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毅斌

作品数:6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山西省眼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管
  • 2篇血管构筑
  • 2篇人脑
  • 2篇视皮质
  • 2篇视网膜
  • 2篇皮质
  • 2篇网膜
  • 2篇微血管
  • 1篇血管密度
  • 1篇血管炎
  • 1篇血性
  • 1篇婴儿
  • 1篇植入
  • 1篇植入术
  • 1篇软脑膜
  • 1篇视功能
  • 1篇视功能损害
  • 1篇视力
  • 1篇视力结果
  • 1篇视网膜病

机构

  • 6篇山西省眼科医...
  • 4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李毅斌
  • 3篇洛树东
  • 3篇梁忠英
  • 2篇吕华
  • 1篇刘志平
  • 1篇武耀红

传媒

  • 2篇山西临床医药
  • 1篇山西医药杂志
  • 1篇解剖学杂志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年份

  • 2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人脑视皮质区软脑膜血管构筑的定量研究
2000年
采用明胶墨汁灌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拍片、体视学测算等方法,对13例生后不足6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标本视皮质软脑膜血管构筑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视皮质软脑膜动脉有顶枕动脉、距状裂动脉、颞下后动脉、颞后动脉等4个来源,多以直角发出长、短分支,形成直线型和“Y”型吻合。其进入皮质穿入点的数密度以距状裂上、下唇的后段最高;中段次之;前段最低。提示人脑视皮质存在着多来源动脉血供及血管密度差异分布的特点。认为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分支间在枕极月状沟附近的丰富吻合是“黄斑回避”现象的解剖学基础。
吕华李毅斌洛树东
关键词:中枢性视功能损害
人脑视皮质区微血管构筑的研究
1999年
使用13 例生后不足6 个月的新生儿和婴儿脑视皮质,甲醛明胶墨汁血管灌注,组织切片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可分为皮质浅动脉、皮质中动脉、皮质深动脉、皮质下动脉和髓质动脉5 种类型。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视皮质内血管网络分为4 层,以第3 层微血管密度最高。并就视皮质内动、静脉数量差异及动脉起始角度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李毅斌吕华洛树东
关键词:视皮质微血管构筑
应用复方氨基酸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观察
1999年
目的:观察复方氨基酸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5例82眼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分为两组,将用氨基酸治疗的治疗组40例和用肌苷、维生素C治疗的对照组35例患者做对照。结果:治愈结果经秩和检验,P<0.0005有显著差异。
梁忠英李毅斌武耀红
关键词:复方氨基酸视网膜病变
双眼人工晶体前膜形成的临床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对78例一次住院行双眼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患者术后晶体前膜形成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双眼均于各自术后第一天出现发病高峰,部分病例第一只眼在对侧眼术后早期出现又一次发病高峰(直观上具有交感现象的某些特点,故简称交感现象),大剂量皮质激素可减少交感现象的发病。推测双眼术后早期晶体前膜形成与血—房水屏障破坏有关,交感现象的发病与Ⅳ型变态反应有关。
李毅斌梁忠英
关键词: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
缺血性和非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视力结果的比较
1998年
为了探讨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RV)与非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的视力预后,我们对53例RV病人进行了视力随访,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在随访的53例病人中,男性39例,女性14例,男∶女=2.8∶1。年龄最小的14岁,最大的39岁,平均年龄25.9岁。双眼...
梁忠英李毅斌刘志平程玉莲
关键词:视网膜血管炎非缺血性视力
婴儿脑视皮质区微血管密度的定量分析被引量:1
2000年
目的 :探讨婴儿第 I视皮质区内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学特征。材料和方法 :采用生后不足 6个月的婴儿脑标本 ,经明胶墨汗灌注、组织切片观察、体视学测算等方法 ,对第 I视皮质区不同部位的皮质内微血管密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视皮质内的血管可分为 4层 ,以第 3层血管密度最高 ,第 4层、第 2层次之 ,第 1层最低。视皮质后段 (黄斑投射区 )微血管密度最高 ,中段 (周边视网膜投射区 )次之 ,前段 (视野颞侧新月投射区 )最低。结论 :在黄斑视觉形成之前 ,婴儿第 I视皮质区各段与功能活动相适应的血管密度差异形成 ,为视皮质细胞分化及功能完善提供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李毅斌洛树东
关键词:视皮质婴儿微血管密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