螟不同地理种群之间的COⅡ和ITS序列的进化分歧及相似性;同时运用Mega 3.0软件建立其系统发育关系。结果表明:14个地理种群间的COⅡ基因共有8个变异位点,占全长的1.4%,而且这些变异位点全部发生在密码子第3位点,江西宁都种群(ND)与其他13个种群的核苷酸差异相对较大,有5~7个碱基的差异,占全长的的0.88%~1.23%;ITS序列长度变异范围为545~585 bp,平均为576 bp,长度变异为40 bp。进化树显示,在COⅡ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宁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而在ITS分子标记方法中江西兴国种群与其他种群差异最大;两种方法中,龙南、婺源、庐江和上杭4个种群都聚为一支。
杨凤霞谢霖王利华方继朝
关键词:二化螟ITS基因地理种群系统发育关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