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道胜

作品数:44 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泰安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泰安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细胞
  • 22篇病理
  • 21篇免疫
  • 19篇组织化学
  • 19篇免疫组织
  • 19篇免疫组织化学
  • 18篇临床病理
  • 16篇病理学
  • 12篇临床病理学
  • 11篇肿瘤
  • 9篇小细胞
  • 9篇非小细胞
  • 8篇淋巴
  • 7篇细胞淋巴瘤
  • 7篇淋巴瘤
  • 7篇肺癌
  • 6篇血管
  • 6篇细胞肺癌
  • 6篇小细胞肺癌
  • 6篇非小细胞肺癌

机构

  • 44篇泰安市中心医...
  • 3篇泰山医学院
  • 2篇青岛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作者

  • 44篇李道胜
  • 27篇班媛媛
  • 18篇侯刚
  • 12篇叶红
  • 10篇李宁
  • 8篇李晓梅
  • 5篇李静文
  • 5篇刘双
  • 4篇王青
  • 3篇滕清良
  • 3篇张伟
  • 3篇秦书明
  • 2篇王延秀
  • 2篇李晓光
  • 2篇林敏
  • 1篇姜智
  • 1篇亓春花
  • 1篇李宝江
  • 1篇孙慧清
  • 1篇焦玉燕

传媒

  • 11篇中华临床医师...
  • 7篇中华诊断学电...
  • 5篇社区医学杂志
  • 4篇实用癌症杂志
  • 3篇实用肿瘤杂志
  • 2篇诊断病理学杂...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医技杂志
  • 1篇泰山医学院学...
  • 1篇国际肿瘤学杂...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6篇2016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ALK阳性的大B细胞淋巴瘤(ALK+LBC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组化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泰安市中心医院2018年经病理诊断的2例ALK+LBCL,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ALK+LBCL的病理形态特点和免疫表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例ALK+LBCL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45岁和50岁,均因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就诊。淋巴结切除活检示淋巴结结构破坏,肿瘤细胞成巢团状分布,可见瘤细胞侵犯淋巴窦。肿瘤细胞体积大,呈浆母细胞样和免疫母细胞样分化,免疫组化不表达常用的B细胞标记物(CD20、CD79a、PAX-5)和T细胞标记物(CD3、CD5),表达浆细胞标记物(CD38、CD138、MUM-1),kappa(+),Lambda(-),EMA(+),ALK呈胞浆颗粒状阳性。随访6~11个月,患者均存活。结论ALK+LBC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B细胞淋巴瘤,与多种肿瘤在细胞形态及免疫表型上有重叠,误诊率较高。ALK抑制剂也许会成为ALK+LBCL新的治疗选择。
林敏宋璐秦书明李晓梅李道胜
关键词:间变性淋巴瘤激酶临床病理学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53和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p53和survivin在石蜡包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40例中的表达。结果 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均P<0.05);p53及survivin阳性表达的腺癌的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P<0.05)。survivin阳性率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高分化和低分化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的表达呈正相关(r=0.196,P<0.05)。结论突变型p53、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突变型p53和survivin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有协同作用;p53突变与survivin过度表达可能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机制之一。
李道胜班媛媛侯刚王青李静文李宁李晓梅叶红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抑癌基因P53凋亡抑制因子SURVIVIN免疫组织化学
Yes相关蛋白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年
目的探讨Yes相关蛋白(YAP)在卵巢浆液性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卵巢浆液性腺癌石蜡包埋存档蜡块120例、正常卵巢组织40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结法(SP),检测其YAP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卵巢浆液性腺癌组YAP阳性率(69.27%,83/120)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组(7.5%,3/40)(χ~2=45.89,P<0.01)。低级别(51.1%,23/45)与高级别(80.0%,60/75)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YA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P<0.01);Ⅰ~Ⅱ期(64.9%,63/97)与Ⅲ~Ⅳ期(86.9%,20/23)卵巢浆液性腺癌组织中YA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1);淋巴结转移者(88.9%,24/27)YAP的表达与无淋巴结转移者(63.4%,59/93)阳性率比较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35,P<0.01)。结论 YAP可能参与了卵巢浆液性腺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可能成为判断卵巢浆液性腺癌发生发展和评价预后的有效参考指标之一,对于卵巢浆液性腺癌的早期预测可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班媛媛张伟李道胜
关键词:卵巢肿瘤腺癌
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对于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0
2019年
目的探讨对比增强乳腺X线摄影(CESM)对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泰安市中心医院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经手术病理确诊为乳腺癌,术前行超声(US)、数字乳腺X线摄影(DM)、CESM和动态对比增强MRI(DCE-MRI)检查,且经DM评估为致密型乳腺或不均匀性致密型乳腺的52例女性患者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I-RADS)标准对乳腺类型及肿块进行评估分类,以手术病理结果为参考,计算US、DM、DM+CESM和DCE-MR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并采用χ^2检验比较DM+CESM及DCE-MRI组诊断乳腺的特异度及检出BI-RADS5类肿块的差异。结果乳腺癌病灶87个,良性肿块35个。US、DM、DM+CESM和DCE-MRI这4种方法诊断乳腺癌的敏感度分别为66.67%(58/87)、64.37%(56/87)、100.00%(87/87)和100.00%(87/87),特异度分别为94.28%(33/35)、74.28%(26/35)、85.71%(30/35)和51.43%(18/35)。DM+CESM及DCE-MRI间检出乳腺癌特异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545,P=0.002)。DM+CESM及DCE-MRI对BI-RADS5类肿块的检出率分别为39.08%(34/87)和22.99%(20/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63,P=0.022)。结论CESM对致密型乳腺乳腺癌的诊断具有较大价值。
盛蕾锁彤张霞李宝江李道胜谢元忠
关键词:乳腺肿瘤致密型乳腺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
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淋巴结转移规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80例NSCLC患者施行患侧肺手术切除并行广泛肺门、肺叶间及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共清扫602组淋巴结,分析NSCLC的淋巴结转移规律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结合T分期、病理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原发部位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在共清扫的602组淋巴结中,单纯N1淋巴结转移率为18.8%,N2淋巴结转移率30.4%;原发性NSCLCT分期T1、T2、T3、T4间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702,P=0.000);跳跃式转移占N2转移的31.8%。结论 NSCLC的淋巴结转移与T分期有关,具有较多的跳跃性纵隔淋巴结转移发生,肿瘤部位及肺癌的病理学类型与淋巴结的转移无明显关系。
李道胜班媛媛叶红侯刚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淋巴结切除术疾病特征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病理学诊断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学诊断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12月经泰安市中心医院病理科确诊的15例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免疫表型。结果患者男性10例,女性5例,年龄52~64岁;15例患者临床表现为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行走不稳。CT检查均发现颅内占位,4例发生了转移,分别转移到睾丸、肝脏、肺脏和乳腺,其余患者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检查均未见全身其他部位肿瘤。光镜下肿瘤细胞表现为弥漫性生长,特征性的分布于血管周隙;肿瘤细胞大多相似于中心母细胞,与反应性小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活化的小胶质细胞以及反应性星形细胞混杂。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肿瘤细胞均弥漫强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20(CD20)及B细胞系特异性激活蛋白(PAX5),其中3例表达白细胞分化抗原10(CD10),7例均表达B细胞淋巴瘤因子6(Bcl-6)及多发性骨髓瘤致癌蛋白(MUM1),余5例均表达MUM1,增殖细胞核抗原(Ki-67)指数70%~90%。结论原发中枢神经系统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淋巴瘤,以弥漫性分布于血管周隙的中心母细胞样细胞为特征;临床表现与其发生部位有关,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方能正确诊断。
刘双李道胜班媛媛滕清良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免疫组织化学病理诊断学
颌下区神经鞘瘤合并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浸润1例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性,86岁,30年前发现左侧颈部有一肿物,后逐渐长大,无疼痛不适,3个月前又发现右颌下区有一肿物,其生长迅速,遂入院。查体:老年女性,神志清,精神可,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甲状腺无肿大。
李晓梅侯刚叶红李道胜李宁
关键词:神经鞘瘤淋巴瘤病例报道
多种单克隆抗体联合检测诊断胃肠道间质瘤3例报道
2005年
李静文侯刚李宁李道胜叶红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标记GIST胃底部中央区
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分析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患者6例,女性患者4例;年龄范围23~55岁;患者均有1~13年骨痛、关节痛和活动困难的病史。观察10例磷酸盐尿性间叶瘤的形态和免疫表型。结果检查发现患者血磷低、尿磷高;肿瘤最大径0.80 cm^5.00 cm,瘤组织为间叶组织来源,可见多少不等的梭形纤维母细胞样细胞、脂肪细胞、软骨样细胞、黏液样细胞等,瘤组织富于血管。4例病变中有少见的絮状或不规则砂砾样钙盐沉积;3例发生于软组织的肿瘤周边见骨壳形成;8例细胞分裂象少见;2例核分裂象多见并且异型性明显;10例瘤细胞波纹蛋白(VIM)及CD56均阳性,7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阳性,3例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瘤细胞阳性,结蛋白、S-100、角蛋白单克隆抗体(AE1/AE3)均阴性,8例Ki-67指数为1%~5%,仅2例为20%~30%。结论磷酸盐尿性间叶瘤多为良性或低度恶性的间叶组织肿瘤,因组织学多种多样而易被误诊,掌握其共同的特征并结合临床资料方能正确诊断。
李道胜班媛媛李纯璞孟云霄侯刚
关键词:低磷酸盐血症
皮肤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1例被引量:2
2011年
患者女性,65岁。右下肢皮肤斑块伴破溃,遂于2010年6月做皮肤活检,诊断为血管内大B细胞淋巴瘤(intravas-cular large B cell lymphoma,IVLBCL)。实验室检查:WBC5.85×10^9/L,Hb 122 g/L,Plt 88×10^9/L,分叶核细胞0.71,杆状核细胞0.01,淋巴细胞0.28,变异淋巴细胞0.02,晚幼红细胞3个/100个有核细胞。
李道胜班媛媛侯刚
关键词:皮肤肿瘤血管肿瘤淋巴瘤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