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芳
- 作品数:76 被引量:227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MRA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 2008年
- 李林芳石建成刘怀军赵林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 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
- 2006年
- 目的回顾分析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与预防提供指导。方法研究2003年7月至2005年12月9例心脏直视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方式及转归,其中主动脉瓣置换1例,二尖瓣置换1例,双瓣置换1例,主动脉窦瘤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置换1例,室间隔修补合并三尖瓣成形2例,室间隔缺损修补合并主动脉瓣成型术后再手术1例,法洛氏四联症根治术1例。以上病例除2例未手术外,余者均予再次手术治疗。结果死亡3例。6例手术成功,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感染性心内膜炎内科治疗效果差,有外科手术指征时,尽早手术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
- 赵根赵林李林芳
- 关键词:心脏外科手术方法心内膜炎
- 银杏叶提取物对猫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通过观察猫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神经细胞凋亡现象,探讨银杏叶提取物的治疗保护作用。方法:健康家猫30只,随机分为2组,缺血对照组和银杏叶提取物治疗组。采用左侧眼眶入路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再灌注后第1天、第7天,采用Philip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磁共振T2WI测定最终脑梗死体积,TUNAL法进行凋亡细胞检测,并进行免疫阳性细胞计数。结果:第7天时,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神经功能受损程度轻,最终脑梗死体积小,凋亡细胞数目少,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减少凋亡细胞数目,促进神经功能修复,对急性脑梗死具有显著治疗保护作用。
- 贺丹崔彩霞任献玲黄勃源李林芳刘怀军
- 关键词:银杏叶提取物细胞凋亡缺血再灌注磁共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 “开关征”-椎动脉压迫致颈内静脉狭窄二例DSA分析
- 2011年
- 目的探讨椎动脉压迫致同侧颈内静脉狭窄的DSA重要征象-开关征。方法分析2例颈内静脉狭窄患者的DSA影像学表现,并对照1例颈内静脉狭窄和1例颈内静脉闭塞患者的DSA表现。按照椎动脉弯曲的不同走行方式对椎动脉进行分型。结果本文2例患者椎动脉走出枢椎的横突孔后,1例水平向外、1例向前外走行,再穿过寰椎横突孔,从而形成了对颈内静脉的压迫。颈内静脉随着后方椎动脉的搏动,呈现压迫由轻到重,由重到轻连续变化的现象。压迫加重时,颈内静脉由狭窄至不全闭塞至致闭塞,造影剂由通过受限直至不能通过;压迫逐渐减轻时,颈内静脉由闭塞至不全开放至致开放,造影剂由不能通过至可以通过直至顺利通过,始终处于开-关-开-关的动态变化中。对于这种颈内静脉狭窄段随着其后方椎动脉的搏动,狭窄程度发生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作者命名其为"开关征"。结论 "开关征"是提示存在椎动脉压迫导致颈内静脉狭窄或闭塞的重要征象。
- 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钢周存河
- 关键词:椎动脉颈内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 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安全性与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探讨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经上肢动脉脑血管造影156例与同期经股动脉穿刺脑血管造影278例在手术成功率、并发症方面比较,同时介绍二例经股动脉途径造影失败而改为经肱动脉穿刺颅内支架成形术成功的经过。结果经上肢动脉穿刺成功率100%。以选择双侧颈总动脉及单侧椎动脉造影获得足够诊断的影像为成功标准,经上肢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成功率96.8%(151/156),低于经股动脉成功率99.2%(276/278),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上肢造影5例导管成袢失败,患者年龄均大于60岁。经上肢动脉造影术后并发症5.8%(9/156)低于经股动脉入路11.1%(31/27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上肢动脉造影安全、可行,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低。
- 赵林石建成刘增品李林芳王铁刚周存河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肱动脉桡动脉尺动脉股动脉
- 球囊半覆盖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1
- 2011年
- 对于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治疗,瘤颈重塑技术十分重要,常采用颅内自膨胀支架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或采用球囊辅助结合水解、电解弹簧圈栓塞[1]。球囊半覆盖瘤颈辅助栓塞技术,国内未见报道,我们采用球囊半覆盖技术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例,现将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2008年1月至2011年7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医学影像科采用球囊半覆盖辅助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患者5例,
- 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球囊
- 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三圈模式”对瘤颈闭合的应用研究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中应用"三圈模式"技术对动脉瘤颈闭合的价值。方法 2015年10月至2016年3月期间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经介入栓塞治疗的116例患者共计135个囊性动脉瘤,将入组动脉瘤按收治顺序随机分为"三圈模式"组(66个动脉瘤)和传统栓塞组(69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平均为4.67+1.85mm;其中包括单纯栓塞46个动脉瘤,支架辅助栓塞89个;应用VFC圈91枚,纤毛圈93枚,水凝胶涂层圈73枚,填塞圈324枚;选用支架均为Microvention公司生产的LVIS支架。依据Raymond分级评价即刻栓塞效果,比较两组病例6个月随访时瘤颈闭合率。结果 135例动脉瘤均实现成功栓塞,其中66例动脉瘤采用三圈模式治疗,即刻栓塞效果:Raymond分级Ⅰ级47个,Ⅱ级7个,Ⅲ级12个,其中45例动脉瘤采用支架辅助,经6个月共随访55例患者,没有瘤颈、瘤体残留及复发病例,瘤颈闭合率100%;传统栓塞治疗组的69例动脉瘤应用支架辅助栓塞44例,栓塞后即可造影均获得Raymond分级Ⅰ级疗效,经随访6个月共56例患者,6例动脉瘤颈残留并给予再次栓塞治疗,瘤颈闭合率89.3%。两组病例瘤颈闭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病例在使用支架类型、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瘤颈闭合是动脉瘤栓塞的核心理念,三圈模式对于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瘤颈闭合较传统栓塞模式具有更高瘤颈闭合率。
- 赵林梁朝辉杨明董鹏飞李林芳王立群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
- 颅内微小动脉瘤血管内栓塞治疗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探讨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处理原则。方法分析我院39例颅内微小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栓塞结果。31例是出血的责任动脉瘤,8例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例,大脑中动脉M1段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M1分叉处动脉瘤2例,前交通动脉16个,后交通动脉11个,大脑前动脉A1段动脉瘤3例,小脑后上动脉起始部动脉瘤1例。动脉瘤直径1.8~3.0mm,平均直径2.5mm,窄颈动脉瘤33个,宽颈6个。结果 39例患者中35例成功行血管内栓塞,2例单纯支架植入,2例未破裂动脉瘤未能栓塞。无死亡病例。结论颅内微小动脉瘤的介入栓塞较困难,应行个体化治疗。
- 赵林李林芳张楠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脑血管造影术
- 改良溶栓方案治疗脑静脉窦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改良溶栓方案【静脉窦内微量持续泵点尿激酶(100,000u/24h)】治疗脑静脉窦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方法对11例患者进行机械性破栓、静脉窦内留置微导管行最低量尿激酶100,000u/24h静脉窦直接泵点滴48~96h治疗。术后积极治疗原发病,抗凝治疗6个月。术后随访6~12个月,平均10个月。结果 11例脑静脉窦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脑静脉窦均获得再通(其中8例患者应用尿激酶100,000u/24h效果良好,3例患者在应用尿激酶100,000u/24h,48h复查后增量至250,000u/24h),1例颈内静脉未通,预后良好。结论改良溶栓方案可有效治疗脑静脉窦合并颈内静脉血栓形成,有待大宗病例进一步证实。
- 赵林秦会敏李林芳刘增品王铁刚周存河
- 关键词:静脉窦颈内静脉溶栓介入尿激酶
- 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建立和影像学评价被引量:12
- 2006年
- 目的:建立适合影像学评价的稳定可控重复性好的兔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方法:雄性新西兰白兔51只,被随机分为3组,其中A组3只,作为空白对照组;B组8只,为假手术对照组;C组40只,为缺血再灌注组。采用改良颈内动脉线栓法制作模型,用导丝造成大脑中动脉血供阻断(MCAO)2h,缺血再灌注时间点为0h、1h、3h、6h、12h、24h、3d、7d(均n=5),于各时间点对实验动物进行行为评分、磁共振成像及形态学评价。结果: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未见异常信号,缺血再灌注组表现在左侧大脑半球颞顶叶及外侧基底节区域T2WI、DWI出现高信号区,并随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有逐渐增大趋势,3天后T2WI、DWI高信号范围有所减小。结论:采用该方法和技术指标能够建立稳定、可控、长期存活并适合影像学研究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为进一步开展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变化的研究和MR影像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 杨冀萍刘怀军刘瑞春李春岩张晖池琛王志红李林芳
-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磁共振成像线栓法影像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