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欣宇

作品数:5 被引量:47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领域野外台站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土壤
  • 4篇有机碳
  • 3篇遥感
  • 3篇土壤有机
  • 3篇土壤有机碳
  • 3篇空间格局研究
  • 3篇黑土
  • 3篇表层土
  • 3篇表层土壤
  • 3篇层土
  • 2篇地统计
  • 2篇TM影像
  • 1篇地统计学
  • 1篇生物量碳
  • 1篇施肥
  • 1篇施肥制度
  • 1篇土壤微生物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土壤微生物量...
  • 1篇周转率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5篇李欣宇
  • 4篇宇万太
  • 2篇李秀珍
  • 1篇周桦
  • 1篇姜子绍
  • 1篇马强
  • 1篇赵鑫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土壤通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基于TM影像的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被引量:13
2008年
土壤有机碳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理解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检验TM影像结合地面采样数据分析黑龙江省黑土分布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的可行性。结果表明:1)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与TM5波段呈显著正相关(r=0.553,P<0.01),与TM4、TM5波段影像像素值之间满足二次多项式回归关系(R2=0.6791,P<0.05);2)回归模型对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格局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R2=0.7097,P<0.05);3)海拔高于200m的地区表层土壤有机碳浓度显著高于海拔低于200m的地区(P<0.05)。
李欣宇宇万太李秀珍
关键词:遥感黑土
不同施肥制度对潮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被引量:21
2007年
利用长期定位试验研究了下辽河平原地区不同施肥处理下潮棕壤微生物量碳的变化。结果表明:不施肥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含量最低,化肥均衡施用和施用循环肥均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P<0.05),以化肥N、P、K+循环猪圈肥处理效果最好;各处理的微生物量碳均呈现出春冬季较低,夏秋季较高的趋势;化肥均衡施用配合循环肥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强度,缩短周转时间(P<0.05),以化肥N、P、K+循环猪圈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周转时间最短,1年可周转1.03次。
宇万太赵鑫姜子绍李欣宇马强周桦
关键词:施肥土壤微生物量碳周转率
不同时期土壤有机碳(SOC)空间格局研究的主要方法被引量:2
2008年
土壤有机碳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区域化随机变量,在系统内部垂直和水平发生变化的同时与大气圈和生物圈这两个碳库之间产生循环作用。为了揭示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特性,传统统计学、地统计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方法被相继引入且逐渐走向成熟,其中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相结合的方法来反演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受到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推崇。本文在对不同方法基本理论进行简单阐述的基础上,介绍了它们在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中所取得的一些成果,并就遥感技术在反演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中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李欣宇宇万太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遥感
基于TM影像的黑土区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研究
土壤有机碳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一个动态组成部分,其储量、分布及其转化在陆地碳循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之一。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多少及其空间分布特性受气候、母质、地形等结构性因子以及施肥、耕作等随机性因子的影响。...
李欣宇
关键词:土壤有机碳TM影像
遥感与地统计方法在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研究中的应用比较被引量:12
2009年
土壤有机碳为土壤肥力的核心指标之一,精确、及时、低耗的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估测对促进精准农业的发展和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分别利用地统计方法和遥感技术测定法分析了海伦市表层土壤有机碳的空间分布格局,发现:1)表层土壤有机碳与遥感影像的TM1波段之间存在着极显著的相关性(p<0.01),而与TM2、TM3和NDSVI显著相关(p<0.05);2)通过对两种方法所得结果比较得出在精度基本一致的前提下,遥感技术测定法所需样本量低于地统计法所需样本量,且前者所得结果与当地实际情况更为相符,是一种潜在、高效的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格局研究方法。
李欣宇宇万太李秀珍
关键词:地统计遥感土壤有机碳黑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