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辉

作品数:102 被引量:71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9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7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8篇关节
  • 17篇骨折
  • 13篇置换术
  • 12篇手术
  • 12篇脊髓
  • 12篇骨质
  • 11篇细胞
  • 11篇颈椎
  • 11篇康复
  • 11篇骨质疏松
  • 11篇关节置换
  • 9篇术后
  • 9篇髋关节
  • 9篇脊柱
  • 8篇全髋
  • 8篇骨质疏松症
  • 8篇股骨
  • 8篇干细胞
  • 7篇切除
  • 7篇后路

机构

  • 94篇华中科技大学
  • 8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三峡大学
  • 2篇湖北省新华医...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九江学院
  • 1篇湖北省中医院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黄石市中心医...
  • 1篇咸宁医学院附...
  • 1篇郧阳医学院附...

作者

  • 100篇李光辉
  • 66篇李锋
  • 36篇熊伟
  • 36篇夏仁云
  • 31篇方忠
  • 25篇陈安民
  • 23篇陈超
  • 15篇肖骏
  • 12篇廖晖
  • 12篇郭风劲
  • 7篇杜杏利
  • 6篇杨琴
  • 5篇方煌
  • 5篇王体沛
  • 4篇陈文坚
  • 4篇游洪波
  • 3篇王泰仪
  • 3篇王晋贤
  • 3篇何晓峰
  • 3篇常增林

传媒

  • 9篇中华物理医学...
  • 9篇中国矫形外科...
  • 6篇中国疼痛医学...
  • 5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康复
  • 4篇临床外科杂志
  • 4篇中华实验外科...
  • 4篇生物骨科材料...
  • 3篇医药导报
  • 3篇中国中医急症
  • 3篇华中科技大学...
  • 2篇微循环学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华中医学杂志
  • 2篇中国医学教育...
  • 2篇创伤外科杂志
  • 2篇实用医学进修...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1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12篇2006
  • 8篇2005
  • 11篇2004
  • 14篇2003
  • 6篇2002
10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神经肽在骨缺损不愈合中表达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神经肽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胫骨缺损不愈合和骨折愈合模型 ,术后第 1、3、7、14、2 1、2 8天取标本 ,进行组织学观察及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两种模型中神经肽 (CGRP、SP)的表达差异及变化。结果 组织学观察示骨缺损组骨折断端软骨细胞不能完成向骨细胞的转化 ,最终转化成纤维结缔组织而导致骨缺损不愈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神经肽在骨缺损组仍有表达 ,但与正常骨折愈合过程相比 ,表达量明显减少 (P <0 .0 1)。结论 神经肽对软骨细胞成熟及向骨细胞转化有一定影响。
王军海夏仁云李光辉
关键词:神经肽不愈合骨折愈合表达量软骨细胞组织学观察
外源性神经节苷脂对大鼠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探讨外源性神经节苷脂 (GM1)对大鼠脊髓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Allen’sWD技术制备脊髓损伤模型 ,96只大鼠随机分为 :假手术组、对照组和实验组 ,于损伤平面以下蛛网膜下腔置细塑料导管 ,实验组术后15min经导管注入GM1溶液 ,对照组注入等量生理盐水。用药后不同时间测定脊髓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丙二醛(MDA)浓度和兴奋性氨基酸 (EAA)的含量。伤后 2、 4周联合行为学评分 (CBS)观察实验动物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脊髓损伤后用GM1组 ,损伤脊髓组织MDA浓度和EAA含量明显降低 ,而SOD活性则显著升高。CBS评分明显降低。结论 :外源性GM1可拮抗脊髓损伤后的脂质过氧化反应 ,降低兴奋性氨基酸的毒性 。
蒋四清李光辉李锋陈超夏仁云
关键词:神经节苷脂脊髓损伤凋亡
局部注射类固醇等治疗颈肩腰腿痛
2002年
陈超王泰仪刘存俐李光辉杜杏利
关键词:颈肩腰腿痛局部注射类固醇针灸治疗
腺病毒介导转染hTGF-β_1基因的兔脂肪干细胞向软骨细胞分化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探讨腺病毒介导转染hTGF-β_1(Ad-hTGF-β_1)基因的兔脂肪干细胞(ADSCs)在体外定向诱导分化成软骨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含增加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基因)的腺病毒表达载体pAd-hTGF-β_1,经293细胞包装重组腺病毒后,感染第3代培养的兔ADSCs。将转染与未转染hTGF-β_1的ADSCs置于诱导培养液(CMM液)中行单层培养和包埋于藻酸钠微珠支架中行三维立体培养,定期观察细胞的大体形态学变化、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目的基因hTGF-β_1的表达及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软骨特异性细胞外基质蛋白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的表达。结果转染hTGF-β_1组的ADSCs在单层培养中呈现形态规则、多角型细胞增多、增殖能力明显增强;转染后7d与21d在三维藻酸钠微珠支架中培养的ADSCs的hTGF-β_1基因表达均明显升高,其RT-PCR结果与未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转染组的兔ADSCs分泌CollagenⅡ明显增多,转染后7d与21d的CollagenⅡRT-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均明显高于未转染组(P<0.01),并且转染组内其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Ad-hTGF-β_1基因修饰的兔ADSCs在体外不需外来生长因子诱导下能定向分化成软骨细胞,且其分化能力强,外来基因hTGF-β_1表达高、持续时间长,是理想的软骨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这也为转基因干细胞治疗软骨缺损提供理论依据。
方忠李锋游洪波熊伟李光辉
关键词:基因脂肪干细胞软骨细胞
三种腰椎结核手术方式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腰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3-02-2010-08收治的88例腰椎结核患者,其中23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简称前路手术组(A组);25例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后路内固定术,简称前后路联合手术组(B组);40例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简称后路手术组(C组)。随访8~24个月,平均15个月。通过记录和观察三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及手术前后的Frankel分级、Cobb's角、ESR值变化情况,进行相互比较分析。结果所有病例切口均I期愈合,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在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平均住院天数上,A/C、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三组术前术后的Frankel分级、Cobb's角及ESR值变化程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基础上,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结核与前路及前后路联合术式均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后路术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是一种安全可行、更方便的手术方式。
罗鹏方忠熊伟李光辉
关键词:腰椎结核手术方式
聚乳酸管引导性骨再生修复骨缺损的实验研究被引量:5
2003年
目的 观察可降解性材料膜管引导长管状骨骨再生的现象 ,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6 0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双侧桡骨中上段截去 15mm ,包括骨膜 ,造成骨缺损。左侧为实验侧 ,采用聚乳酸管桥接 ,制作长管状骨引导性骨再生动物模型 ,右侧骨缺损不做处理作为对照。 6 0只兔随机分为 2组 :A组 12只兔分别于术后 1、2、4、8、12、16周时摄X线片观察 ;B组 4 8只兔随机分为 6组 ,分别于术后 1、2、4、8、12、16周时处死取材 ,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 A组术后 1、2周时实验侧与对照侧无明显差异 ,实验侧 4周时有骨痂开始形成 ,16周时有 10例完成骨性连接、髓腔再通及板层骨改建。对照侧 4周时骨痂生长不明显 ,16周时无 1例愈合。B组实验侧 1周时即有骨及软骨再生 ,16周时在形态学特征、组织学特性方面均类似于正常骨 ,对照侧 16周时只在两截骨端有少量软骨细胞 ,缺损区为纤维组织充填。结论 聚乳酸管能够成功引导骨再生 。
李光辉李锋夏仁云陈超
关键词:骨再生聚乳酸管骨缺损
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早期负重训练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探讨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负重训练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57例 (65髋 )非骨水泥固定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 2组 ,术后即时负重组 (实验组 ) 2 8例 (3 2髋 ) ,术后第 1天即下地完全负重行走 ,并进行系统的功能锻炼 ;传统组 2 9例 (3 3髋 ) ,按传统术后第 3周开始部分负重 ,至术后 6周完全负重。2组于术后 3月和术后 2年分别进行临床和X线评价。结果 :术后 3个月实验组Harris评分与传统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术后 2年 2组在临床效果和X线评价方面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常增林李锋杜杏利李光辉陈安民夏仁云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
兔髓核细胞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髓核细胞的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研究体外新西兰大白兔髓核细胞(nucleuspulposuscells)与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stemcells,MSCs)共培养时,兔髓核细胞与大鼠MSCs直接和间接接触对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影响。方法DAPI(4',6-二咪基-2'-苯吲哚盐酸)标记原代髓核细胞后,分别与第三代MSCs按接触组和非接触组(Transwell培养系统)共培养。每隔24小时应用免疫荧光观察MSCs的形态学变化,并用RT-PCR方法检测II型胶原和可凝集蛋白多糖(Aggrecan)的表达。结果直接接触培养组中可见分化的MSCs形态和功能接近髓核细胞;非直接接触组的MSCs未见变化。结论髓核细胞与MSCs的直接接触,是诱导MSCs分化为髓核细胞的重要因素。
李锋李光辉陶凤华郭风劲许涛潘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髓核细胞共培养
降钙素对去势兔的人工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
2005年
目的探讨降钙素对去势兔的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的影响。方法将30只全髋置换(THA)模型的骨质疏松症雌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降钙素治疗,持续半年;所有动物术后24周处死,分别行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假体四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显示,实验组骨吸收指标Oc.No/Tb.Pm、ES/BS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1);假体四周骨量参数BV/TV及Tb.Th,实验组明显较对照组增多(P<0.01);成骨参数OV/BV、成骨细胞数量参数OB%及OB/1cm均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骨形成速率参数BFR(T)及%L.Pm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矿化沉积率MAR及矿化延迟时间ML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能抑制假体四周骨质的骨吸收,减少骨丢失,降低骨转化率;促进假体四周骨形成,增加骨量;改善假体四周骨微结构,提高骨质量。有利于提高假体四周骨质的生物力学性能,防止假体松动。
方忠李锋杨琴段军熊伟李光辉
关键词:降钙素假体组织形态计量学
综合康复治疗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并发症预防作用的分析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评价综合康复治疗在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早期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术前抽签法将90例TH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2组行THA后均给予常规治疗和相关处理,其中研究组给予综合康复治疗,而对照组给予一般程序化康复训练;分别于术后第1周、2周、12周和20周进行Harris评分,于术后第2周和12周观察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在术后各时间段Harri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于术后第2周和12周患者关节脱位、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以及术后第12周患者异位骨化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减少THA后早期并发症,其在THA围手术期的合理应用对预防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有积极作用。
王建超方忠李光辉熊伟肖骏郭风劲李锋
关键词:全髋关节置换术康复训练HARRIS评分并发症
共1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