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文科

作品数:9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兰州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包虫
  • 3篇泡球蚴
  • 3篇泡球蚴病
  • 3篇泡型
  • 3篇泡型包虫病
  • 3篇甲素
  • 3篇汉防己
  • 3篇汉防己甲素
  • 3篇防己
  • 3篇阿苯达唑
  • 3篇包虫病
  • 3篇虫病
  • 2篇细粒棘球蚴
  • 2篇小鼠
  • 2篇流行病
  • 2篇流行病学
  • 2篇棘球蚴
  • 1篇动物
  • 1篇动物实验
  • 1篇行为危险因素

机构

  • 9篇兰州医学院
  • 1篇深圳市人民医...

作者

  • 9篇李文科
  • 7篇史大中
  • 4篇包根书
  • 4篇陈根
  • 1篇郭振华

传媒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兰州医学院学...
  • 2篇地方病通报
  • 1篇中国兽医科技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年份

  • 1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8
  • 2篇1996
  • 1篇199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测定泡球蚴患者的临床意义
1996年
本文以100例健康人为对照,测定了94例泡球为患者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ICD)的活性,其中73例与皮内试验及一般血清学测定相符,有21例仅有影像学的诊断,而皮内试验未检出或血清学假阳性者。我们用血清ICD法得到进一步地证实。测定结果表明,泡球蚴患者的血清ICD活性(x±su/ml,12.1±4.40)较健康对照组(6.54±2.48)有显著升高(P<0.01),尤其是用血清ICD检测泡球为患者综合了皮内试验及血清学(滤纸干血滴法等)的优点,对这些方法单方面有时难以检出者(如上述21例AE患者)也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来,与B超等其他检测手段报道的相一致,提示:血清ICD的测定,同样可作为一项反映肝包虫病的重要指标、配合影像学、皮内试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血清滤纸干血滴法等对全面准确地鉴别和诊断肝包虫病患者有重要意义。
李文科
关键词:血清异柠檬酸脱氢酶泡球蚴病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7
2002年
目的 通过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疗效观察 ,以探讨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泡球蚴病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体外培养原头节检测汉防己甲素杀灭原头节的效力 ;同时对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进行药物治疗 90d后 ,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抑囊率 ;并对泡球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及病理分级。结果 汉防己甲素在体外能有效地杀灭原头节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 4 5 5 %、6 3 39%和 80 82 % ) ,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结论 汉防己甲素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较好 ,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陈根史大中李文科
关键词:泡球蚴病汉防己甲素阿苯达唑动物实验中西医综合疗法
细粒棘球蚴耐热抗原与囊虫抗血清交叉反应的关系
1994年
用细粒棘球蚴囊液耐热抗原(TSA)对43例包虫、25例囊虫病人及15例健康人血清做了ELISA检测。TSA对包虫抗血清阳性率为72.09%;与囊虫抗血清的交叉反应为32%。与囊液粗抗原比较,对包虫抗血清两者无显著差异(P>0.05);却明显降低了对囊虫的交叉反应(P<0.005)。同时TSA对包虫抗血清的反应强度也明显大于囊虫抗血清(P<0.05)。以38例反应阳性的包虫抗血清反应强度的均值(4.43±1.78)的下限值2.66为界,则可完全排除与囊虫的交叉反应。
史大中李文科
关键词:棘球蚴囊尾蚴
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联合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的机理探讨被引量:1
2003年
应用中药单体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治疗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 ,以研究二药协同治疗泡球蚴病的机理。小鼠继发性泡球蚴病用药物治疗 90天后 ,检测各小鼠泡球蚴湿重、胸腺重量、脾脏重量、抑囊率、血清透明质酸(HA)、IgE和血清IL 2的含量 ;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汉防己甲素和阿苯达唑单独及联合用药均对小鼠泡球蚴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制率分别为 44 .5 5 % ,63 .3 9%和 80 .82 % ) ,其中联合用药组明显优于单独用药组 (P <0 .0 5 ) ;接种泡球蚴的各组与空白组比较 ,胸腺普遍缩小而脾脏增大 ,但治疗组较对照组变化较小 (P <0 .0 5 ) ;小鼠血清HA ,IgE和IL 2含量在用药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说明汉防己甲素能提高小鼠机体的免疫力 ,并对小鼠泡球蚴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尤其联合阿苯达唑治疗效果更好 ,说明两种药物具有协同治疗作用 。
陈根史大中李文科
关键词:泡球蚴病IGEHA汉防己甲素阿苯达唑
甘肃泡型包虫病流行与人行为危险因素被引量:26
2003年
目的 泡型包虫病的流行一般呈散发状态 ,甘肃省漳县、岷县局部地区泡球蚴病高度流行。对流行区人群进行影象学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 ,进行当地人行为和生活方式的调查。探讨与疾病传播有关的因素。方法 对甘肃省漳县和岷县泡型包虫病 (AE)流行区 2 4 85人 ,经B超和泡球蚴抗原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以血清学和影像学检查均为阳性者诊断为泡型包虫病感染者。并对所有对象进行 11项有关问题的询问调查。得出人群相应项目下包虫感染者和未感染人数之间构成比的组成 ,应用完全随机秩和H检验 ,由 χ2 界值表 ,确定与流行有关的因素。结果 确诊为泡型包虫病感染者有 86名 ,绝大部分是农民 ,经统计处理 ,发现AE流行与养狗、猎狐、接触狐皮、生食蔬菜、食用自产蔬菜等活动无关 (P >0 0 5 ) ;与用狗粪作肥料 ,和狗的密切接触有关 (P <0 0 5 )。与养狗的数量、时间 ,自由放养的方式高度相关 (P <0 0 1)。结论 多房棘球绦虫卵对环境污染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少养狗或改变放养犬的不卫生习惯 ,应是防治当地泡型包虫病的重要措施。
史大中李文科包根书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
甘肃岷县浦麻乡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4
1998年
甘肃岷县浦麻乡有泡型包虫病(AE)病人的个例报告,但无任何流行病学资料。1996年应用B超对该乡8个自然村的1200名村民进行了肝扫描。对其中肝脏有损伤的68例,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予以核实。25例被诊断为AE感染者,感染率为2.2%(25/1200)。其中男性感染率为1.8%,女性2.8%,二者无明显差异(P>0.1)。感染率最高年龄组为31~40岁,最低组为1~10岁。和毗邻漳县相同。
史大中王延庆包根书李文科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
汉防己甲素联合阿苯达唑对小鼠棘球蚴病的治疗试验被引量:4
2003年
研究了中药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继发性细粒棘球蚴的抑制作用 ,以探讨其作用机制并寻找药物治疗细粒棘球蚴病的新途径。试验小鼠分组治疗 90d后 ,检测各组小鼠棘球蚴囊湿重 ,并进行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显示 ,汉防己甲素单独用药及联合阿苯达唑用药对小鼠棘球蚴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汉防己甲素组、阿苯达唑组及联合用药组的抑囊率分别为 4 7.96 % ,6 4.86 %和 83.14 % ,联合用药的作用明显优于单独用药 (P <0 .0 5 )。病理组织及超微结构观察发现 。
包根书史大中陈根李文科
关键词:汉防己甲素阿苯达唑小鼠细粒棘球蚴病联合用药
中药骆驼蓬生物碱提取及抗包虫化学成份研究被引量:20
1996年
骆驼蓬具有镇咳,抗风湿等作用,近年报道又有抗肿瘤、治疗包虫病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药物作用机理。提高药物的疗效,降低毒副作用,我们对该植物的种子用化学方法进行了生物碱提取、分离、并经MP测定、薄层层析、UV、IR、MS、NMR光谱分析、分离、鉴别出了其中含量较高的两个单体:分别确定为骆驼蓬碱和去氢骆驼蓬碱,并据测得的一些化学和光谱数据,初步推测出了此类抗包虫有效成份的化学结构。此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鉴别获得。此外,本文还附了我们用骆驼蓬治疗9例肝泡球蚴病(AiveolarEchinococcosisAE)临床患者的随访结果。
李文科
关键词:骆驼蓬种子生物碱骆驼蓬碱化学成分
泡型包虫病在甘肃省定西地区的流行和相关因素的分析被引量:19
2004年
史大中赵玉敏郭振华包根书李富荣陈根李文科翁伟建Craig PS
关键词:泡型包虫病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