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好斌

作品数:11 被引量:31H指数:2
供职机构:太原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文化科学生物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地球化
  • 2篇地球化学
  • 2篇地质
  • 2篇盆地
  • 2篇盆地西缘
  • 2篇沁水盆地
  • 2篇线性体
  • 2篇成矿
  • 2篇成矿预测
  • 1篇地层
  • 1篇地球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地球科学
  • 1篇地质特征
  • 1篇地质体
  • 1篇断裂带
  • 1篇新生代
  • 1篇形成环境
  • 1篇旋回
  • 1篇岩石

机构

  • 11篇太原理工大学
  • 6篇山西省地质调...
  • 1篇国土资源

作者

  • 11篇李好斌
  • 3篇魏荣珠
  • 3篇张廷
  • 2篇刘东娜
  • 2篇杨俊才
  • 2篇王媛媛
  • 2篇郭琳
  • 1篇豆贯铭
  • 1篇宋晓夏
  • 1篇徐永
  • 1篇廉凯龙
  • 1篇张兆琪
  • 1篇樊行昭
  • 1篇房晓红
  • 1篇白晋峰
  • 1篇李嵩

传媒

  • 3篇煤炭技术
  • 2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河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地质教育
  • 1篇西部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被引量:17
2017年
对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构造演化的认识,是探讨华北陆块演化、破坏等科学问题的基础。在中新生代期间,不论是岩石圈的差异演化、构造体制转换、岩浆活动,还是地貌反转,位于华北陆块中心部位的山西地区总是处于过渡带的位置。该地理位置说明了该区在华北陆块演化研究中的重要性。在近年1∶5万、1∶25万区域地质调查成果及以往研究资料的基础上,以中生代区域性断裂、新生代汾渭裂谷及山体隆升为主要研究内容,探讨山西隆起区中新生代岩石圈从增厚到减薄、构造体制从挤压到伸展转换,以及随华北陆块一起经历地貌格局从东高西低到西高东低转换的构造演化进程。研究认为,山西地区中新生代构造体系的发育从属统一的区域动力学环境,周边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深部软流圈变化:软流圈下沉,岩石圈则相对增厚,地壳垂向伸展,横向收缩;软流圈上涌,岩石圈相应减薄,地壳水平伸展。软流圈的变化对该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变形、沉积格局、岩浆活动等方面起着控制作用。
魏荣珠李好斌徐朝雷张兆琪刘成如
灵丘线性体定量分析与成矿预测被引量:1
2017年
选用Landsat7 ETM+图像做数据源,进行预处理、741波段合成加强图像构造信息,以此进行线性构造解译。利用定量统计方法绘制出线性体强度图、密度图。依据研究区线性体异常高值区、地球化学异常和已知矿床(点)分布资料归纳分析,圈定出3个级别的7个成矿前景区。
王媛媛李好斌张廷郭琳
关键词:成矿预测
内蒙古乌尔图高勒庙埃达克质花岗岩地质特征及构造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为了确认乌尓图高勒庙岩体的岩石类型和构造属性,探讨该岩体的岩浆物质来源及其构造意义,笔者采用主量、微量稀土元素与地球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乌尓图高勒庙岩体具有高SiO2、Al2O3,低MgO,K2O含量较高,里特曼指数σ小于3等特点,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具LREE富集,HREE亏损,低Y、Yb,无Eu异常,高Sr、Sr/Y等特征。乌尔图高勒庙岩体是"C"型埃达克质花岗岩体,为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在中二叠世发生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同碰撞花岗岩,岩浆来源于增厚的玄武质下地壳岩石的部分熔融。对该岩体的研究,为古亚洲洋在晚古生代末期自西向东呈剪刀式逐渐闭合的观点提供了佐证。
廉凯龙李好斌刘东娜豆贯铭
关键词:地球化学同碰撞
大兴安岭克什克腾旗二叠系中统哲斯组岩石地层及形成环境
2023年
大兴安岭克什克腾旗二叠系中统哲斯组灰岩中发现牙形石化石,根据其常见分子Mesogondolella neoprolongata及Wardlawella jisuensis的形成时代,将哲斯组地层时代确定为中二叠世晚期。哲斯组一段地层中富含海相化石,平行层理、粒序层理发育,并具有粗砂岩—细砂岩—泥岩、细砂岩—泥岩—灰岩沉积旋回特点,表明是在扰动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哲斯组二段沉积环境从下向上逐渐减弱,并伴有凝灰质的出现,表明附近发生过火山活动,推断该区属活动型的沉积建造—大陆岛弧环境。哲斯组地层时代的确定及形成环境分析为大兴安岭地区上古生界岩石地层划分提供了新资料,对于进一步研究该区地层层序特征、地层格架及区域地层对比具有地质的重要意义。
徐永张磊李好斌张忠贾戈
关键词:哲斯组化石沉积旋回
马兰矿区煤层气开采区节理发育特征
2018年
通过对马兰矿区共轭节理进行测量统计及绘制玫瑰花图,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恢复了该地区中生代以来的三期构造应力场,其中以NNW-SSE向和近NE-SW向节理最为发育,同时作出了岩层中砂岩厚度与节理发育密度的负幂关系图。研究表明,马兰矿区的煤层气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张少宁李好斌刘东娜
关键词:煤层气节理构造应力场
突出区域地质特色 完善基地实践教学体系——对提高山西交城水峪贯地学教学实习质量的思考被引量:1
2013年
地球科学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其教学的特色,实践教学是地质学科重要的教学环节,对地学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充分利用太原理工大学交城水峪贯地学实习基地,进一步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区域特色,以达到提高实践教学的目的。
李好斌房晓红白晋峰
关键词:地球科学实践教学教学方法
灵丘南山中生代逆冲推覆构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5年
灵丘南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燕山造山带的西南端、唐河断裂带北段,空间展布与太古宙恒山陆缘火山弧岩基带南部边界大致吻合。逆冲推覆构造具有薄皮构造和厚皮构造共存的构造属性,主要由一系列近平行相间排列的褶皱和逆冲断层组成,沿其走向具有三种不同的组合型式,主要表现为前后陡、中间缓的叠瓦状构造,上盘运动方向总体指向SE,逆冲推覆构造主要变形发生在130.5-129.63 Ma。太白维山逆冲推覆构造运移距离不少于7 km,古路河逆冲断层仅500 m左右。逆冲后首次伸展构造变形破坏了逆冲推覆构造的连续展布,并造成了大规模的岩浆侵入活动及其伴生矿床的成生,新生代伸展构造变形以发育于逆冲推覆构造后侧为主,并利用其先存逆冲推覆构造薄弱带。
米会斌李好斌张廷李嵩
关键词:逆冲推覆构造褶皱控矿特征
线性体分形统计与蚀变信息提取在灵丘成矿预测中的应用
2016年
应用遥感技术对山西多金属成矿的灵丘地区进行成矿预测。选取ETM+影像,在图像预处理基础上进行线性体解译,利用分形理论求出全区及分段维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铁染和羟基蚀变。将研究区分成64个单元区,综合分析5个已知矿区地学信息,预测出8个成矿前景单元。
王媛媛李好斌郭琳张廷
关键词:分维蚀变信息提取
山西沁水盆地西缘寒武系碳酸盐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6
2020年
山西省沁水盆地寒武系碳酸盐岩出露规模可观,但对其沉积学、地球化学和古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却很少。笔者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对沁水盆地西缘寒武系进行了岩石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寒武系碳酸盐岩主要包括张夏组和崮山组灰岩及三山子组下部白云岩,属浅海台地相沉积,可分出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礁滩3种沉积相类型。自生元素(CaO、MgO)与陆源元素(SiO2、Al2O3和Fe2O3)变化范围较大,垂向上有2次升降旋回,反映沉积环境比较动荡;K2O含量较高,Na2O和Sr含量较低;ΣREE+Y总量较高,变化范围较广,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Ce和Eu呈弱负异常,标准化曲线呈略微左倾-平坦型,符合正常海相沉积的特点;δ^13C值在-1.96‰~0.41‰之间,为低负值到低正值,总体先升高后降低,δ^18O在-9.96‰^-5.33‰之间,总体自下而上呈阶梯状上升。相关地球化学参数指示研究区主要为海相咸水沉积,古海水温度属温暖的亚热带气候环境下的海水温度,总体上由暖到热再转冷,古气候经历了由相对潮湿-相对干热-相对潮湿的转变过程,古水深发生浅-深-浅的变化,古海平面出现了1次大规模的升降。古环境各要素间耦合关系较好,并对沉积相类型具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上述成果对沁水盆地及邻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研究和油气勘探,乃至对华北克拉通寒武纪古环境、古生物和古生态演化史的重建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郭晓强李好斌魏荣珠董挨管杜艳伟杨俊才
关键词:元素地球化学古环境寒武系沁水盆地
沁水盆地西缘寒武系-奥陶系三山子组白云岩碳氧同位素特征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21年
为了约束山西沁水盆地西缘地区寒武系-奥陶系三山子组白云岩成岩环境以及成因模式,对沁水盆地西缘王家湾剖面三山子组白云岩进行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的研究。结果表明:三山子组白云岩晶体形态变化大,包括微粉晶—中晶白云岩,局部粗晶;δ^(13)C和δ^(18)O变化幅度大,δ^(13)C由下到上呈降低趋势,反映1次高级别海退过程。根据岩石学和碳氧同位素的特征可将三山子组白云岩分为3类:A类集中于三山子组下部,岩性为粉—细晶白云岩,δ^(13)C均值为0.05%,δ^(18)O均值为-0.63%,形成于海退早期的近地表海底环境,属准同生交代模式,后期叠加了埋藏白云石化改造;B类集中在三山子组中部,岩性为细—中晶白云岩,局部粗晶,δ^(13)C均值为-0.1%,δ^(18)O均值为-0.68%,形成于埋藏环境,属埋藏白云石化模式;C类集中在三山子组上部,岩性为微粉—细晶白云岩,δ^(13)C均值为-0.34%,δ^(18)O均值为-0.61%,形成于海退晚期的大气淡水环境,属混合水白云岩化模式,后期叠加埋藏白云石化。结合前人研究,认为研究区三山子组白云岩的形成受海平面变化控制,白云岩化过程是多期次的,其成因机制具多样性与复杂性。
郭晓强李好斌魏荣珠董挨管杨俊才杜艳伟
关键词:碳氧同位素白云岩沁水盆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