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572 被引量:3,015H指数:25
供职机构:温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401篇期刊文章
  • 150篇会议论文
  • 13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44篇医药卫生
  • 8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17篇麻醉
  • 91篇术后
  • 87篇小儿
  • 84篇手术
  • 74篇镇痛
  • 64篇芬太尼
  • 58篇姜黄素
  • 53篇缺血
  • 42篇脑缺血
  • 39篇灌注
  • 38篇老年
  • 37篇再灌注
  • 37篇病理
  • 35篇病理性
  • 34篇蛋白
  • 33篇疼痛
  • 33篇细胞
  • 31篇缺血再灌注
  • 29篇神经病
  • 29篇气管

机构

  • 317篇温州医学院附...
  • 187篇温州医科大学
  • 40篇徐州医学院
  • 25篇徐州医学院附...
  • 24篇温州医学院
  • 11篇华中科技大学
  • 6篇丽水市人民医...
  • 6篇绍兴市人民医...
  • 5篇余姚市人民医...
  • 5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复旦大学
  • 4篇苏州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4篇宁波市妇女儿...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3篇丽水市中心医...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3篇浙江大学医学...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566篇李军
  • 248篇连庆泉
  • 146篇曹红
  • 48篇上官王宁
  • 41篇张旭彤
  • 35篇黄志莲
  • 34篇曾因明
  • 22篇王怡鸾
  • 20篇刘华程
  • 20篇袁开明
  • 19篇黄葱葱
  • 19篇胡明品
  • 16篇李挺
  • 13篇樊理华
  • 13篇陈小玲
  • 12篇孟志艳
  • 11篇秦培顺
  • 10篇高萍
  • 10篇占恭豪
  • 10篇刘若海

传媒

  • 65篇中华麻醉学杂...
  • 3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4篇浙江医学
  • 20篇徐州医学院学...
  • 20篇实用医学杂志
  • 16篇中国临床药理...
  • 13篇临床麻醉学杂...
  • 13篇国际麻醉学与...
  • 13篇中国现代医生
  • 12篇国外医学(麻...
  • 11篇现代实用医学
  • 1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0篇温州医科大学...
  • 9篇中国应用生理...
  • 9篇海峡药学
  • 8篇浙江临床医学
  • 8篇中国病理生理...
  • 8篇2012第二...
  • 7篇中国药理学通...
  • 7篇2007年浙...

年份

  • 4篇2023
  • 13篇2022
  • 13篇2021
  • 13篇2020
  • 14篇2019
  • 21篇2018
  • 30篇2017
  • 31篇2016
  • 20篇2015
  • 30篇2014
  • 18篇2013
  • 29篇2012
  • 62篇2011
  • 27篇2010
  • 71篇2009
  • 47篇2008
  • 43篇2007
  • 19篇2006
  • 15篇2005
  • 12篇2004
5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纤维支气管镜联合超声定位喉罩在老年全身麻醉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9
2018年
目的比较可视化技术定位喉罩插管和气管插管应用于老年全身麻醉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0例老年全麻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Ⅲ级,随机分为两组,A组40例(气管插管组);B组40例(可视化定位喉罩组)。分别记录入室安静后5 min时(T0)、气管导管插入(喉罩)前即刻(T1)、插入后即刻(T2)、插入后3 min(T3)、拔除时(T4)、拔除后即刻(T5)、拔除后3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以及术后患者咽喉痛等并发症的发生率,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苏醒期呛咳、术后早期呕吐恶心、咽痛和声嘶等并发症情况并比较。结果 A组和B组皆能安全的完成手术,B组术中置入和拔除喉罩前后的MAP和HR无明显变化(P>0.05);A组拔除气管导管前后的MAP和HR有明显变化,较B组明显升高(P<0.05)。B组拔除喉罩时患者的呛咳、呕吐恶心以及术后咽喉痛的发生明显少于A组(P<0.05)。结论老年全麻患者使用超声联合纤支镜定位喉罩管理气道是安全可行的,与气管插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血液动力学平稳和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老年人手术全麻气道管理的应用。
严峰屠秀菊李军王浩杰杨鑫
关键词:可视化技术喉罩气道管理
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靶控输注喉罩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喉罩麻醉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在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择期行小儿短小手术患儿120例,年龄3—9岁,体重13—26kg,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级,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数字随机法分为3组,每组40例,应用专利小儿丙泊酚系统(连氏系统)效应室靶控输注,目标浓度分别为A组:2μg/ml;B组:3μg/ml;C组:4μg/ml,复合瑞芬太尼血浆靶控输注,起始浓度均为2ng/ml,行喉罩置人,若置人失败,以每次0.5ng/ml上调瑞芬太尼浓度至喉罩置入成功,记录不同瑞芬太尼浓度下各组喉罩置入成功的例数,将各组成功例数最多者分别设定为3个亚组(AR组、BR组、CR组),记录各亚组喉罩置入效果的满意率及相应瑞芬太尼浓度,开始手术。记录并观察相应瑞芬太尼浓度下患儿安静平卧时(T0)、瑞芬太尼给药后2min(T1)、喉罩置人即刻(T2)、切皮时(T3)、切皮后5min(T4)、切皮后10min(T5)和术毕时(T6)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和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A、B、C3组分别复合瑞芬太尼3.0.2.5、2.0n∥ml时喉罩置人成功例数最多(31例、AR组;31例、BR组;33例、CR组)。BR组喉罩置入效果的满意率最高(P〈0.05);T1~T5时点HR、MAP、BIS值组内比较,B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R组和C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组T’时点、CR组T3时点上述指标均大于BR组(P〈0.05或0.01)。BR组不良反应少于AR组和CR组(P〈0.05)。结论小儿短小手术应用连氏系统丙泊酚效应室3μg/ml联合瑞芬太尼血浆2.5ng/ml靶控输注,喉罩置入效果较好,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应激反应较小,并发症较少,临床效果较好。
刘华程李军杨博上官王宁蔡明阳连庆泉
关键词:丙泊酚瑞芬太尼靶控输注喉罩小儿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因素分析被引量:61
2008年
目的 分析影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因素。方法择期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33例,随机分为2组:静吸复合全麻组(G组,n=15)和脊椎-硬膜外麻醉组(E组,n=18)。术中收缩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的25%,Sp02≥95%。术后48h静脉输注0.001%芬太尼2ml/h镇痛。于麻醉诱导前、术后3h、6h、1d、3d时记录MMSE评分;采集颈内静脉血样,测定血清S-100β蛋白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计算麻醉诱导前MMSE评分的标准差,每例患者以麻醉诱导前评分为对照,术后评分与麻醉诱导前比较≥1个标准差时即判断发生POCD。根据术后3h有无POCD分为POCD组(A组)和无POCD组(B组)。结果E组术后3h时POCD发生率(22%)低于G组(67%)(P〈0.05)。与麻醉诱导前比较,G组和A组术后3、6h、1d时、E组和B组术后3、6h时S-100β蛋白和NSE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术后3h比较,4组术后其余时点S-100β蛋白浓度均降低,G组和B组术后3d时NSE浓度降低(P〈0.01);与G组比较,E组术后3h时NSE浓度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3h时S-100β蛋白浓度降低,术后6h时NSE浓度降低(P〈0.05或0.01)。结论 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行全身麻醉较行脊椎-硬膜外麻醉术后早期POCD发生率高,且与S-100β蛋白和NSE浓度的升高有关。
黄志莲李军连庆泉李兴旺朱丽丹
关键词:老年人关节成形术
背侧海马注射依托孕烯对痴呆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机制
目的:采用基底核注射鹅膏蕈氨酸(Ibotenic acid,IBO)法建立大鼠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观察背侧海马注射依托孕烯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CA3区GABAα1以及GAT1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
王斌马千史小婷曹红连庆泉李军
关键词:Γ-氨基丁酸
文献传递
术前和术毕儿童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用于术后镇痛的比较被引量:7
1998年
中枢敏感化是疼痛形成的重要机制之一,超前镇痛作为防止中枢敏感化形成的方法已应用于临床。本文旨在探讨术前和术毕儿童硬膜外腔注射吗啡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资料和方法择期ASA Ⅰ~Ⅱ级小儿骨科病儿60例,年龄6~10岁,行髋关节或股骨干手术。病儿均采用L_(2~3)硬膜外穿刺尾向置管,用1.2%利多卡因术中按需追加。随机选择20例在注射局麻药前20分钟经导管注入吗啡0.04mg·kg^(-1)
李军马正良曾因明
关键词:儿童吗啡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恢复期安静拔管的可行性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 探讨在Narcotrend监测下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恢复期安静拔管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2012年8月至2014年6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择期甲状腺手术的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成6组,于手术结束前半小时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0.4(M1组)、0.6(M2组)、0.8(M3组)、1.0(M4组)μg·kg-1·h-1,瑞芬太尼0.1 μg· kg-1·min-1(R组),对照组(S组)常规拔管,每组20例,各组均在Narcotrend指数(NI)值恢复至≥80时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并记录各组患者入室基础值(T0),手术结束前半小时(T1)及15 min(T2),停七氟烷(T3),拔管前(T4),拔管后1 min(T5)、5 min(T6)及10 min(T7)的心率(HR)、收缩压(SBP)、七氟烷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记录各组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及相关不良反应.本研究通过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及患者知情同意.结果 与T0相比,各M组T4~T7SBP、HR明显降低(均P<0.05),R组T6、T7 SBP、HR明显降低(均P<0.05);R组T6、T7 SBP,T4 ~T7 HR明显低于S组(均P<0.05).各M组在T4~T7 SBP、HR均明显低于S组及R组(均P<0.05).R组、M2~4组T2、T3的七氟烷MAC值较T1及S组明显减小(均P<0.05),M3[(19.1±2.8) min]和M4组[(20.6±4.1)min]苏醒时间较其他各组明显延长(均P<0.05).各M组和R组患者拔管期呛咳Ⅰ级+Ⅱ级的百分率明显高于S组(85%、85%、90%、95%、80%比45%,均P<0.05).结论 在Narcotrend监测下右美托咪定可安全用于高血压患者全麻恢复期安静拔管,但较大剂量右美托咪定可延长患者苏醒时间.
王怡鸾陈丽琼吴斌张旭彤朱纯纯李影朱开来李军
关键词:麻醉恢复期高血压呛咳
高迁移率族蛋白1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
高迁移率族(high mobility group box,HMGB)蛋白是由Goodwin等在1973年首先发现的,因其在电泳中迁移率高而得名。HMGB是HMG家族(包括HMGA、HMGB、HMGN)成员之一,2001...
周瑞李军曹红连庆泉
文献传递
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被引量:35
2018年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术后转归的影响。 方法择期行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60例,性别不限,年龄6~12岁,BMI〈24 kg/m2,ASA分级Ⅰ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罗哌卡因组(R组)和右美托咪定混合罗哌卡因组(DR组),每组30例。七氟醚麻醉下行超声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D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1 μg/kg右美托咪定(0.3 ml/kg),R组给予0.25%罗哌卡因0.3 ml/kg。记录苏醒时间,于苏醒即刻观察躁动的发生情况,记录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和运动神经阻滞时间、PACU镇静、镇痛药物用量、术后24 h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和PACU滞留时间,观察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结果与R组比较,DR组患儿苏醒即刻躁动发生率降低,感觉神经阻滞时间延长,PACU镇静、镇痛药物和术后24 h内补救镇痛药物曲马多用量减少,苏醒时间和PACU滞留时间延长(P〈0.05)。2组心动过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见其它围术期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促进七氟醚联合臂丛神经阻滞下上肢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患儿的术后转归。
黄葱葱连春微夏颖南洋李挺李军
关键词:臂丛神经传导阻滞
小儿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研究进展
<正>手术后恶心和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是麻醉和手术后最为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近年来,虽然对PONV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采取了众多预防措施,但PONV的...
王怡鸾李军连庆泉
文献传递
小儿全麻苏醒期躁动的防治进展
<正>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全麻术后苏醒期出现的一种较常见的并发症,表现为一种意识与行为分离的精神状态,临床表现为哭喊、无法安抚、手脚乱动、呻吟、语无伦次、定向障碍、类似偏执狂的...
罗宏李军连庆泉
文献传递
共57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