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
- 作品数:12 被引量:19H指数:3
- 供职机构:沈阳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 浅析儒家仁爱思想与汉语国际教育
- 2017年
- 当今世界,学习汉语已成为世界潮流。为了将中国的语言和文化传到世界各国,中国的汉办在世界各国设立了孔子学院,为外国人学习汉语提供方便。从孔子学院的名称中,可以看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是儒家文化,而儒家文化的核心是仁和礼。所以仁爱的思想是儒家文化的内核之一。本文介绍儒家仁爱思想的渊源及对其内涵的解读,及仁爱思想在汉语国际教育的启示。
- 贺天凤李时
- 关键词:儒家仁爱汉语国际教育
- 审美教育在人力资源建设中的作用
- 2010年
- 在倡导"全球一体化"、"可持续发展"的新世纪,人力资源已作为最宝贵的第一资源成为最活跃的因素,是一个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源头保障,决定着一个国家地区的能力容量的扩展。我国人力资源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通过审美教育可以深度开发人力资源。审美教育在人力资源建设中发挥着重大作用,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建设的迫切需要,是在我国社会可持续性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进行的思考。
- 李时
- 关键词:审美教育人力资源人力资源建设
- 唯美者的散步——宗白华生命美学方法论评析
- 2002年
- 宗白华生命美学体系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创造性诠释 ,由于其美学注重对生命本体及价值的张扬 ,至今仍颇具生命力与现代意义。文章集中于宗白华生命美学的方法论的形态研究 ,并把这一研究放在当代美学反思与重构的大背景下进行 ,从生命美学的思维角度 ,分析宗白华美学采用散步式的研究方法的依据及成因 。
- 李时
- 关键词:宗白华唯美生命美学生命本体中国传统美学方法论
- 时代呼唤下文论期刊的走向被引量:2
- 2011年
- 长久以来,文论期刊因站在文化前沿,刊载大量中西文论研究的优质论文与学术成果,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文论、文学先进的方向,形成自身独特的学术品格,成为我国文学评论的权威阵地,推动着中国文化的持续性发展。在多元语境下,中国社会发生着巨大变化,置身其中的文论期刊生存境况也呈现出复杂多变的情势。为更好地发挥文论期刊作用,应积极探寻其发展路径,使其走出低迷的边缘化状态。
- 李时
- 关键词:公益形象
- 本土广告美学观念的新开拓被引量:4
- 2004年
- 在与外来广告的竞争和对抗中,本土广告已自觉进入美学观念。本土优秀广告案例精品迭出,对于广告美学有着重大意义。中国文化和商业艺术的融合使本土广告透着外来广告所无法容纳的特有意趣美感和人文气质,成为本土广告全新的创作理念和美学观念,从而形成了广告鲜明独特的风格。
- 李时
- 关键词:本土广告风格化人性化主题化
- 高校美学教学的现状分析与改革策略被引量:5
- 2012年
- 结合美学教学的实际,从学生擅长的感性直观思维入手,探讨美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改革的途径,使美学教学更好地为培养学生人格、提升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服务。
- 李时
- 关键词:美学教学改革双向教学第二课堂
- 电影艺术的色彩美被引量:7
- 2004年
- 人类通过不懈地努力与探索,赋予了电影艺术历经从黑白到彩色的伟大变革,提高了电影艺术的审美价值。电影艺术发展至今,色彩已成为电影艺术的基本建构元素和造型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电影艺术产生冲击力和感染力的重要前提;此外,色彩使电影艺术克服单调呆板的局限,更具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成为电影艺术表情达意、传递象征意蕴、创化内涵的基本元素,表露出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使得电影以一种再现艺术的美学品貌区别于其它姊妹艺术而具有独特魅力。现代电影艺术的发展已把色彩美的创造推到了更加醒目的位置,色彩美更是现代电影艺术展现电影奇观基本而必须的手段,推动着电影艺术向着富于文化哲理意蕴的立体纵深方面发展。色彩美定会给未来电影艺术注入更加多姿多彩的新元素。
- 李时
- 关键词:电影艺术色彩美造型语言黑白艺术表现力感染力
- 中国古典意境的现代转换——宗白华意境理论浅析
- 2005年
- 在20世纪中国美学的发展中,一代大师宗白华一生致力于艺术和美的研究,其以意境为核心范畴的美学思想自成体系。在探索的过程中,宗白华始终重视中西的比较,通过比较研究中国古典意境的特殊贡献,形成了系统的博大精深的现代意境理论。
- 李时
- 关键词:意境理论宗白华古典美学思想中国美学
- 《白鹿原》中人物形象描述的悲剧美被引量:1
- 2013年
- 《白鹿原》作为20世纪90年代获得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刻画,对中国历史变革中交错复杂的民族生存命运进行揭示,使得小说不仅承载着民族文化的历史面貌,也承载着作者对民族精神的一种厚重表达。本文将结合《白鹿原》中的人物角色特征,通过其命运的演变和环境的更迭,运用审美理论来认识和把握人性的悲剧之美,并从作品中的各色人物的生死浮沉与命运的悲欢离合,来展示人化世界的顽强。
- 李时
- 关键词:《白鹿原》审美品格悲剧性
- 徐志摩诗歌的审美特征考略
- 2013年
- 引言1918年,徐志摩带着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理想赴美留学,临行时他写下了为祖国争光的豪情文章。在美国留学期间,他通过阅读大量的政治、历史书籍对工业文明进行反思。之后他对英国思想家罗素的思想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从而转学英国,在那里他被康桥的大自然美景唤起了诗兴。从而对诗歌文学开始进行研究。徐志摩认为感情和理性的合一才是生命的真正方式,他用艺术肯定自我,用艺术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回国后,他与郭沫若的诗歌产生共鸣。
- 李时
- 关键词:诗歌审美特征实业救国赴美留学科学救国留学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