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号宾

作品数:110 被引量:407H指数:14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6篇期刊文章
  • 40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1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9篇棉花
  • 20篇棉铃
  • 20篇棉铃虫
  • 19篇棉田
  • 19篇基因
  • 15篇天敌
  • 15篇害虫
  • 13篇基因棉花
  • 12篇瓢虫
  • 12篇棉蚜
  • 11篇捕食
  • 11篇草蛉
  • 10篇引物
  • 10篇转基因
  • 9篇生长发育
  • 9篇种群
  • 9篇棉区
  • 8篇抗虫
  • 8篇COI
  • 7篇多异瓢虫

机构

  • 108篇新疆农业科学...
  • 11篇莎车县农业技...
  • 9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新疆出入境检...
  • 2篇新疆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新疆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阿克苏地区农...
  • 1篇新疆林业科学...

作者

  • 110篇李号宾
  • 63篇丁瑞丰
  • 61篇王冬梅
  • 59篇刘建
  • 57篇李海强
  • 51篇徐遥
  • 40篇潘洪生
  • 37篇阿克旦·吾外...
  • 31篇汪飞
  • 27篇姚举
  • 14篇马祁
  • 13篇阿克旦
  • 12篇王剑
  • 9篇王锁牢
  • 9篇李广阔
  • 8篇王东
  • 8篇杨秀荣
  • 7篇吴孔明
  • 7篇郝彦俊
  • 6篇王伟

传媒

  • 34篇新疆农业科学
  • 7篇植物保护
  • 5篇中国生物防治...
  • 3篇棉花学报
  • 3篇新疆农业大学...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种子
  • 1篇生物技术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昆虫知识
  • 1篇昆虫学报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陕西农业科学
  • 1篇农药

年份

  • 4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7篇2020
  • 2篇2019
  • 11篇2018
  • 3篇2017
  • 6篇2016
  • 7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2篇2009
  • 5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7篇2005
  • 5篇2004
1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固体介质花粉、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固体介质花粉以及其制备方法和该固体介质花粉在转基因作物例如转基因棉花的生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所述固体介质花粉为用赤藓红B溶液浸泡采集的花粉使其染色并晾干后过筛而制得的红色粉末状花粉。使用所述固体介质花粉可...
刘建丁瑞丰李海强王冬梅王剑汪飞李号宾阿克旦徐遥宁新民孔捷朱家辉
文献传递
吡虫啉、氟虫腈对地老虎的室内毒力及田间防效被引量:5
2005年
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氟虫腈对黄地老虎的LD50分别为0.090 6和0.064 0 g/100g棉种.田间棉花苗期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氟虫腈等药剂对棉花出苗无不良影响.12%吡虫啉悬浮种衣剂以0.2~0.3 g/100 g棉种拌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地老虎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5%氟虫腈悬浮种衣剂以0.1g/100g棉种拌种处理棉花种子,对棉花苗期地老虎也具有一定的防效.
王锁牢郝彦俊李广阔王剑李号宾
关键词:有害生物化学防治吡虫啉氟虫腈地老虎室内毒力田间防效
新疆第二代棉铃虫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研究了新疆第二代棉铃虫在自然情况下对棉花的为害和防治指标。结果发现,蕾铃减少率(Y1)与百株虫口密度(x)间的关系为Y1=-33.9444+14.9663lnx;皮棉减产率(Y2)与百株虫口密度(x)间的关系为Y2=-89.7121+24.4342lnx;棉花受害后自我调节补偿能力有限。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出发。
李号宾马祁王锁牢汪飞
关键词:棉花棉铃虫
新疆南部棉区转Bt基因棉花对棉铃虫抗性的季节性变化规律被引量:5
2012年
采用ELISA检测和室内生物测定方法,测定6个转Bt基因棉花品种(系)不同生育期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及其对各世代棉铃虫的抗性水平。转Bt基因棉花叶片中的Bt毒蛋白含量总体上随着棉花生育期的推进而逐渐下降,6个品种(系)叶片的Bt毒蛋白含量子叶期最高,达1 210.03~1 733.15 ng/g,与子叶期相比,三叶期、七叶期、盛蕾期、花铃期、吐絮期Bt毒蛋白含量减少幅度为2.5%~96.0%。6个品种(系)对第4代棉铃虫幼虫抗虫性较低,毒杀效果仅为19.0%~41.3%。幼虫的校正死亡率逐代下降,各棉花品种对第4代幼虫的校正死亡率仅为12.0%~36.2%。
丁瑞丰李号宾刘建徐遥张永军阿克旦.吾外士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抗虫性BT毒蛋白棉铃虫
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表达时空动态研究被引量:19
2012年
为研究新疆北部地区转Bt基因棉外源杀虫蛋白时空表达规律,2009年和2010年以中棉所43、GK62、GK19和sGK321等4个转Bt基因抗虫棉为试验材料,利用ELISA技术对其不同器官的Bt杀虫蛋白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年度间不同转基因抗虫棉品种Bt杀虫蛋白时空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只是2年的Bt杀虫蛋白表达量不同,有些品种年度间差异明显;Bt杀虫蛋白含量因棉花器官的不同和棉花生育期的变化差异较大。各品种中Bt杀虫蛋白含量随棉花生育期的推进呈逐渐下降的趋势,以子叶期的子叶中的含量最高,子叶期、3叶期和7叶期的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明显高于现蕾期、开花期、结铃期和吐絮期的顶叶、蕾、花瓣和幼铃;棉蕾在现蕾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开花期和结铃期;花瓣在开花期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结铃期。在现蕾期,顶叶中的Bt杀虫蛋白高于棉蕾;在开花期,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顶叶,后者又高于花瓣;在结铃期,嫩叶与棉蕾中的Bt杀虫蛋白含量高于花瓣与幼铃。研究结果说明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的表达水平受棉花器官种类、棉花生育期、棉花品种和种植年份的影响。
王冬梅李海强丁瑞丰汪飞李号宾徐遥阿克旦.吾外士刘建
关键词:转BT基因棉花BT杀虫蛋白ELISA
一种适用于普通草蛉的扩繁方法及选用的装置
本发明公开一种适用于普通草蛉的扩繁方法及选用的装置,通过透气式采集装置在田间诱集普通草蛉成虫,使诱集后的普通草蛉成虫在合理的温度、光照、湿度下快速繁殖,在短时间内繁殖出大量的普通草蛉,能够保证每头雌性普通草蛉在7天内产卵...
阿克旦·吾外士丁瑞丰刘建张仁福潘洪生王伟李海强姚举李号宾刘海洋王冬梅徐遥
文献传递
转Bt Cry1Ac基因抗虫棉花外源基因漂移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转Bt Cry1Ac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规律,为转基因棉花生态安全性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014年在吐鲁番市和2015年在库尔勒市,利用小区试验种植转基因棉花,翌年利用卡那霉素抗性检测结合分子检测的方法检测外源基因的漂移。【结果】在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120 m均能检测到含有外源基因Cry1Ac。SGK321种子漂移率最大漂移率是向南方向距离转基因棉花小区边缘1 m处,漂移率为5%;GK19最大漂移率是向西方向达到了10.09%。以方向因素和距离因素建立Cry1Ac基因漂移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方向和距离对种子漂移都有显著影响(P<0.05),但方向和距离两个因子并不能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结论】转基因棉花外源基因漂移率受方向和距离的影响,但最终决定外源基因的漂移率,并不是方向和距离联合作用的结果。
李海强李号宾王冬梅汪飞丁瑞丰潘洪生阿克旦.吾外士刘建
关键词:基因漂移
一种昆虫标本采集用昆虫毒瓶结构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昆虫标本采集用昆虫毒瓶结构,包括下瓶体和上瓶体,所述上瓶体与下瓶体螺纹连接,所述上瓶体侧壁开设有放置口,所述放置口底部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放置口底部滑动连接有推动板,所述推动板通过推动机构与放置槽连接,...
丁瑞丰王冬梅李海强阿克旦·吾外士李号宾潘洪生刘建
文献传递
新疆北部棉区第二代棉铃虫危害损失与防治指标研究被引量:5
2000年
采用人为调整虫量梯度的方法 ,研究了新疆北部棉区二代棉铃虫在自然状况下对棉花的危害和防治指标。结果表明 :产量损失率 (Y)与百株虫量 (X)的关系为Y =1.9312 +0 .0 911X ,从经济学和生态学角度上 。
白山.哈吉泰郭文超何江李号宾阿克旦古丽孜娅
关键词:二代棉铃虫虫量
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的毒力效果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研究不同杀虫剂对新疆阿克苏地区绿盲蝽的毒力效果,为绿盲蝽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玻璃管药膜法,比较9种杀虫剂对阿克苏地区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结果】9种杀虫剂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作用均随着药剂浓度的升高而增强,其对绿盲蝽成虫的毒力效果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为丁硫克百威>毒死蜱>呋虫胺>氟啶虫胺腈>高效氯氟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噻虫嗪>阿维菌素;阿克苏地区不同采样点绿盲蝽种群对药剂的敏感性水平不同。【结论】在棉花花蕾期,可选用丁硫克百威、氟啶虫胺腈、呋虫胺作为目前防治该虫用的啶虫脒与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常规农药的替代药剂轮换使用,有效控制绿盲蝽发生和危害。
李海强王冬梅李号宾潘洪生丁瑞丰阿克旦·吾外士刘建
关键词:杀虫剂绿盲蝽室内毒力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