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晓君

作品数:21 被引量:121H指数:6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山东省卫生厅科研基金山西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成像
  • 5篇乳腺
  • 5篇磁共振
  • 4篇乳腺癌
  • 4篇腺癌
  • 3篇脊柱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造影
  • 2篇三阴
  • 2篇输卵管
  • 2篇输卵管造影
  • 2篇肿瘤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输卵管
  • 2篇子宫输卵管造...
  • 2篇细胞
  • 2篇淋巴
  • 2篇弥散
  • 2篇急性
  • 2篇急性白血

机构

  • 18篇山西医科大学...
  • 7篇山西省肿瘤医...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2篇山西省卫生厅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太原市中心医...
  • 1篇长治医学院附...
  • 1篇吕梁市人民医...
  • 1篇山西省儿童医...

作者

  • 19篇李晓君
  • 10篇牛金亮
  • 8篇王峻
  • 7篇姜鸿南
  • 6篇张建新
  • 4篇郑洁
  • 3篇宋志珍
  • 3篇李文晋
  • 2篇张俊杰
  • 2篇胥毅
  • 2篇王伟
  • 2篇郑英
  • 1篇李小峰
  • 1篇李俊峰
  • 1篇魏荣
  • 1篇魏芳
  • 1篇杨洁
  • 1篇温鸿雁
  • 1篇郝文静
  • 1篇王晨

传媒

  • 3篇中国药物与临...
  • 2篇中国妇幼保健
  • 2篇山西医药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2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肿瘤研究与临...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CT和M...
  • 1篇影像科学与光...
  • 1篇基因组学与应...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4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山西省二级以上35所医疗机构药剂人员情况调查分析被引量:3
2006年
范惠霞李梅王峻李和平任俊龙李晓君
关键词:医院药剂工作二级甲等药学工作三级甲等医院工作
MRI导引下子宫插管及输卵管造影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 :探讨MRI导引下单弯式导管插管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可行性,并与X线子宫输卵管造影(X-HSG)对照,分析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E-MRA)序列子宫输卵管造影(MR-HSG)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5F单弯介入导管经雌兔阴道插管,T2WI扫描确认导管到达宫口位置。CE-MRA序列扫描时采用12种不同浓度Gd-DTPA稀释液,选取最大信号强度所对应的浓度值为最佳成像浓度。经导管向插管成功的雌兔宫腔内注入选定的Gd-DTPA稀释液20~30 m L,同时行CE-MRA;随后实验动物行X-HSG检查。并由2位高年资医师对MR-HSG图像质量进行等级评分,记录动物双侧输卵管通畅或阻塞情况。采用Kappa检验分析MR-HSG与X-HSG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结果:单弯式介入导管行雌兔子宫插管成功率为100.0%。CE-MRA序列Gd-DTPA最佳稀释液浓度为25 mmol/L。CE-MRA序列MR-HSG可清晰观察输卵管的形态、走行及细节结构。2位医师对MR-HSG图像质量评分≥3分者分别占94.4%、100.0%,评分结果一致性好(K=0.800,P<0.01),图像质量可满足诊断需要。CE-MRA序列MR-HSG与X-HSG对输卵管通畅性的判断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0.773,P<0.01)。结论:MRI导引单弯式导管子宫插管技术是雌兔子宫输卵管造影的新方法,无创且成功率高;CE-MRA序列MR-HSG图像分辨力高、安全无创,有望成为诊断输卵管性不孕症的新方法。
牛金亮张俊杰李文晋李文晋李晓君郑洁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子宫输卵管造影术动物实验
髌骨软化症的MRI诊断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总结髌骨软化症的MRI成像特点及序列优化,研究MRI对CMP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经关节镜确诊的CMP患者进行MRI影像表现分析。结果CMP的MRI表现为a)髌软骨内斑片状低信号;b)软骨局部隆起,信号减低;c)软骨表面不光滑;d)软骨缺损,软骨下骨质囊变。梯度回波较T1WI显示CMP病变更敏感、准确,结合SET1WI、GET2WI和STIR序列的各方位扫描像观察软骨的改变更为准确。结论MRI作为无创性检查方法,诊断CMP,尤其是早期CMP准确性高,具有很大的临床意义。
李晓君王峻
关键词:髌骨软化症磁共振成像
弥散张量成像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04年
张建新李晓君王峻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CT和MRI鉴定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与组织病理学特征相关被引量:6
2019年
本研究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患者33例,分析患者术前CT、MRI图像及术后病理结果,旨在探讨不同类型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病理学及影像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33例患者中术后病理诊断为高分化脂肪肉瘤19例,去分化脂肪肉瘤7例,黏液性脂肪肉瘤7例;不同病理分型脂肪肉瘤病灶大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分化脂肪肉瘤其CT密度同皮下脂肪,CT值-10~-110 Hu,肿瘤内可见不规则增厚的间隔;去分化脂肪肉瘤部分区域呈脂肪密度(CT值-70~30 Hu),部分区域呈软组织肿块(CT值为30~50 Hu);黏液性脂肪肉瘤CT密度接近水,增强扫描时肿块呈网状、片状、延迟强化,CT值20~40 Hu;高分化脂肪肉瘤MRI信号同皮下脂肪;黏液性脂肪肉瘤MRI呈长T1,长T2信号,与水相似;CT和MRI诊断腹膜后间隙脂肪瘤准确率分别为69.70%和73.33%,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得出初步结论,不同病理类型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的CT、MRI表现有所差异;CT和MRI术前诊断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准确性相似。
李晓君姜鸿南张建新牛金亮
关键词:腹膜后间隙脂肪肉瘤CTMRI病理组织学
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钼靶X线联合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6年2月经病理检查诊治的乳腺肿块患者62例,患者均进行钼靶X线检查、MRI平扫、MRI动态增强及弥散加权成像扫描检查,观察乳腺疾病分别在钼靶X线、MRI检查中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准确率,分析钼靶X线检查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结果钼靶X线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患者43例,其诊断准确率为69.35%(43/62);MRI检查准确诊断乳腺疾病患者57例,其诊断准确率为91.93%(57/62);联合检查诊断准确率为96.77%(60/62),高于单纯钼靶X线及动态增强MRI检查的准确率,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增强MRI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度高于钼靶X线检查,钼靶X线检查联合动态增强MRI检查能提高对乳腺疾病诊断的准确率,为临床及时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相关影像学资料。
李晓君姜鸿南张建新牛金亮胡耀峰
关键词:钼靶X线动态增强MRI乳腺疾病
自体来源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混合培养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10年
目的探讨原代乳腺癌细胞冻融抗原负荷自体来源树突状细胞(DC)与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原代乳腺癌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原代乳腺癌细胞制备肿瘤抗原(Ag),用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别制备DC和CIK细胞;将负荷Ag的DC和CIK细胞共培养,诱导Ag-DC-CIK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DC免疫表型,MTT法检测分离的PBMC、CIK、Ag-CIK和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PBMC、CIK、Ag-CIK和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肿瘤细胞杀伤活性分别是(34.35±3.28)%、(45.91±2.78)%、(50.88±3.22)%、(62.10±5.94)%,实验组细胞(Ag-DC-CIK)对原代乳腺癌细胞的杀伤能力为(62.10±5.94)%,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肿瘤抗原负荷的DC能增强CI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为DC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梁宏莉姜鸿南李晓君
关键词:树突细胞细胞因子类杀伤细胞
脾多肽联合卡培他滨+多西紫杉醇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探讨被引量:2
2017年
乳腺癌是目前我国致死率最高的女性恶性肿瘤,因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育模式的改变,乳腺癌发病率持续上升,50~60岁妇女为高发人群,临床防治形势严峻。当前,早期乳腺癌治疗效果较为理想,但晚期乳腺癌治疗难度仍然较多,患者生存时间较短。
姜鸿南李晓君王伟
关键词:晚期乳腺癌多西紫杉醇卡培他滨多肽女性恶性肿瘤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MSCT表现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胃淋巴瘤患者的CT表现,观察病变部位、胃壁密度及强化程度、黏膜改变、胃周及腹腔淋巴结的CT表现及规律。结果:20例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13例,7例为黏膜相关淋巴瘤。12例(60%)胃窦壁增厚,6例(30%)胃体增厚,2例(10%)胃底及贲门受累。10例(50%)表现为胃壁弥漫性增厚,8例(40%)为节段性胃壁增厚,2例(10%)为局限性增厚;2例(10%)伴发胃周软组织肿块。增强扫描呈轻中度均匀强化18例(90%),不均匀强化2例(10%)。15例(75%)胃壁黏膜线完整连续。17例(85%)发生胃周多个区域淋巴结受累。1例肝脏受侵,1例胆囊受侵。结论:MSCT对原发性胃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李晓君牛金亮张建新王峻
关键词:胃肿瘤淋巴瘤
MRI对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手、腕部关节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0
2007年
目的研究早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手、腕部关节的MRI对早期RA的诊断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0例早期RA患者行双手掌指关节及腕关节X线平片检查和MR扫描。对X线和MRI发现的骨侵蚀病灶分别进行计数,并对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同时搜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实验室化验指标。统计并分析X线和MRI征象与临床检查之间的关系。结果MRI见26例49只腕关节有184处明确的骨侵蚀改变,X线平片仅发现11例14只腕关节21处有骨侵蚀征象。21例患者掌指关节有32处MRI骨侵蚀改变,X线仅发现6处骨侵蚀征象。X线和MRI对早期RA患者的骨侵蚀病灶的检出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所见40例RA患者均出现滑膜炎性改变,其中31例见明显强化,9例未见明显强化。对明显强化的滑膜炎进行分级评分,腕关节得分为2.5,掌指关节为2.8。腕关节滑膜强化组、无强化组与患者的临床检查的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腕关节滑膜炎分级与骨侵蚀征象有较高相关性(r=0.91,P<0.01)。另外,MRI还可显示早期RA的骨髓水肿、关节积液、肌腱炎等征象。结论MRI能显示早期RA手腕部关节的病理改变,对骨侵蚀的检出明显优于传统X线检查。MRI可以对早期RA的滑膜炎进行半定量化分级评分,为早期RA滑膜炎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平台。早期滑膜炎、骨侵蚀病变对评价RA的活动性及预测疾病进程、预后方面有重要价值。
张建新李俊峰王峻马强牛金亮李晓君谢维娜郑洁靳宏星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腕关节掌指关节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