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萍

作品数:70 被引量:191H指数:8
供职机构:安徽省血液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4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16篇细胞
  • 14篇血型
  • 11篇献血
  • 10篇献血者
  • 10篇基因
  • 8篇冻干
  • 7篇血液
  • 7篇人脐
  • 7篇人脐带
  • 7篇免疫
  • 7篇间充质干细胞
  • 7篇干细胞
  • 7篇充质干细胞
  • 6篇输血
  • 6篇间充质
  • 5篇调节肽
  • 5篇血型系统
  • 5篇免疫调节
  • 5篇免疫调节肽
  • 5篇抗原

机构

  • 58篇安徽省血液中...
  • 16篇安徽医科大学
  • 6篇中国医学科学...
  • 4篇中国科学技术...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合肥市红十字...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解放军第10...
  • 1篇安徽新华学院
  • 1篇解放军105...
  • 1篇解放军第一○...
  • 1篇淮南市中心血...
  • 1篇安徽省合肥市...

作者

  • 70篇李素萍
  • 51篇吕蓉
  • 32篇吴学忠
  • 31篇李敏
  • 28篇刘忠
  • 25篇王超
  • 17篇於娟
  • 14篇赵阳
  • 13篇蒋菲菲
  • 12篇王震
  • 11篇邢昕
  • 9篇王伦善
  • 7篇盛琪琪
  • 6篇秦宜德
  • 4篇赵刚
  • 4篇方勤
  • 4篇金惠新
  • 4篇胡晓玉
  • 3篇周学勇
  • 3篇顾芳

传媒

  • 21篇中国输血杂志
  • 7篇临床输血与检...
  • 3篇中国实验血液...
  • 3篇国际输血及血...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2篇中国输血协会...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肿瘤
  • 1篇营养学报
  • 1篇航天医学与医...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医药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 1篇中国医师协会...
  • 1篇第八届全国低...
  • 1篇2014中国...
  • 1篇中国输血协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5篇2018
  • 2篇2017
  • 10篇2016
  • 5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低温冻存后生物学鉴定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经低温冻存复苏后的生物学特性,验证其是否仍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特征。方法用胶原酶和胰蛋白酶消化脐带,分离诱导获得HUC-MSCs,传代培养,取第3代细胞加入冷冻保护剂(10%DMSO+40%FBS+50%DMEM/F12)后将其冻存于-80℃冰箱过夜,再转入液氮气相中保存1个月后复苏。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复苏后贴壁生长细胞的形态;台盼蓝拒染法比较冻存前后细胞活力;MTT法测定HUC-MSCs的增殖活性,比较冻存前后HUC-MSCs增殖活性的差异;流式细胞仪检测HUC-MSCs经冻存复苏后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复苏后HUC-MSCs进行成骨诱导分化培养,检验其是否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结果 HUC-MSCs经低温保存复苏后,细胞仍保持贴壁生长等外形特征,复苏后HUC-MSCs存活率为91.17%;增殖活性与未冻存细胞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细胞表面高表达CD105、CD73、CD71、CD90、CD29、CD44、CD13抗原,低表达或不表达CD34、CD133、CD45、CD14,HLA-DR、CD86、CD83、CD80、CD1α;复苏后HUC-MSCs具有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能力,细胞经茜素红、ALP和Von-Kossa′s染色呈阳性反应。结论经冻存复苏后的HUC-MSCs保持了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形态,其表型满足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要求,仍具有向成骨细胞分化的潜能。
李素萍王震吕蓉王超邢昕郭晓婕刘忠
关键词: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安徽合肥地区汉族群体HLA基因频率分析及意义
目的:观察研究安徽合肥地区汉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人类白细胞抗原HLA-A,B,DRB1基因频率的分布情况及特征。 方法:应用PCR-SSOP和PCR-SSP基因分型技术,对合肥地区2000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血样进...
吕蓉刘忠李素萍李敏於娟
关键词:人类白细胞抗原汉族群体基因分型技术
文献传递
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添加不同含量的不同糖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探讨不同含量的不同种糖类作为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的添加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制剂保存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于安徽省血液中心采集、制备的浓缩血小板为研究对象.取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3 mL,分别添加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海藻糖各0.60g及混合糖0.60 g(葡萄糖、麦芽糖、蔗糖和海藻各0.15 g),配制成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将其分别纳入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海藻糖组及混合糖组.采用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分别调节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及海藻糖组糖类含量分别为0.05,0.10,0.15及0.20 g/mL;采用血小板冷冻干燥基础保护剂调节混合糖组混合糖含量分别为0.04,0.08,0.12,0.16及0.20 g/mL.检测不同含量的不同糖类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的渗透压值.采用纯水进行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并检测复水后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值、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值及血小板回收率.统计学分析5组血小板冷冻干燥保护剂渗透压值,以及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MPV值、PDW值和回收率的差异.结果 ①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的组间、组内渗透压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糖含量相同(均为0.05 g/mL或0.10 g/mL或0.15 g/mL)时,葡萄糖组渗透压值高于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随着糖含量增高,冷冻干燥保护剂渗透压值增加.②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葡萄糖组和麦芽糖组MPV值均小于蔗糖组和海藻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后,葡萄糖组PDW值小于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葡萄糖组、麦芽糖组、蔗糖组和海藻糖组间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回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以添加0.15 g/mL海藻糖和0.10 g/mL蔗糖时,冷冻干燥血小板复水�
吴学忠吕蓉李素萍李敏吴君胜金惠新魏家余李惠芝
关键词:血小板糖类添加剂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成脂细胞
2015年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在体外向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细胞形态及表面抗原表达量变化。方法从脐带中分离培养间充质干细胞,至第3代,流式细胞仪检查其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加入成脂肪诱导剂体外诱导分化。诱导7 d,14 d,21 d,分别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情况,结合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诱导分化情况。结果细胞培养至第3代,细胞表面表达CD90、CD44、CD29、CD71、CD73、CD105及CD13,不表达CD34、CD14、CD45、CD133、CD80、CD83、CD86、HLA-DR。成脂诱导7 d,细胞表面CD71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但其他一些重要的标志物仍处于高表达水平;诱导14 d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下降更为明显,如CD44为65.21%,CD71为42.05%(P<0.01),油红O染色有明显脂滴形成;诱导21 d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1),油红O染色胞浆中充满红色油滴。结论 HUC-MSCs成脂肪诱导剂作用下,可诱导成脂肪细胞,且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量会在诱导过程中发生相应的改变。
李素萍王震王超邢昕李敏吴学忠吕蓉
关键词: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分化脂肪细胞表面抗原
2016-2020年安徽省无偿献血人群HIV流行特征
2022年
目的对无偿献血人群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为无偿献血者的招募等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2016-2020年安徽省无偿献血人群相关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HIV相关检测指标流行特征。结果2016-2020年安徽省无偿献血人群中抗HIV初筛检测反应率和HIV-RNA核酸检测反应率分别为0.13%和1.42/10万。以男性为主,占56.90%,无偿献血人群的HIV相关检测指标在性别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教育程度以高中及专科的为主(46.95%),不同教育程度人群在HIV相关检测指标的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HIV相关检测指标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χ^(2)_(趋势)=727.631、16.252、191.237,P均<0.05)。商业服务人员是安徽省无偿献血人群的主要人群,占全人群的30.81%,不同职业人群在HIV相关检测指标合计反应率分布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2.404,P<0.05)。随着年龄的增加,无偿献血人群抗HIV初筛检测反应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χ^(2)_(趋势)=136.830,P<0.05),而HIV-RNA核酸检测反应率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χ^(2)_(趋势)=11.452,P<0.05)。抗HIV初筛检测反应率和HIV-RNA核酸检测反应率在不同地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江淮地区最高。初次献血人群中抗HIV初筛检测反应率、HIV-RNA核酸检测反应率均高于重复献血人群,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供血机构HIV检测异常者占全省HIV的24.21%。结论根据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等人口学特征差异,制定针对性的招募方案可降低经输血传播艾滋病感染风险。
刘丽张雅萍李响李素萍范文安
关键词:无偿献血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体外分离培养人源性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及其鉴定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体外分离培养人皮下脂肪来源的细胞群,依据国际标准规定通过形态观察、免疫表型检测及多种分化潜能的鉴定证实体外获得的细胞群为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方法采用0.1%胶原酶I及0.25%胰酶双消化法进行细胞的体外分离,LG-DMEM培养基加入体积分数为10%胎牛血清,于37℃、5%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待细胞生长至70%~80%融合时消化传代扩增。通过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免疫表型表达;取第3代细胞,于培养基中分别加入成骨及成脂诱导剂进行定向诱导分化,并对诱导后的细胞染色鉴定。结果分离培养的细胞群呈长梭状,漩涡样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P2代细胞,其中CD73,CD105,C90,CD44,CD29及CD49d呈阳性表达,而CD14,CD34,CD45,HLA-DR及CD106呈阴性表达;成骨诱导3周后,茜素红染色、VON-KOSSA染色及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都呈阳性;成脂诱导2周后,细胞内有小脂滴出现,油红O染色呈阳性。结论胶原酶胰酶双消化法从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细胞可贴壁生长;流式细胞仪检测证实细胞表达与间充质干细胞相符的免疫表型;定向诱导后具有成骨及成脂分化能力;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
邢昕吕蓉李素萍刘忠
关键词: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成骨细胞
Langereis血型PCR-SSP方法的初步建立和应用
<正>目的通过建立检测Lan血型的序列特异性引物-PCR(PCR-SSP)法,来检测Lan血型系统,并对本地区献血者的Lan血型进行初步筛查,为临床输血及肿瘤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在NCBI(美国国家生物信息中心)网站...
吕蓉李敏王超李素萍盛琪琪
文献传递
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室间质评结果分析
目的:对2013-2015年安徽省血液中心确证实验室参加的室间质评反馈结果:进行总结分析,进一步提高实验室检测水平.方法:本室对室间质评活动发放的样品进行检测,完成后将检测数据进行上报,活动结束后根据项目组反馈的结果,及...
赵阳吕蓉李素萍蒋菲菲
关键词:室间质评抗-HCV抗-HIV抗-TP
体外纯化培养外周血来源的树突状细胞的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建立来源于外周血的树突状细胞(DCs)的纯化培养方法并观察DCs的形态及功能。方法以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正常人外周血中分离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后,用体外培养的手段,采用培养黏附法或经免疫磁珠筛选法,获得单核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细胞因子(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重组人白介素4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培养,培养12 d诱导出DCs;用光镜和电镜观察培养的DCs,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的细胞表型(CD80、CD83、CD86、CD1α、HLA-DR),MTT法检测DC对T细胞的刺激增殖效应。结果在体外诱导出外周血来源的成熟DCs,电镜和光镜分析表明具有DCs的典型形态,所培养的细胞表面高表达CD80、CD83、CD86、CD1α、HLA-DR,并具有刺激异基因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应用外周血来源的单个核细胞,采用培养黏附法或免疫磁珠分选法分选出的单核细胞,细胞因子培养12 d可得到成熟正常的DCs。
李素萍刘忠杨宏友吕蓉方勤李敏赵刚王震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4
献血者血液筛查HBsAg单试剂阳性结果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通过对献血者血液筛查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核酸检测后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ECLIA)补充乙肝五项,综合分析ELISA法HBsAg单试剂阳性献血者HBV DNA阳性/阴性标本ECLIA再次检测提高血液安全保障献血者权益的必要性。方法 2019年9月—2020年5月献血者血液标本91 847份,2种不同厂家ELISA HBsAg试剂检测,留取75份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核酸检测后再用ECLIA补充血清学试验,定量检测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结果 75份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核酸检测HBV DNA+ 15份,核酸定性筛查阳性率20%(15/75)。ECLIA检出HBsAg定量值(0.05-1) IU/mL标本9份,与ELISA阳性符合率12%(9/75)。15份HBsAg单试剂阳性HBV DNA+标本抗-HBc阳性率高达93.3%(14/15),抗-HBs定量均<10 U/L;60份HBsAg单试剂阳性HBV DNA-标本中抗-HBc阳性率达45%(27/60),检测出7种血清学模式,仅抗-HBs阳性,占33.33%(20/60),抗-HBs定量>100 IU/L 11份。结论 ELISA法检测HBsAg单试剂阳性标本补充ECLIA乙肝五项提高血液安全同时保障献血者权益。
李素萍胡晓玉王婷婷王恺袁亮吕晴张云王婷程卫芳
关键词:献血者血液筛查乙肝表面抗原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