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巧飞

作品数:15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3篇血管
  • 3篇播散
  • 3篇播散性
  • 2篇新生儿
  • 2篇血管瘤
  • 2篇血管瘤病
  • 2篇银屑
  • 2篇银屑病
  • 2篇增生
  • 2篇增生症
  • 2篇图像
  • 2篇组织细胞
  • 2篇组织细胞增生...
  • 2篇文献复习
  • 2篇细胞增生
  • 2篇细胞增生症
  • 2篇免疫
  • 2篇巨细胞
  • 2篇巨细胞病毒

机构

  • 12篇中山大学附属...
  • 7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中医院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5篇李巧飞
  • 9篇曹光玲
  • 8篇陈小红
  • 5篇曾抗
  • 4篇唐旭华
  • 4篇戴海蓉
  • 4篇凌宏忠
  • 4篇周晖
  • 3篇韩建德
  • 3篇后桂荣
  • 2篇高谦
  • 2篇叶艳婷
  • 2篇何定阳
  • 2篇杨建
  • 2篇彭学标
  • 2篇沈静
  • 1篇王芳
  • 1篇马春光
  • 1篇旷翠娥
  • 1篇王琦

传媒

  • 3篇实用皮肤病学...
  • 2篇中国麻风皮肤...
  • 2篇皮肤性病诊疗...
  • 2篇中华医学会第...
  • 1篇临床皮肤科杂...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新医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播散性新生儿血管瘤病1例并文献复习
目的 报告1例罕见的播散性新生儿血管瘤病患儿,提高临床对本病的认识以及合理的治疗.方法 通过对病例的临床表现、发病情况以及治疗的预后和不良反应的研究,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目前对本病的研究进展.
李巧飞曹光玲陈小红凌宏忠戴海蓉
口服维生素D治疗银屑病的研究现况被引量:1
2014年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近年来研究发现维生素D具有免疫调节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局部外用维生素D及其衍生物是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之一,口服维生素D治疗银屑病亦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它可有效改善银屑病皮疹和关节症状。定期监测及调整药物剂量可避免其产生的高血钙和高尿钙等主要不良反应。
李巧飞曹光玲陈小红凌宏忠戴海蓉
关键词:银屑病维生素D骨化三醇
巨细胞病毒感染相关的白细胞碎裂性血管炎
唐旭华杨建李巧飞高谦何定阳
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
2014年
患者女,35岁。全身红斑、丘疹、结节伴瘙痒7个月,双手指间关节、腕关节、肘关节肿痛2个月。肌电图示左三角肌、右股二头肌肌源性损害。右前臂皮疹组织病理示:真皮可见大量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细胞,细胞体积大,胞浆丰富、嗜酸性,均质或细颗粒状,呈"毛玻璃"样,瘤细胞Vimentin(+),CD68(+),CD163(+),S-100(-),CD1a(-)。诊断: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经"甲泼尼龙、MTX、羟氯喹"联合治疗后皮疹和关节症状明显改善。
李巧飞曹光玲陈小红周晖唐旭华叶艳婷
关键词:多中心网状组织细胞增生症
72例银屑病患者生活质量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银屑病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状况及对生活质量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方法:采用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ermatology life quality index,DLQI)和银屑病无能指数(psoriasis disability index,PDI)量表调查72例银屑病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同时采用银屑病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PASI)评分评判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患者间生活质量的差异。结果:DLQI与PDI调查结果均显示银屑病患者在工作学习方面的分值(DLQI:1.69±1.31,PDI:2.92±2.61)最高,受到影响最大;PDI量表显示男性患者总分平均值高于女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3,P<0.05),DLQI与PDI量表均显示重度(PASI>10)患者的总分平均值高于轻度(0
旷翠娥马春光何泽慧李巧飞陈小红
关键词:银屑病生活质量影响因素
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皮损的皮肤CT特征图像初探被引量:1
2019年
皮肤CT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多皮肤病的诊断,但在皮肤深部真菌病如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应用少见报道。该文通过皮肤CT检测1例马尔尼菲蓝状菌病患者的多处皮损,发现其皮肤CT图像有特征性的改变——桑葚样结构,这一结构特征的发现可能有助于马尔尼菲蓝状菌病的诊断。
李巧飞彭丽丽沈静曾抗
关键词:无创诊断
黑色丘疹性皮病18例临床特征总结及青年型脂溢性角化病的新命名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研究中国黄色人种所患的黑色丘疹性皮病的临床特征、皮肤镜、皮肤CT及组织病理学改变。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8年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皮肤科就诊的18例黑色丘疹性皮病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的性别、年龄、发病年龄、肤色分型、皮损分布、皮损特征(数目/大小/颜色)、家族史、皮肤镜、皮肤CT图像、组织病理学表现,以及采取的治疗和预后等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8例黑色丘疹性皮病患者中,女16例,多在20岁左右发病,皮损对称,主要分布于面部两侧,泛发者可波及颧部、颊部、额部、颈部、头皮、眼睑及躯干,表现为肤色或淡褐色丘疹,表面散在针尖大小黑色或深褐色角质囊肿。皮肤镜下皮损表现为边界清楚的淡褐色,或呈脑回状外观,或呈指纹样结构,或呈网状结构,粉刺样开口较常见,无明显粟粒样囊肿及血管结构。皮肤CT提示棘层增厚,平扫呈脑回样结构或称肠管样结构,或见散在圆形或长条形开口角质囊肿。皮损组织病理类似棘层肥厚型脂溢性角化病。结论中国黑色丘疹性皮病女性多见,发病年龄较早,皮肤镜、皮肤CT和皮肤组织病理检查可辅助诊断。虽然该文的黑色丘疹性皮病与国外报道的是同一个病,但这是一个形态学命名,在中国人该病皮损形态上存在种族性差异,如仍延用黑色丘疹性皮病的形态学命名怕有不妥,建议命名为"青年型脂溢性角化病"。新命名有益于中国医生提高对该病诊断的接受度,从而提高该病诊断的准确率。
李巧飞彭晓明曾抗彭学标后桂荣沈静王芳韩建德陈晓红曹光玲
关键词:皮肤镜皮肤组织病理
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九例临床病理及免疫表型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分析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SPTL)的临床及组织病理表现、免疫表型、治疗和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SPTL患者的临床与实验室资料,完善相关病理及免疫组化标记,并随访。结果 9例患者中8例表现为多发皮下结节和肿块,主要累及下肢(8例)和躯干(6例),7例伴发热。3例行全身PET-CT,7例行骨髓穿刺,未见皮肤外内脏系统肿瘤,均不伴噬血细胞综合征。皮肤组织病理示异形单个核细胞核大、深染,主要浸润皮下脂肪组织,围绕单个脂肪细胞呈环状排列,真皮层附属器和血管周围可见肿瘤细胞浸润(5/9例)。免疫表型示9例肿瘤细胞表达βF1、CD3、CD8,8例表达粒酶B和T细胞胞内抗原1(TIA-1),均不表达CD4、CD20、CD30、CD56。5例接受化疗(1例儿童和1例产后妇女),1例儿童接受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随访8例治疗后均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结论 SPTL来源于α/β T细胞,组织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有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旷翠娥李巧飞曹光玲韩建德陈小红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脂膜炎皮下组织
并发下肢巨大溃疡的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及家系调查
2016年
报告1例并发巨大溃疡的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并对其家系进行调查。患者男,22岁。7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红斑,伴烧灼样疼痛,运动或局部温度升高时症状明显,赤足接触地板、吹风扇或凉水浸泡后可缓解,1年前患者因使用冰水长时间浸泡后出现双下肢肿胀和巨大溃疡。患者家族中先后有25人出现类似疾病。结合其临床发病特点和家族史,诊断为原发性红斑性肢痛病,予以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
李巧飞彭学标于娜莎曾抗
关键词:溃疡家系调查
汗管瘤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研究汗管瘤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图像特征,为临床汗管瘤的诊断提供一种无创的、快速的检测方法。方法收集临床表现典型的眼睑型汗管瘤患者,对皮损进行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分析其图像特征,并与汗管瘤的组织病理学表现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真皮浅、中层扫描可见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高折光物质,高折光物质周围有1~2层明暗相间的结构环绕。图像特征与汗管瘤组织病理表现能很好地对应。结论反射式共聚显微镜检查能反映出汗管瘤患者病变皮损的微解剖结构,能为汗管瘤的诊断提供有力的客观依据。
郑新瑶李巧飞王琦曾抗后桂荣
关键词:汗管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