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春素

作品数:5 被引量:27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微核
  • 3篇染色
  • 3篇染色体
  • 3篇外周
  • 3篇外周血
  • 3篇细胞
  • 3篇淋巴
  • 3篇淋巴细胞
  • 2篇血淋巴细胞
  • 2篇外周血淋巴细...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粥样硬化
  • 1篇形态分析
  • 1篇验用
  • 1篇乙醇
  • 1篇职业健康检查
  • 1篇质量管理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染色体畸变

机构

  • 5篇北京市疾病预...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中国疾病预防...

作者

  • 5篇李春素
  • 3篇李茂进
  • 1篇赵培青
  • 1篇胡安易
  • 1篇薛素芬

传媒

  • 1篇职业与健康
  • 1篇中国工业医学...
  • 1篇中国职业医学
  • 1篇中华劳动卫生...
  • 1篇公共卫生与预...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加强职业健康检查质量管理被引量:9
2007年
赵培青薛素芬李春素
关键词:职业健康检查
19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对193名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进行观察分析,结果显示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率显著高于非放射工作人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射工作人员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李茂进李春素赵培青
关键词:淋巴细胞微核
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及形态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观察放射工作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于2015年1至6月,选择760名在职放射工作人员为调查组,570名非放射工作人员为对照组,对其外周血淋巴细胞畸变情况进行分析,计算畸变细胞千分率.结果 调查组工作人员外周血核畸形细胞、核崩解细胞、核固缩及染色质浓集细胞、核溶解细胞、核残迹细胞、双核细胞、核重叠细胞、核连接细胞、经典的微核细胞及微核>1/3或<1/16的细胞千分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调查组总的畸变细胞千分率为19.32%±0.31%,明显高于对照组(5.05‰-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射线损伤能引起多种类型的细胞畸变,微核细胞只是其中之一;微核是染色体粘连与断裂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茂进李春素赵培青
关键词:微核染色体损伤
微核、染色体试验用乙醇固定淋巴细胞可行性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微核、染色体试验中用乙醇部分代替甲醇固定淋巴细胞的可行性及相关技术方法。方法采用周围血半微量全血常规培养法进行试验。试验按固定液中甲醇和乙醇的比例不同分为Ⅰ、Ⅱ、Ⅲ、Ⅳ组,4种方法固定液中甲醇、乙醇和冰醋酸的比例分别为3∶0∶1、2∶1∶1、1∶2∶1、0∶3∶1(V∶V∶V),其他条件和操作均相同。取周围静脉血适量接种于RPMI-1640培养基中,于37℃培养72 h(染色体培养48 h),用体积分数为10%吉姆萨染液染色。结果Ⅰ、Ⅱ和Ⅲ组淋巴细胞均分散良好、染色均匀适中,胞浆呈蓝灰色,胞核呈紫红色,胞核轮廓清楚、边界清晰,均适合微核观察计数;Ⅳ组细胞容易聚集成团、胞浆易于破裂,致使适合观察的淋巴细胞数太少,从而影响微核的观察计数。Ⅰ、Ⅱ和Ⅲ组之间淋巴细胞着色良好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Ⅱ组淋巴细胞着色良好率高于Ⅲ组(P<0.05)。Ⅰ、Ⅱ和Ⅲ组淋巴细胞胞浆完整率和淋巴细胞微核细胞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Ⅲ和Ⅳ组淋巴细胞细胞成团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和Ⅲ组细胞成团指数均低于Ⅳ组(P<0.05)。Ⅰ、Ⅱ和Ⅲ组淋巴细胞染色体呈紫红色、分散良好、大小适中、背景清楚,均适合染色体观察;Ⅳ组不适用于染色体观察。结论微核和染色体试验的固定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乙醇(乙醇与甲醇的体积比不超过2∶1)代替甲醇固定淋巴细胞,不影响微核和染色体的观察,并可降低甲醇中毒风险。
李茂进李春素赵培青
关键词:淋巴细胞微核染色体乙醇甲醇
部分常见病外周血核异常淋巴细胞分析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观察探讨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肥胖等常见病和外周血核异常淋巴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肥胖等患者为观察对象,以正常人群为对照,通过微核试验对外周血微核和其他核异常淋巴细胞情况进行观察和分析,并计算核异常淋巴细胞细胞千分率(‰)。结果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和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微核细胞率[4.25‰(χ~2=7.31,P=0.006 8)、4.64‰(χ~2=12.32,P=0.000 4)、4.37‰(χ~2=8.00,P=0.004 7)vs 3.19‰]、核连接细胞率[2.75‰(χ~2=6.05,P=0.013 9)、3.40‰(χ~2=17.26,P=0.000 0)、3.05‰(χ~2=9.99,P=0.001 6)vs 1.98‰]、核畸形细胞率3.35‰(χ~2=6.00,P=0.014 3)、3.95‰(χ~2=14.92,P=0.000 1)、3.79‰(χ~2=11.52,P=0.000 7)vs 2.50‰]、核固缩细胞率[4.42‰(χ~2=4.18,P=0.040 8)、4.98‰(χ~2=10.31,P=0.001 3)、4.68‰(χ~2=6.34,P=0.011 8)vs3.58‰]、核崩解细胞率[2.44‰(χ~2=5.08,P=0.024 2)、3.07‰(χ~2=15.97,P=0.000 1)、2.95‰(χ~2=12.85,P=0.000 3)vs 1.77‰]以及核残迹细胞率[3.42‰(χ~2=9.02,P=0.002 7)、3.55‰(χ~2=10.57,P=0.001 1)、3.47‰(χ~2=8.98,P=0.002 7)vs 2.38‰]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人群。肥胖患者外周血微核细胞率3.96‰(vs 3.19‰,χ~2=4.01,P=0.045 4)、核连接细胞率2.60‰(vs 1.98‰,χ~2=4.10,P=0.042 9)、核畸形细胞率3.48‰(vs2.50‰,χ~2=7.72,P=0.005 5)和核残迹细胞率3.10‰(vs2.38‰,χ~2=4.67,P=0.030 7)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人群,但核固缩细胞率4.35‰(vs 3.58‰,χ~2=3.61,P=0.057 5)和核崩解细胞率2.33‰(vs 1.77‰,χ~2=3.71,P=0.054 1)与正常对照人群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和肥胖等疾病患者外周血核异常淋巴细胞明显增加,提示存在核损伤和或染色体畸变。
李茂进胡安易李春素
关键词:染色体畸变微核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