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杰

作品数:24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科研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动脉
  • 9篇心肌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梗死
  • 6篇梗死
  • 5篇介入
  • 5篇介入治疗
  • 4篇左心
  • 3篇动脉疾病
  • 3篇动脉介入治疗
  • 3篇心房
  • 3篇心室
  • 3篇血管
  • 3篇左心室
  • 3篇冠状动脉疾病
  • 2篇动脉病变
  • 2篇心病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梗塞

机构

  • 24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武警新疆总队...

作者

  • 24篇李杰
  • 6篇王勇
  • 6篇任澎
  • 5篇马丽
  • 5篇李国庆
  • 5篇陈晓洋
  • 4篇雷建新
  • 3篇赖红梅
  • 3篇戴晓燕
  • 3篇高洁
  • 3篇穆叶塞
  • 2篇郭军
  • 2篇韩瑞梅
  • 2篇韩振魁
  • 2篇周毅
  • 2篇刘永
  • 2篇彭辉
  • 2篇米日古丽
  • 2篇余小林
  • 2篇王钊

传媒

  • 3篇心血管康复医...
  • 3篇山东医药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医学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中国实用医刊
  • 1篇中华实用诊断...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7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心房颤动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探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行肺静脉大环隔离导管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房颤患者110例,包括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24例。均采用肺静脉大环隔离行射频消融治疗,术中线性消融双侧环肺静脉。术后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胺碘酮及抗凝药物华法林(或利伐沙班)3个月。术后3、6、9、12个月时随访心电图与24 h动态心电图,以手术3个月后发生的持续大于30 s的房性心律失常为房颤复发标准,评价术后的房颤复发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术后复发的影响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法评价术前不同左心房前后径对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影响。结果术后1年阵发性房颤的复发率为30.2%,持续性房颤的复发率为50.0%。左心房前后径是房颤患者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独立预测因子(HR=2.33,95%CI为1.41~4.61)。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房颤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肺静脉大环隔离术治疗房颤患者具有一定的术后复发率,术前左心房前后径>40 mm是导致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
王勇李杰
关键词:导管射频消融术
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在AMI合并心力衰竭中的疗效及对心肾功能、PⅢNP和hs-CRP水平的影响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联合重组人脑钠肽(rhBNP)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力衰竭(HF)中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心肾功能、Ⅲ型前胶原氨基端肽(PⅢNP)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6年10月于武警新疆总队医院就诊的AMI合并HF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治疗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和rhBNP。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肾功能指标、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PⅢNP和hs-CRP水平,以及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LVEF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LVESV和LVEDV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变化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中肌酐(Cr)、胱抑素C(Cys-C)、血尿素氮(BUN)和尿酸(U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Cr、Cys-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BUN、UA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治疗后组间Cr、Cys-C、BUN及U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NT-proBNP、PⅢNP和hs-CR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T-proBNP、PⅢNP和hs-CRP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的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更大(P<0.05)。治疗组MACE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AMI合并HF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联合rhBNP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心肾功能,有效调节PⅢNP和hs-CRP水平,明显降低患者MACE发生风险和死亡风险。
阿地力江.托呼提阿力木江.阿不来提李杰李国庆
关键词:心力衰竭阿托伐他汀心肾功能
经介入治疗即刻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3级血流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即刻前向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3级血流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方法:分析我院2004-01至2009-01的273例急诊PCI患者的临床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为心功能不全组,由其余前壁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正常的患者中随机抽取60例,为心功能正常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左心室功能不全的相关因素。结果: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为19%。心功能不全组与心功能正常组比较,糖尿病、症状开始至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TMBG),室壁运动积分(WMS),室壁运动积分指数(WMS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01)。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梗死前心绞痛、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室壁运动积分和室壁运动积分指数与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TIMI3级患者左心室功能不全相关(P<0.05)。结论:STEMI直接PCI即刻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心肌灌注显影血流分级、微血管损伤和室壁运动异常可能会促使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形成;梗死前心绞痛有助于微循环血流增加,可能减少左心室功能不全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左心室功能不全没有相关性。
郭军陈晓洋王勇马丽李杰米日古丽阿德尔江古孜丽阿木提穆叶塞李国庆雷建新戴晓燕任澎
关键词:介入干预左心室功能不全
腹部肠漏引流封口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腹部伤口引流用具,尤其涉及一种腹部肠漏引流封口,整体为碟形空腔体,其是由引流腔、引流套管和封沿组成,引流腔为空腔球缺,敞口端朝下,球顶向上,在引流腔下端敞口处设置软质封沿,封沿底端面设置粘贴层,在引流腔...
韩振魁李杰周毅梁宗桦
文献传递
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情况及不同种类抗凝药物治疗效果分析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后左心室附壁血栓(LVT)患者体循环栓塞发生情况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及传统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的优劣以及口服抗凝药物最佳时间的选择。方法:选取2012~2017年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所有确诊心肌梗死后LVT形成的145例患者作为LVT组,随机抽取同时间段明确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但未形成LVT的238例患者作为非LVT组,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主要终点事件为新发体循环栓塞事件,次要终点为出血事件的发生。结果:最终LVT组有136例,非LVT组有216例患者参与了研究,中位随访时间为33.8个月。新发体循环栓塞在LVT组共有23例(16.9%),非LVT组共有11例(5.1%),LVT组发生风险更高(HR=5.8,95%CI:1.51~8.98,P<0.001);LVT组口服华法林患者70例,口服利伐沙班56例,口服华法林患者中12例(17.1%)出现新发体循环栓塞,口服利伐沙班患者中有2例(3.6%)出现新发体循环栓塞,两者在栓塞事件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7.1%vs 3.6%,HR=2.138, 95%CI:1.086~3.974,P=0.029),口服华法林患者中共11例(15.7%)出血,口服利法沙班患者中5例(8.9%)出血,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1.14, 95%CI:0.832~1.245,P=0.32)。口服抗凝药物<5个月,5~11个月,12~14个月、15~18个月发生栓塞事件分别为7例,4例,2例,1例(P=0.021)。结论:LVT是体循环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NOACs与维生素K受体拮抗剂相比可在不增加出血风险的基础上减少栓塞事件的发生,且抗凝时间越长,发生栓塞事件的概率越小。
晁鹏李杰陈晓洋王勇任澎
关键词:左心室附壁血栓抗凝治疗体循环栓塞
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分析124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临床资料,对89例有不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患者进行分级,采用颗粒增强的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各组hsCRP浓度。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范围增加,hsCRP浓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hsCRP浓度在正常对照组[(1.06±0.60)mg/L],单支[(3.43±0.66)mg/L]、多支病变[(5.82±0.98)mg/L]组间逐渐升高,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按冠脉病变Gensini积分区分各组hsCRP浓度[<5分组(2.48±0.76)mg/L、5~15分组(4.29±0.42)mg/L、>15分(3.57±0.67)mg/L]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且随着Gensini积分的增加,hsCRP浓度有逐渐升高的趋势,但在积分>15分组,hsCRP浓度显著下降。偏相关分析显示,hsCRP水平与冠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220,P<0.05)。结论: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相关,检测其含量有助于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
李杰高洁
关键词:C反应蛋白质冠状动脉疾病冠状血管造影术
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内皮祖细胞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EPCs)及C反应蛋白的变化。方法:入选40例ACS(不稳定型心绞痛18例、急性心肌梗死22例)患者与2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排除冠心病的正常人(正常对照组),取所有研究对象外周血100μl分别加入CD34-PE、AC133-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荧光抗体使与EPCs表面CD34、AC133抗原结合,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PE、FITC阳性细胞的数量。同时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增多[(0.48±0.04)%比(0.84±0.31)%比(1.57±0.62)%,P<0.001],hsCRP浓度明显升高[(0.63±011)mg/L比(7.8±0.59)mg/L比(11.2±0.46)mg/L,P<0.001],且上述指标在急性心肌梗死组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组(P<0.001),所有患者外周血中EPCs数量与hsCRP浓度正相关(r=0.82,P<0.001)。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外周血中内皮祖细胞数量显著增多,可能与炎症因子激活骨髓干细胞分化为内皮祖细胞,参与血管修复有关。
高洁李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内皮细胞C反应蛋白质
基于氧化三甲胺的稳定性冠心病低强度他汀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建立与验证
2022年
目的观察稳定性冠心病(CHD)患者血浆氧化三甲胺(TMAO)水平对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影响,建立基于TMAO的他汀类药物敏感性预测模型并验证。方法前瞻性收集稳定性CHD且接受低强度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对完成1年随访计划的63名患者随访终点事件为血脂不达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8 mmol/L)。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UHPLC-QQQ/MS)法检测患者在接受他汀类药物之前肠道菌群代谢产物TMAO水平,采用PCR荧光探针法检测患者他汀类药物敏感基因基因SLCO1B1、ABCB1、ABCG2、ApoE的突变情况。1年后统计纳入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以及各项指标的检测情况,比较高、低TMAO水平者的血脂达标率。采用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选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列线图模型及风险评分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一致性指数(C指数)、赤池信息准则(AIC)值验证预测模型的准确性,内部验证对预测模型的稳定性进行验证。结果高TMAO水平者血脂不达标率高于低TMAO水平者(P<0.01)。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MAO、SLCO1B1基因突变、ABCB1基因突变、ABCG2基因突变、ApoE基因突变为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独立危险因素。联合以上5项指标建立的临床预测模型AUC为0.762,C指数为0.781,AIC为569.428。内部验证显示,建模组、验证组AUC分别为0.770、0.75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TMAO水平的稳定性CHD患者对他汀类药物不敏感的概率更大,TMAO、SLCO1B1基因突变、ABCB1基因突变、ABCG2基因突变、ApoE基因突变是影响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危险因素,以上述预测因子构建的风险评分模型预测稳定性CHD患者他汀类药物敏感性的效果较好。
李杰晁鹏刘军刘永
关键词:稳定性冠心病他汀类降脂药药物敏感性氧化三甲胺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术后脑钠肽变化
2012年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PCI)术后脑钠肽(BNP)变化趋势。方法:收集经急诊PCI的初发AMI患者80例为AMI组,同期收集冠脉造影正常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BNP浓度。按照Gensini积分系统将AMI组分为:轻度、中度、重度冠脉病变组。结果:①AMI组与对照组术前BN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MI组术后12hBNP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AMI组BNP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术后第7天,AMI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AMI发生后,其分泌模式多数仍为双相性模式,但峰值有所前移,可能跟早期急诊PCI术开通罪犯血管、挽救濒临坏死心肌、降低室壁张力有关;轻度病变组(Gensini积分<40分)绝大多数仅有一个峰值,发生在AMI后14~20h,而重度冠脉病情组(Gensini积分>80分)多数存在两个峰值,第2峰值一般在AMI发生后3d左右。结论:在PCI干预下,重度冠脉狭窄病变患者BNP呈"双相分泌模式",而轻度冠脉病变者多数为"单相性分泌模式"。
余小林李杰李国庆雷建新戴晓燕王钊
关键词:B型脑钠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直接冠脉介入治疗ST段变化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直接PCI(primary percut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ST段变化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入选91例前壁STEMI直接PCI患者,其梗死相关动脉为左前降支,急诊PCI术后前向血流达TIMI3级。将入选患者分为两组:心功能不全患者为病例组(n=41);心功能正常患者为对照组(n=50)。结果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抬高幅度术前、术后无明显变化(P=0.067),而心功能正常患者直接PCI术后ST段显著降低(P=0.001)。术后1h,心功能正常较心功能不全患者的ST段回落明显(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ST段回落<50%占18%(9/50),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8%(4/50);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回落<50%占68.3%(28/41),ST段进一步抬高的占31.7%(13/41)(P=0.001)。术后2周,心功能正常患者的ST段基本回落至等电位线,其中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12%(6/50),室壁运动改善;而心功能不全患者ST段抬高数值为0.22±0.07mv,ST段回落<50%的患者占36.6%(15/41),室壁运动减弱,积分增加,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左心室扩张(P=0.001)。直线回归方程提示: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室壁运动积分和ST段抬高指数呈正相关(r=0.65,P=0.001);心功能正常患者两者亦呈正相关(r=0.7,P=0.001)。结论前壁STEMI直接PCI术后ST段的变化,可反映心肌再灌注后的心功能情况,对早期临床预后评估和区分高危患者有积极意义。
阿木提司马义郭军陈晓洋王勇马丽米日古丽李杰王钊穆叶塞李国庆雷建新戴晓燕任澎
关键词:介入干预ST段左心室功能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