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辉

作品数:6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星际
  • 2篇星际介质
  • 2篇宇宙
  • 2篇宇宙线
  • 2篇超新星
  • 2篇超新星遗迹
  • 1篇星云
  • 1篇行星
  • 1篇行星状星云
  • 1篇巡天
  • 1篇银河宇宙线
  • 1篇运动学
  • 1篇团簇
  • 1篇消光
  • 1篇激波
  • 1篇功率谱
  • 1篇功率谱分析
  • 1篇高能
  • 1篇高能粒子
  • 1篇TEV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国...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藏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6篇朱辉
  • 5篇吴丹
  • 5篇田文武
  • 2篇崔晓红
  • 1篇张海燕
  • 1篇张海燕
  • 1篇陈天禄
  • 1篇田文武
  • 1篇杨嫒媛
  • 1篇张建立
  • 1篇苏洪全
  • 1篇高启

传媒

  • 2篇天文学进展
  • 2篇中国科学:物...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GASKAP大规模巡天天区中目标源查找工具的比较研究
2014年
在射电天文领域,SKA项目以及作为SKA早期项目如MeerKAT,APERTIF,ASKAP和中国的FAST的提出与建设很快就会将射电天文学带入一个海量数据产生的新时代.这些海量的数据需要研究者搜集、管理、处理分析和存储,计算机控制下自动分类筛选预处理迫在眉睫.寻找有效的方法在巡天收集的大量数据中来确定独特的源的模拟工作正在进行.针对GASKAP(ASKAP银道面谱线巡天项目)目前用到的源查找工具主要有Duchamp、Clumpfind、Seleavy等.我们比较几种工具找源的表现,以提高目标源查找的效率.
吴丹田文武朱辉
关键词:巡天
磁单极子探测的历史和现状
2021年
自1931年狄拉克提出磁单极子存在的理论猜想以来,磁单极子探测成为了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共同研究的重大课题.历史上曾经有人声称探测到磁单极子,但是没有获得可重复的实验结果.最近,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实验限制了磁单极子的质量下限约为0.5 TeV.当代还有许多大型地面/地下实验,如MACRO, IceCube, Auger等探测来自宇宙的磁单极子,获得了不同速度范围的磁单极子的流量上限.本文总结已有的磁单极子探测结果,并讨论利用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LHAASO项目探测磁单极子的可能性.最后,建议建造一个探测磁单极子的卫星或者空间站载荷.
周新霖田文武朱辉朱辉吴丹崔晓红张建立张少博雷贤欢程皓麟
关键词:磁单极子宇宙线
行星状星云测距的研究现状
2015年
行星状星云是研究恒星演化、星际介质与星系化学形成历史与演化等问题的重要探针。距离是行星状星云的基本物理参数,对研究其大小、光度、电离质量、形成率、空间密度和在银河系内的分布等性质至关重要。河内行星状星云距离的研究已有几十年历史,但其测距结果的准确性普遍偏低,仅有31颗距离的不确定度在20%内。概述了行星状星云测距的9种主要方法,即:三角视差法、星团成员法、膨胀视差法、分光视差法、红化方法、Na D线吸收法、中心重力法、统计方法、运动学方法。着重介绍运动学测距法,用于测量受银道面上消光严重或没有可观测中心星但射电较明亮的行星状星云距离,为将来进一步的测距工作提供参考。
杨嫒媛朱辉田文武吴丹
关键词:行星状星云测距方法
Geminga TeV晕周围星际介质的湍动特性
2024年
空间功率谱分析是研究星际介质湍动特性的常用方法。以此方法利用GALFA HI巡天数据分析Geminga附近一块中性氢云的湍动特性,其21 cm谱线积分亮温度图的空间功率谱符合幂律分布,谱指数为-4.0±0.1。与银河系内本地星际介质的功率谱(谱指数大于-3.0)相比,该云的功率谱较陡。分析陡谱的成因,排除了中性氢云在视线方向所取的速度宽度不足、云周围存在垂直于视线方向的有序磁场、能量传递过程中有损失等因素的影响。这个结果暗示Geminga周围可能存在一个区域,其内部湍动特性与银河系其他区域的湍动特性不同,进而导致了Geminga TeV晕中较低的扩散系数。
程皓麟朱辉陈天禄田文武崔晓红崔晓红吴丹
关键词:星际介质GEMINGA
米波射电观测研究银河宇宙线的分布和起源
2015年
100多年来,银河宇宙线的起源,传播,空间分布一直是宇宙线的研究重点之一,至今虽有巨大进展但仍远没有完全明白.近年来,射电,光学,X-ray和γ-ray的联合观测对我们了解银河宇宙线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它们已经给出的众多证据表明银河宇宙线很有可能主要起源于超新星遗迹的扩散激波加速.对高灵敏度Fermi银河弥散γ-ray数据的分析,使得我们对宇宙线在银河系内分布和组成的认识进一步加深.米波射电观测将有可能在银河宇宙线的空间分布和传播(通过电离氢区和行星状星云的吸收观测,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米波射电巡天),宇宙线的起源(超新星遗迹激波区域的观测,河外点源和脉冲星的闪烁,散射观测,Te Vγ-ray源在低能端的对应体的搜寻)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
朱辉田文武苏洪全吴丹
关键词:宇宙线超新星遗迹星际介质激波
利用红团簇星测定超新星遗迹距离
2022年
超新星遗迹(supernova remnants, SNRs)是星际介质的重要来源,是理解超新星爆发机制、银河系宇宙线的加速和星际介质中化学元素丰度的重要载体。对SNRs距离的准确测量能对遗迹的其他物理参数进行更好的约束。在目前已经证认的SNRs和新发现的SNRs候选体中,有约1/3的SNRs及候选体有比较可靠的距离测量信息。通常测量SNRs距离的主要方法有3种:运动学方法、Σ-D关系法、消光-距离法。近几年,基于消光-距离的测距原理,利用红团簇星作探针来测量SNRs距离的方法得到迅速发展并广泛应用。红团簇星是一类正处于He核燃烧阶段的小质量恒星,它们的绝对光度和本征颜色弥散小,很容易被识别出,故常被用来作为标准烛光进而测量天体的距离。介绍了目前SNRs测距的进展,总结了利用红团簇星测量SNRs距离的进展。
雷贤欢朱辉单素素张海燕张海燕
关键词:超新星遗迹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