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伯华

作品数:159 被引量:2,345H指数:26
供职机构:衡阳师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建筑科学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49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5篇经济管理
  • 27篇建筑科学
  • 23篇历史地理
  • 15篇环境科学与工...
  • 15篇文化科学
  • 6篇社会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政治法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5篇人居
  • 44篇人居环境
  • 33篇旅游
  • 33篇传统村落
  • 33篇村落
  • 27篇乡村
  • 18篇农户
  • 15篇乡村人居环境
  • 14篇城市
  • 11篇农村
  • 11篇聚落
  • 9篇饮水安全
  • 9篇农村饮水
  • 9篇农村饮水安全
  • 9篇景观
  • 9篇传统聚落
  • 8篇乡村旅游
  • 8篇城镇化
  • 7篇意愿
  • 6篇欠发达

机构

  • 132篇衡阳师范学院
  • 37篇华中师范大学
  • 19篇长沙学院
  • 11篇湖南师范大学
  • 9篇北京大学
  • 6篇华中农业大学
  • 5篇辽宁师范大学
  • 4篇安徽大学
  • 3篇西北大学
  • 2篇湖南大学
  • 2篇西安外国语大...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湖北省发展和...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长沙理工大学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九江学院

作者

  • 157篇李伯华
  • 70篇窦银娣
  • 40篇刘沛林
  • 20篇曾菊新
  • 10篇田亚平
  • 8篇刘传明
  • 8篇邓运员
  • 7篇胡最
  • 6篇陈佳
  • 5篇申秀英
  • 5篇杨森
  • 4篇刘春腊
  • 4篇罗文
  • 3篇郑文武
  • 3篇常昊
  • 3篇陈容
  • 3篇袁敏
  • 3篇彭姗姗
  • 2篇罗宇航
  • 2篇刘盛佳

传媒

  • 19篇衡阳师范学院...
  • 12篇资源开发与市...
  • 10篇经济地理
  • 8篇人文地理
  • 6篇华中师范大学...
  • 5篇地理科学进展
  • 5篇地理科学
  • 4篇地域研究与开...
  • 4篇湖南师范大学...
  • 4篇地理与地理信...
  • 4篇市场论坛
  • 3篇理论观察
  • 3篇中南林业科技...
  • 2篇资源科学
  • 2篇中国农村水利...
  • 2篇地理研究
  • 2篇农业经济问题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生态经济
  • 2篇热带地理

年份

  • 15篇2023
  • 21篇2022
  • 7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5篇2017
  • 9篇2016
  • 9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16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9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3篇2006
  • 4篇2005
1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制度约束下的乡村人居环境建设模式研究——以湖南省衡南县工联村为例被引量:11
2012年
优化乡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户生活质量,统筹城乡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资料,以湖南省新农村示范点——工联村为例,探索制度约束下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特征、困境与优化路径。在集体合作经营体制下,工联村人居环境建设在筹集资金、约束农户人居行为、改善基础设施、推进社会事业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制度优势,但也存在诸多困境。从4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路径,即鼓励制度创新,完善人居环境建设模式;优化村庄布局,规范农户居住行为;加快村庄整治,引导农户生活行为;整体营销村庄,扩大人居环境示范效应。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关键词:乡村人居环境
湖北省城市化水平分析
2005年
城市化是发展经济的有效途径,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通过对湖北省城市化水平进行分析,发现湖北城市化水平滞后,是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错位发展的原因,进而影响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只有打造湖北制造业基地,注重湖北工业化的质量,有层次、有重点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才能提高湖北城市化水平。
李伯华刘盛佳王文靖
关键词:社会保障体系制造业基地发展经济社会进步就业结构第三产业
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开发与利用被引量:3
2014年
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是当前旅游文化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新课题。其建设原则从技术层面来看,需确保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集成化、标准化和共享化;从知识层面来看,要保障旅游文化资源库建设的实用性、创造性和广泛性。其建设的逻辑思路可以归纳为方便学生、成长教师、优化教学、推动教改四个方面,也是我们开发和利用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的基本策略。
窦银娣李伯华
关键词:旅游文化学数字化教学资源课程改革
空间生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机制研究——以上甘棠村为例被引量:3
2022年
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空间秩序开始紊乱,人居环境也面临诸多不确定性。利用空间生产理论,剖析空间生产理论与人居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探索空间生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机制,结果表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主要从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制度空间三个方面演变,在生产过程中人居环境出现空间破碎化、均质化、过度资本化现象;空间生产视角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机制主要体现在多元主体的空间博弈深化演变的程度、资本循环加快演变的速度。通过空间生产理论探讨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演变机制,分析村落人居环境发展过程中的空间问题,可为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丁晓雨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关键词:传统村落人居环境
客家传统聚落景观基因识别及其地学视角的解析被引量:72
2009年
根据景观基因理念,借助聚落形态学的方法,遵循地学中的内在唯一性、外在唯一性、局部唯一性和总体优势性等原则,可以从民居特征、布局形态、主体性公共建筑、参照性环境因子、客家装饰、建筑脸面、建筑色彩、墙头造型等方面识别出客家传统聚落的景观基因特征,这与客家传统聚落的自然环境、客家精神、传统观念、历史文化交融、社会氛围等地学因子密切相关。
刘沛林刘春腊邓运员申秀英胡最李伯华
关键词:客家传统聚落
基于认知迁移理论的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创新研究——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被引量:3
2012年
野外实习是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加强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对于强化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意义重大。文章以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为例,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收集信息,分析了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将认知迁移理论应用于野外实习教学中,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创新的对策。
黄翅勤彭惠军李伯华
关键词:旅游管理专业野外实习教学
小农社会化:农户生产行为演变的一种解释——以湖北省红安县二程镇长岗村为例被引量:1
2012年
随着市场经济向农村社会的全面渗透,当今农户逐渐卷入或者融入到高度开放的社会化和市场化体系中。小农社会化为当今农户生产行为的演变提供了新的解释视角,农户的生产形态、生产空间和生产目的均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既是社会化小农理性选择的结果,也是导致农村不可持续发展的深层次的、根本的原因。因此,为了规避农户生产行为演变过程中的负面效应,应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弱化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加强公共财政转移支付,强化农村生态环境整治。
李伯华刘沛林窦银娣
关键词:社会化小农土地流转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湖南省为例被引量:4
2012年
通过构建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复合系统协调发展模型,对湖南省2000-2009年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指数和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湖南省"三化"发展水平取得长足发展,但整体协调度较低,处于勉强协调发展阶段,"三化"发展形势依然严峻。因此,应不断提升新型工业化发展质量,增强城镇人口吸纳能力和产业集聚能力,建立健全的现代农业市场体系,积极筹划联系与企业的长期合作战略等。
李伯华陈佳袁敏杨婷陈方圆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度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团队代表性成果
2020年
衡阳师范学院“人文地理学”团队主要围绕“传统聚落保护与乡村人居环境”和“地理信息技术与文化遗产数字化”等领域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近年,理论研究成果《家园的景观与基因——传统聚落景观基因图谱的深层解读》先后获得湖南省第十三届社会科学成果一等奖、全国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二等奖。
李伯华
关键词:人文地理学社会科学成果地理信息技术乡村人居环境基因图谱人文社会科学
传统聚落民居景观基因挖掘及形态量化研究--以衡阳市中田村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传统聚落民居作为区域传统文明的物质载体,反映了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关系,是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历史缩影,是宝贵的文化遗产。本文以中田村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引入数理量化方法,从“形—链—胞”三个层次,对整体平面布局、建筑街巷空间和民居单体形制进行景观基因识别和挖掘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形”的层面,平面整体布局呈团聚状,建筑立面层次较弱;②在“链”的层面,线形建筑空间尺度较小,凹凸变化小、界面密度大,但街巷连续性和围合感较好;③在“胞”的层面,民居单体多为天井围合型、硬山式、开窗少、墙体实的防御性住宅建筑。
袁佳利陈驰周秋月李伯华
关键词:传统聚落民居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