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艳

作品数:99 被引量:278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9篇期刊文章
  • 13篇专利
  • 9篇科技成果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7篇医药卫生
  • 33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建筑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7篇小麦
  • 24篇基因
  • 19篇细胞
  • 13篇转基因
  • 10篇转基因小麦
  • 9篇肿瘤
  • 8篇玉米
  • 8篇利用效率
  • 7篇免疫
  • 6篇氮素
  • 6篇组织化学
  • 5篇氮素利用
  • 5篇氮素利用效率
  • 5篇羧化
  • 5篇羧化酶
  • 5篇磷酸烯醇式丙...
  • 5篇免疫组织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教学
  • 5篇PEPC

机构

  • 52篇江汉大学
  • 34篇河南省农业科...
  • 19篇河南农业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驻马店市农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桂林医学院
  • 1篇湖北警官学院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商丘师范学院
  • 1篇香港理工大学

作者

  • 97篇李艳
  • 29篇许为钢
  • 26篇刘丽江
  • 26篇齐学礼
  • 23篇胡琳
  • 20篇陈琼霞
  • 18篇王会伟
  • 17篇黄萱
  • 16篇张磊
  • 14篇陈莹
  • 11篇周红艳
  • 10篇沈延春
  • 10篇镇鸿燕
  • 9篇董海滨
  • 9篇张磊
  • 8篇王成鑫
  • 7篇崔党群
  • 6篇郝西
  • 6篇王玉民
  • 6篇方宇辉

传媒

  • 15篇麦类作物学报
  • 11篇江汉大学学报...
  • 3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世界华人消化...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作物学报
  • 2篇中外医疗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湖北中医学院...
  • 1篇卫生职业教育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生化药物...
  • 1篇时珍国医国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医院药学...

年份

  • 4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3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3篇2010
  • 8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6篇2004
9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的探索被引量:5
2010年
分层次实验教学以促进学生知识与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在现有验证性实验基础上增设综合性和创新性实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张磊李艳师海蓉邓昊镇鸿燕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分层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采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利用Ⅶ型胶原酶构建大鼠脑出血模型,为脑出血研究寻找理想的造模方法.方法:使用健康雄性200~250 g Wistar大鼠,采用立体定位注射的方法向大鼠脑内尾状核部位缓慢注入含0.6 U胶原酶Ⅶ的溶液1 L,术后观察大鼠行为学改变,于术后3d和7d分别取材观察血肿形成情况.结果:术后24h大鼠即有明显行为学改变,3 d可以形成直径3 mm左右的血肿,至7 d血肿区神经细胞大量坏死.结论:Ⅶ型胶原酶定位注射可以建立理想稳定的脑出血动物模型.
张磊沈延春李艳陈莹王翠兰陈琼霞高友晶刘丽江
关键词:胶原酶脑出血动物模型
中药疏肝舒乳颗粒β-胡萝卜素定性检测
2006年
目的对疏肝舒乳颗粒(SGSR)内β-胡萝卜素(-βC)进行定性检测,探讨SGSR抗乳腺组织增生及抗癌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浓度-βC标准品及样品的吸收值,制备标准品的标准曲线和样品的吸收曲线。结果样品经氯仿提取后,在450nm的波长处有着同β-C标准品基本一致的曲线。结论SGSR内含有β-C及β-C类物质,SGSR抗增生、抗癌的机理之一是通过-βC而发挥作用的。
王成鑫黄萱李艳
关键词:Β-胡萝卜素分光光度法中药疏肝舒乳颗粒
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C4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基因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EPC基因可在小麦中稳定表达与遗传,光合效率较受体材料明显提高,为利用C4型高光效基因改良C3作物的光合效能,选育产量水平...
许为钢王玉民王会伟张磊李艳齐学礼胡琳
文献传递
玉米C4型磷酸丙酮酸双激酶(PPDK)基因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C4型磷酸丙酮酸双激酶(PPDK)的基因及其在小麦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的新型PPDK基因可在小麦中稳定表达与遗传,光合效率较受体材料明显提高,为利用C4型高光效基因改良C3作物的光合效能,选育产量水平大幅...
许为钢李艳齐学礼王会伟胡琳张磊
文献传递
玉米C<Sub>4</Sub>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中的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玉米C<Sub>4</Sub>型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基因在提高小麦氮素利用效率中的应用。本发明提供了C<Sub>4</Sub>型植物的pepc或其编码基因或表达该编码基因的重组载体在促进C<Sub>3</S...
许为钢李艳王会伟齐学礼方宇辉张磊
文献传递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增殖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对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胶原酶定位注射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然后给予G-CSF腹腔注射连续5天,造模2周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出血灶周边组织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G-CSF的大鼠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给药组。结论G-CSF能够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细胞(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该作用可能参与其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周丹田小玲沈延春李艳张磊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出血
133份小麦亲本材料氮磷利用效率的聚类分析被引量:13
2005年
根据小麦亲本材料子粒、叶片和茎秆的氮、磷含量,采用聚类分析,将133份小麦亲本材料分成了氮高效、吸收氮能力差和氮低效3类,和磷高效、费磷和磷低效3类,同时还筛选出了7个氮素利用效率和磷素利用效率均较高的亲本。方差分析表明,氮素和磷素利用效率不同的3类亲本,各器官的类间变异均大于类内变异,经F测验,氮素利用效率不同的3类亲本的子粒、叶片和茎秆的含氮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而磷素利用效率不同的3类亲本的子粒和叶片的含磷量存在极显著或显著差异,茎秆含磷量类型间差异不显著。
李艳董中东崔党群陈磊徐书果
关键词:亲本材料小麦子粒磷素氮素利用效率聚类分析
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病理特点及发病机制探讨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将子宫内膜异位症分为:(1)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2)外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3)混合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12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进行雌、孕激素受体的测定.结果: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特点为慢性盆腔疼痛、痛经和不孕;连续切片证实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雌激素受体(ER)在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9%(39/44)和80%(45/56);孕激素受体(PR)在在位和异位内膜的阳性率分别为77%(34/44)和86%(48/56);两者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具有种植、转移等肿瘤组织的特点.内在性子宫内膜异位症来源于内膜基底层的腺体和间质.ER、PR在异位症的在位及异位内膜组织中均有较高的阳性表达,表明其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过程,对其发生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王成鑫黄萱李艳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理免疫组织化学
转玉米C_4型高光效pepc基因小麦的分子特征及光合特性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为分析转pepc基因小麦的分子遗传特征和光合生理特性,以基因枪介导转玉米C4型pepc基因的T3代转基因小麦株系为实验材料,对其进行PCR筛选、Southern杂交、qRT-PCR、Western杂交、酶活性和光合速率测定,鉴定了pepc基因在小麦基因组中的整合及表达情况,并分析了转基因株系的光合生理特性和产量性状表现。结果表明,玉米C4型pepc基因以1~3个拷贝的方式被整合到6个转基因株系的不同位点,且可以正确转录和翻译;6个转基因株系中有4个株系的pepc基因表达水平、PEPC酶活性和净光合速率均较对照显著提高,2个株系的单株重、单株产量和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抽穗期转基因株系的PEPC酶活性最大值为1.6μmol·min-1·mg-1,较对照提高了1.6倍;净光合速率最大值为29.5μmol·m-2·s-1,较对照提高了15.5%。说明,玉米C4型pepc基因可以在小麦基因组中整合表达,并可改善小麦的光合特性。
张建红许为钢王会伟李艳胡琳韩琳琳张会芳
关键词:小麦PEPC基因净光合速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