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会娟

作品数:15 被引量:64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肝炎
  • 5篇乙型
  • 5篇乙型肝炎
  • 5篇衰竭
  • 5篇细胞
  • 5篇急性肝
  • 5篇急性肝衰
  • 5篇急性肝衰竭
  • 5篇肝衰
  • 5篇肝衰竭
  • 4篇慢加急性肝衰...
  • 4篇干细胞
  • 3篇血清
  • 3篇疗效
  • 3篇螺杆菌
  • 3篇慢性
  • 3篇间充质干细胞
  • 3篇骨髓
  • 3篇干细胞治疗
  • 3篇肝硬化

机构

  • 15篇中山大学附属...
  • 4篇广东省人民医...
  • 3篇广东省医学科...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深圳市宝安区...

作者

  • 15篇曹会娟
  • 14篇林炳亮
  • 7篇陈俊峰
  • 6篇高志良
  • 6篇张绍全
  • 6篇翁伟镇
  • 5篇熊静
  • 4篇林秋雄
  • 4篇陈仁
  • 4篇陈小苹
  • 3篇张静
  • 2篇梅咏予
  • 2篇彭亮
  • 2篇曾慧敏
  • 1篇于君
  • 1篇黄建荣
  • 1篇王培培
  • 1篇崇雨田
  • 1篇谢冬英
  • 1篇张耿林

传媒

  • 4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热带医学杂志
  • 2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新医学
  • 1篇国际病毒学杂...
  • 1篇中华实验和临...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感染状况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研究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肝硬化的关系。方法 (1)收集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肝组织各30例。(2)在微需氧环境(5%O2、10%CO2、85%N2),37℃培养肝脏组织中Hp。(3)免疫组化,肝脏组织均经常规脱水,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4)应用PCR扩增螺杆菌属16SrRNA基因及序列测定。结果 (1)所有肝组织培养均未见细菌生长。(2)免疫组化显示5例肝硬化组织中观察到Hp存在,检出率为16.8%。正常肝组织、慢性肝炎患者肝组织中未观察到Hp存在,与肝硬化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30例肝硬化标本有14例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织均无检出螺杆菌16SrRNA基因。肝硬化患者肝组织16SrRNAPCR扩增产物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肝硬化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硬化可能存在相关性。
陈仁陈小苹林炳亮曹会娟林秋雄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肝硬化RRNA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1年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肝细胞的分化及对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的修复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在肝硬化中的应用机制、干细胞的示踪技术及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肝硬化中的应用做一综述。
曹会娟林炳亮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肝硬化
短程地塞米松不能提高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生存率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评估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138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科标准治疗(SMT),其中35例患者在标准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通过外周静脉每天推注10 mg地塞米松,共3 d(DMT组),按照基线匹配原则选取35例为对照组(SMT组),随访12周。观察患者生存情况以及治疗不同时间点肝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SMT组及DMT组12周累计生存率分别为45.7%(16/35)、54.3%(19/35),P=0.654。2组患者入组后1、2、4、8、12周各时间点两组患者之间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总胆红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MELD评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肝肾综合症、电解质紊乱以及腹水6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40岁以上,MELD积分28以上以及肝性脑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小剂量地塞米松治疗早期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不能改善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年龄、MELD评分、肝性脑病是评估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张绍全雷姿颖陈俊峰曹会娟梅咏予林炳亮
关键词:地塞米松慢加急性肝衰竭乙型肝炎疗效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的短期疗效及对Th1/Th2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初步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治疗终末期肝病的短期疗效及其对Th1/Th2平衡的影响。方法 35例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患者分为两组,干细胞治疗(治疗组)13例,均采用内科综合基础上加用MSCs移植治疗;对照组22例,予以内科综合治疗。观察治疗前,治疗后2和4周的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与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等指标变化。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IFN-γ与IL-4的水平,分析Th1/Th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化指标及治疗组Th1/Th2的变化情况。结果 13例患者干细胞移植全部成功且未出现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治疗组后4周无死亡病例。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其中ALT、PT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LB、TBi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FN-γ均升高,其中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升高,而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干细胞治疗后IL-4下降。治疗组干细胞治疗后Th1/Th2较治疗前升高。结论 MSCs治疗乙型肝炎终末期肝病是安全有效的,对Th1/Th2轴可能有免疫调节作用,但其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于君彭亮林炳亮张耿林王培培曹会娟高志良罗光汉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终末期肝病
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不同时相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的疗效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探讨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合适时机。【方法】91例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患者分为两大组,干细胞治疗组45例,其中进展期12例,平台期33例;对照组46例,进展期13例,平台期33例。首要研究终点是比较12周不同组不同期患者生存状况;次要研究终点是观察干细胞治疗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不同时点的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6/12,50%)与对照组进展期患者生存率(6/13,46.2%)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02),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28/33,84.8%)较对照组平台期患者生存率(18/33,52.2%)高(P=0.0037)。在干细胞治疗组中,疾病进展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较疾病平台期患者12周累积生存率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09)。干细胞组平台期患者总胆红素(μmol/L)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97±124、-189±166,而进展期患者在2周、4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10±206、-10±2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2w=0.040;P4w=0.013)。平台期患者MELD评分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4.5、-12.5±5.1,而进展期患者在4、12周较基线变化分别为3.8±8.1、-4.7±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4w=0.000;P12w=0.005)。【结论】在慢加急性乙肝肝衰竭疾病平台期进行异体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翁伟镇陈俊峰梅咏予李建国曹会娟谢冬英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
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疗效及长期安全性观察被引量:7
2017年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在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应用的疗效及长期安全性。 方法本临床试验为开放性、前瞻性配对研究。选取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感染科住院的30例失代偿期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组),根据基线匹配3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干细胞组患者在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经肝动脉或门静脉行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5~10年。监测移植后48周内两组患者生物化学指标,观察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累积发生率。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HCC累积发生率采用生存分析Kaplan-Meier法计算。 结果干细胞组患者都能耐受骨髓采集和干细胞移植术,未观察到移植相关并发症。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水平下降,PT缩短,白蛋白升高,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降低。同对照组相比,治疗4周时干细胞组患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Z=2.188,P=0.029),ALT显著下降(Z=3.296,P=0.001)。干细胞组30例患者中,21例经肝动脉移植,9例经门静脉移植,移植后两组患者生化指标均较基线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中位随访时间6年,干细胞组2例患者死亡,对照组1例死亡(χ2=0.351, P=0.554)。干细胞组6例发生HCC(20.0%),对照组11例(36.7%),两组肝细胞癌累积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8, P=0.70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均未出现肝肾综合征。两组患者肝硬化并发症如自发性腹膜炎、肝性脑病、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162、1.071和1.071,P值分别为0.688、0.301和0.301)。 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应用于失�
曹会娟张绍全翁伟镇陈俊峰熊静张静彭亮高志良林炳亮
关键词:肝硬化骨髓干细胞
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一例
2020年
成人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临床罕见,临床表现多不典型,可累及多个脏器,病情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而且病死率高。现报道1例伤寒继发噬血细胞综合征患者的诊治经过,通过结合其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肥达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动态监测结果而确诊,在有效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依托泊苷并环孢素A,治愈伤寒和控制噬血细胞综合征,随访1年病情无复发。
陈慧基曹会娟许镇周宇麒赖菁
关键词:伤寒继发
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初步探讨其在肝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收集正常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各12例,分别等量混匀为两组样本,去掉血清中的白蛋白和IgG。取血清各300μg与水化液充分混合,双向凝胶电泳,实验重复3次,银染,图像分析,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点,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2)应用该模式图谱盲法对13例慢性肝脏疾病患者和10名健康人进行验证。结果筛选出两组间差异表达的蛋白点共38个,对表达量差异5倍以上的11个蛋白点进行分析,构建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标准模式图谱。盲法分析示敏感性为92%,特异性90%。结论早期肝癌患者血清2-DE蛋白质图谱与健康人有一定差异,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及其特定组合构成有望成为早期肝癌诊断与判定预后的模式图谱。
陈仁陈小苹林秋雄林炳亮曹会娟
关键词:早期肝癌血清蛋白质组
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影响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患者30天预后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铜蓝蛋白(Ceruloplasmin,CP)水平评估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的1 751例HBV-ACLF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30 d的生存状况将患者分为生存组(n=1 220)和死亡组(肝移植患者归入死亡组,n=531)。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估CP对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预测价值,并按CP临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Log-rank法对两组进行生存曲线分析。结果 Cox风险回归结果显示,CP、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为HBV-ACLF患者30 d天预后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或<0.01),而年龄、血白细胞、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血肌酐、HBV DNA、肝肾综合征及肝性脑病为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CP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570(95%CI 0.540~0.599,P<0.01),MELD评分和MELD-Na评分的AUC分别为0.783(95%CI 0.759~0.807,P<0.01)和0.774(95%CI 0.750~0.798,P<0.01)。与MELD评分、MELD-Na评分相比,单因素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价值较低(P<0.01)。CP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的临界值为0.173 g/L,其敏感度为69.4%,特异度为41.6%,按临界值将患者分为<0.173 g/L组和≥0.173 g/L组。<0.173 g/L组患者的30 d累积生存率低于≥0.173 g/L组(χ2=17.75,P<0.01)。结论血清CP水平对于预测HBV-ACLF患者30 d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陈俊峰翁伟镇彭晓华张静熊静张绍全曹会娟高志良黄建荣黄建荣
关键词:肝炎乙型慢加急性肝衰竭铜蓝蛋白预后
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相关基因16SrRNA的检测被引量:9
2010年
目的对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螺杆菌(Hp)基因16SrRNA进行检测,了解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Hp感染状况,进一步揭示Hp感染与慢性肝脏疾病的关系。方法(1)收集肝穿活检和手术治疗肝脏组织标本,其中正常人、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患者肝组织各30例,经病理证实。(2)应用PCR扩增Hp16SrRNA基因及测定序列。结果肝组织16SrRNA基因PCR扩增产物经1%琼脂糖凝胶电泳,于紫外检测仪下均可见16SrRNA基因阳性扩增带为109bp;18例原发性肝癌标本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60.0%;14例肝硬化标本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阳性率47%;正常人、慢性肝炎组均无检出检出Hp16SrRNA基因。肝组织螺杆菌16SrRNA测序对比分析,与Hp16SrRNA片段的基因有98.8%同源性。结论慢性肝脏疾病患者肝组织中存在Hp,Hp感染与肝癌可能存在相关性。
陈仁陈小苹林秋雄林炳亮曹会娟
关键词:慢性肝炎肝肿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