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勤
- 作品数:51 被引量:174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汉魏六朝五言诗“篇中转韵”现象之考察被引量:3
- 2017年
- 汉代五言诗中之所以存在着一定数量的"篇中转韵"之作,一方面是因为这些作品多表达了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变化了的场景或丰富的情节。韵部的转换,与诗意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对应联动关系。另一方面还应该受到这些诗歌外在音乐形式尤其是配乐演唱方式的影响。其中不少作品系汉乐府相和歌中的清商三调和大曲的歌辞,它们在配乐时,大多是分"解"(大曲还有"艳""趋""乱")演唱的。这些歌辞在各"解"之间,及"解"与"趋""乱"之间,又常常换用不同的韵部,来区别彼此,就形成了不同的韵段。所以,在汉乐府歌辞尤其是相和歌辞中,韵段与"意段""乐段"之间紧密关联。魏晋时期五言诗中的"篇中转韵"之作,在音乐形态和体式特点上与汉乐府歌辞也具有相似性。东晋南朝五言诗中"篇中转韵"之作大为减少,既是旧的音乐系统——汉乐府相和曲调的日渐衰微所致,又与新起的音乐系统——吴歌西曲的音乐特点有关。吴歌西曲的歌辞,单篇体制短小,只有四句,所以几乎不换韵。而受吴声西曲影响的永明新体诗,也就不再"篇中换韵"了。
- 杜晓勤
- 关键词:韵式五言诗乐府歌辞
- 一部方法科学新见迭出的诗律史著作——何伟棠《永明体到近体》评介
- 2006年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从今年下半年起组织了“老教师学术思想和成果研究”系列活动。已先后举办了“何伟棠教授专著《永明体到近体》学术研讨会”和“康白情新诗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和文学院师生踊跃发言,并提交了不少评介文章。现特刊登杜晓勤先生的书评,供参考。
- 杜晓勤
- 关键词:永明体著作诗律
- “吏治与文学之争”对盛唐前期诗坛之影响被引量:10
- 1997年
- 唐玄宗开元时期朝廷中的“吏治与文学之争”,在武则天时期已初露端倪。“吏治”派主张用“吏干”之才,不重视官吏的文学才华;“文学”派提倡用“文学”之士,将文学创作才能视为选拔官吏的必备条件。狄仁杰、姚崇、宋璟等是“吏治”派的代表人物,上官婉儿、张说、刘幽求、张九龄等是“文学”派的代表人物。“吏治与文学之争”,不但对当时的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而且随着两派势力的交替上升,轮流执政,盛唐前期的文学创作倾向及诗风也呈现出相应的变化。
- 杜晓勤
- 关键词:吏治诗人群体用人观诗歌艺术
- “中国古典诗歌声律分析系统”的研发过程和学术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中国古典诗文声律分析系统"首次实现对中国古典诗歌及其他体式的韵文进行大批量的四声自动标注和八病标识、数据统计功能,有助于研究永明体诗歌声病情况,考察永明诗律向近体诗律演变的环节和过程,可对五七言近体诗的句、联、篇的声律格式进行标注、分析和统计。与国内具有类似功能的其他工具性软件相比,运行速度更快,标注更准确、直观,导出数据更方便。而且,解决了四声和平仄标注中多音字的难题,还在诗歌声律分析系统中增加了诗歌文本校勘这一独特功能,解决了因文本讹错而导致诗律分析和统计不准确的问题。
- 杜晓勤
- 关键词:电子数据库
- 杜甫的政治悲剧及其文化史意义被引量:2
- 2018年
- 杜甫为求仕所做准备甚为充分,也合乎盛唐科举要求,其"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更符合儒家之道,最终却以失败而告终。杜甫这一人生悲剧,不只是科举制度的流弊所致,也不仅是个别昏君、权奸失政的结果,更是整个封建专制政治体制"假仁借义"、不重"儒术""道术"、强压才士的内在本质与杜甫天真、善良、美好的理想之间剧烈冲突的结果。杜甫后来在对其政治悲剧反思时,没有停留在个人命运的悲叹中,而是推己及人,更深刻地感受民生疾苦,与人民休戚与共。与其他遭到君王贬斥的封建士子(如张九龄、李白、贾至、严武等)相比,杜甫的政治眼光显然更敏锐,对社会的反思更深刻。他接触到了封建社会的根本矛盾,也就具有了更伟大的人格。因此,其政治悲剧不仅是一种命途多舛的人生悲剧,更不只是上层政治势力互相排挤导致的政治悲剧,它还是封建专制社会中"君"不从"道"而"道"于时无补的文化悲剧。杜甫的人生追求和政治反思具有更大的文化思想史意义。
- 杜晓勤
- 关键词:杜甫政治悲剧文化史意义
- 从家学渊源看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被引量:13
- 1996年
- 在初唐诸诗人中,陈子昂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他以儒家的“仁义礼乐”为政治理想,以纵横家的出奇制胜为济世方式,以道家、道教的饵食养生为人生归宿,陈子昂身上闪烁着初唐其他诗人少有的忠、义、豪、侠的人格精神。在诗歌创作风貌上,陈子昂的近体诗豪迈俊逸、悲壮慷慨的艺术风格,古体诗尤其是《感遇诗》“幽观大运”、“考察天人”的创作主题,也是初唐其他诗人的作品中所没有过的。而陈子昂人格精神、诗歌创作上的这些特点又使得他对齐梁诗风的革新,取得了远比前人大得多的成就。那么,陈子昂为何会形成如此独特的人格精神和诗歌创作风貌呢?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本文则试图从家学渊源的角度对之作些探讨。
- 杜晓勤
- 关键词:诗歌创作人格精神家学渊源政治理想出奇制胜艺术风格
- 沈约所评魏晋五言诗的声律分析被引量:3
- 2012年
- 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曾经指出魏晋时期已有一些声律调谐之作:“至于先士茂制,讽高历赏,子建‘函京’之作,仲宣‘霸岸’之篇,子荆‘零雨’之章,正长‘朔风’之句,并直举胸情,非傍诗史,正以音律调韵,取高前式。”其中,“子建‘函京’之作”指的是魏曹植《赠丁仪王粲诗》,“仲宣‘霸岸’之篇”指的是魏王粲《七哀诗三首》(其一),“子荆‘零雨’之章”指的是晋孙楚《征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正长‘朔风’之句”指的是晋王赞《杂诗》。
- 杜晓勤
- 关键词:魏晋时期五言诗声律《杂诗》谢灵运诗史
- 试论隋炀帝在南北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9
- 1999年
- 隋高祖虽然在军事上、政治上完成了统一南北的大业,但是并没有使关陇军事豪族、山东旧族和江左士族这三股具有深厚而独特社会文化传统的势力在文化上统一起来,隋高祖在位时对山东旧族、江左士族推行的压制和打击政策,更阻碍了三方归一的文化融合过程。然而,这种状况在隋炀帝嗣位后就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观。他不但一改其父一贯排斥山东、江左文化的做法,致力于吸收、融合江左文化、山东文化,还躬自实践,以其虚怀若谷的态度、勤奋创作的精神,融南北诗风之长,取得了较大的诗歌创作成就,为初盛唐诗歌的健康发展做了必要的铺垫。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炀帝生活作风、施政特点的成见,人们忽视了炀帝在文化建设、诗风融合方面的贡献,所以本文从现存史料中钩沉索隐,旨在阐述隋炀帝在南北文化融合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尽可能恢复此段文化史。
- 杜晓勤
- 关键词:隋炀帝文化史
- 《白氏文集》“古体”与“古调诗”之关系被引量:3
- 2013年
- 《白氏文集》卷11卷首体式标注之"古体",与同属感伤诗的卷9、卷10之"古调诗"是同体异名,均指五言古诗。《白氏文集》卷11卷首之所以标为"古体",而非此前诸卷所标之"古调诗"与《白氏长庆集》的实际编撰者元稹诗体分类观念和诗集编撰方式的新变有关。从元和中期开始,元稹就减少了讽谕寄兴作品的创作,与之相应,他在元和末年及长庆初编撰诗集时也不再使用"古讽"、"乐讽"和"律讽"等诗体名称。至长庆四年(824)编百卷《元氏长庆集》时,元稹则将以前创作的讽谕寄兴之作归入"古诗"和"乐府",将非讽谕题材的五言古诗归入"古体诗"和"伤悼诗"。基于同样的考虑,元稹在同年稍后编《白氏长庆集》时,就将白居易新近创作的感伤诗,且为五言古诗最后1卷的卷11,标为"古体",而非沿用白居易原先自编诗集时所用的"古调诗"。这不仅反映了元稹本人创作趣味和诗体分类方式的转移,与元和中期至长庆末年白居易五言古诗创作题材的嬗变也是相合的。
- 杜晓勤
- 关键词:古体白居易元稹
- 北齐文学传统与初唐诗歌革新之关系被引量:2
- 2008年
- 学界在研究盛唐风骨形成过程时,大多直接溯源到建安诗人,未曾注意到由北齐入周隋的卢思道、薛道衡、孙万寿等诗人的创作传统,是初唐诗歌革新派刚健诗风的近源这一中古诗歌史重要环节,诸多研究成果,也都局限于隋代诗坛论述他们的诗歌特色和成就。本文认为,出身北齐、活跃在周隋易代之际,以卢思道、薛道衡等为代表的诗人群体,不仅自觉踵武建安诗人,发抒朝代更迭过程中个人前途的忧虑和志不获骋的悲怨,使他们的作品成为继建安诗歌之后罕见的慷慨多气、风骨凛然之作,而且还对初唐一些革新派诗人的创作活动和革新理论发生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他们的诗作是初盛唐诗人远绍建安诗歌、恢复汉魏风骨的重要津梁,在南北朝向唐代诗歌艺术转型过程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文学史意义。
- 杜晓勤
- 关键词:初唐诗歌诗歌革新文学传统北齐建安诗人汉魏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