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金永

作品数:4 被引量:7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降解
  • 3篇降解特性
  • 2篇砖茶
  • 2篇茯砖茶
  • 2篇金花
  • 2篇冠突散囊菌
  • 1篇生物降解
  • 1篇丝状真菌
  • 1篇鞘氨醇单胞菌
  • 1篇微生物降解
  • 1篇氯氰菊酯
  • 1篇菊酯
  • 1篇降解酶
  • 1篇降解能力
  • 1篇降解途径
  • 1篇发酵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刘书亮
  • 4篇姚开
  • 4篇李金永
  • 4篇李建龙
  • 1篇彭珍
  • 1篇周康
  • 1篇王志龙
  • 1篇赵爽
  • 1篇韩新锋

传媒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丝状真菌对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能力及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以实验室保存的产黄青霉QH、米曲霉MAY、高大毛霉MHC、黑根霉GH、啤酒酵母Y1和假丝酵母Y2等6株真菌为出发菌株,在PD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h,QH、MAY、MHC和GH对100mg/L 3-苯氧基苯甲酸(3-PBA)的降解率分别为77.12%、77.19%、55.46%和72.38%;而Y1和Y2对3-PBA无降解。在MM培养基中振荡培养48h,6株真菌均未生长,对3-PBA无降解。14株已知霉菌和从环境中分离的12株霉菌及4株酵母菌进行3-PBA降解实验,测试的26株霉菌在PD培养基中对3-PBA均有不同程度的降解,4株酵母菌未有降解,推测丝状真菌可能具有降解3-PBA的共性。由HPLC谱图可知,不同种类霉菌降解3-PBA的产物不同,可能有不同的3-PBA降解途径与机制。此外,3-PBA对本研究所测试的丝状真菌的生长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李金永刘书亮姚开李建龙
关键词:丝状真菌降解特性
茯砖茶中氯氰菊酯降解“金花菌”的降解特性及途径
2015年
以1株'金花菌'——冠突散囊菌(Eurotium cristatum)ET1为材料,研究了其降解氯氰菊酯(cypermethrin,CY)的特性及途径。冠突散囊菌ET1对CY降解的与其生长趋势是同步的,在PD培养基中8 d内对50mg/L CY降解率为57.93%。动力学研究表明,该菌株降解CY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条件下菌株ET1可有效降解20~10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的CY,在测试的底物浓度、温度、p H范围内,CY半衰期(t1/2/d)为3.382~11.517 d;25°C、初始p H 6.0的条件下,菌株ET1降解50 mg/L CY的t1/2/d最短(6.104 d)。通过GC-MS结合菌株ET1对模式底物的利用情况研究了其降解CY的中间产物,并推导出菌株ET1降解CY途径为:首先分解CY为二氯菊酸(dichloro chrysanthemum acid,DCVA)和α-氰基-3-苯氧基苄醇,α-氰基-3-苯氧基苄醇自发转化为3-苯氧基苯甲醛,3-苯氧基苯甲醛在脱氢酶的作用下转化为3-苯氧基苯甲酸(3-PBA),其次,3-PBA的醚键断裂得到苯酚。
邓维琴李金永刘书亮姚开李建龙胡凯弟张梦梅周康韩新锋
关键词:氯氰菊酯冠突散囊菌降解特性降解途径
茯砖茶中降解3-苯氧基苯甲酸的“金花菌”筛选及其降解特性被引量:3
2013年
以茯砖茶为菌源,分离筛选出20株具有3-苯氧基苯甲酸(3-PBA)降解能力的“金花菌”,其中分离的菌株ET1可在7d内完全降解PD培养基中100mg/L的3-PBA,根据其形态特征和ITS序列分析(Gen Bank Accession No.KF317836),将其鉴定为冠突散囊菌(Eurotiumcristatum)。动力学研究表明,菌株ET1降解3-PBA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在测试的3-PBA质量浓度、温度、pH值范围内,3-PBA半衰期为1.7~3.2d,远远低于其自然降解半衰期(180d),且该反应的速率受pH值影响较大,受3-PBA质量浓度和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小。
李金永刘书亮姚开李建龙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冠突散囊菌降解特性
鞘氨醇单胞菌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发酵条件的优化被引量:4
2014年
以鞘氨醇单胞菌(Sphingomonas sp.)SC-1产3-苯氧基苯甲酸降解酶的酶活性为响应值,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采用Plackett-Burman法对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筛选显著性影响因素,并通过Box-Bohnken设计试验优化产酶条件,得到其最优培养基配方为:蛋白胨0.5g/L、酵母膏0.5g/L,葡萄糖0.8/L、硫酸镁0.01g/L、3-苯氧基苯甲酸(3-phenoxybenzoic acid,3-PBA)质量浓度0.1mg/mL;最优培养条件为:初始pH8.33、种龄40.0h、接种量4mL/100mL(种子液细胞浓度为10~8CFU/mL)、转速180r/min、温度30℃、装液量30mL(250 mL锥形瓶)、培养时间37.75h。在此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可达1.8705mU/g,比优化前(0.2269mU/g)提高8.24倍。
李建龙王志龙刘书亮姚开李金永黄道梅赖海梅彭珍赵爽
关键词:发酵鞘氨醇单胞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