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丹

作品数:14 被引量:31H指数:3
供职机构: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沈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帕金森
  • 6篇帕金森病
  • 6篇小胶质细胞
  • 6篇胶质
  • 6篇胶质细胞
  • 5篇多巴
  • 5篇多巴胺
  • 4篇多巴胺能
  • 4篇神经元
  • 4篇胺能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多巴胺能神经...
  • 3篇能神经
  • 3篇能神经元
  • 2篇蛋白
  • 2篇毒性
  • 2篇运动症状
  • 2篇症状
  • 2篇神经毒

机构

  • 12篇中国医科大学...
  • 7篇沈阳市第四人...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市友谊医...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美国加州大学

作者

  • 14篇曹丹
  • 9篇任艳
  • 7篇罗晓光
  • 4篇魏玲
  • 3篇李晓红
  • 2篇娄凡
  • 2篇方慧娟
  • 2篇任占秀
  • 1篇孙亚南
  • 1篇高超
  • 1篇樊莉莉
  • 1篇张红雷
  • 1篇刘立娇
  • 1篇曲艳
  • 1篇任思婳
  • 1篇谭晓琳
  • 1篇何志义
  • 1篇张雪
  • 1篇张熙悫
  • 1篇沈雪莉

传媒

  • 2篇医学与哲学(...
  • 2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微循环学杂志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西部医学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生
  • 1篇中国现代药物...
  • 1篇癫痫与神经电...
  • 1篇系统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佛波酯诱导小胶质细胞发生癌基因诱导老化
曹丹任艳罗晓光
一种心血管内科吸氧用鼻塞固定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心血管内科吸氧用鼻塞固定装置,包括卡管,卡管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底板的中部开设有导向槽,导向槽的内壁设置有支撑杆,导向槽的两侧设置有焊接在支撑杆上的挡板,支撑杆的一端焊接有移动...
方慧娟曹丹马冬杰王丹妮
帕金森病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变化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akinson disease,PD)患者粪便微生物菌落组成及变化。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0年7月期间就诊中国医科大学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帕金森患者(PD组)20例为研究对象,其20名配偶作为健康对照组(HC组),采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2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其健康配偶粪便中的微生物菌落进行分析。结果Alpha多样性分析中,PD组Chao1多样性指数(1114.556±315.308)、Observed species指数(959.885±294.012)、Shannon指数(6.357±0.928)、Simpson指数(0.928±0.063),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9、2.666、3.419、2.491,P<0.05)。在门水平上,PD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及变形菌门相对丰度明显高于对照组,而PD组厚壁菌门相对丰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属水平上,PD组中监测到18种显著升高的肠道菌群(P<0.05)。结论PD患者粪便微生物群生态失调,阐明粪便微生物菌落的差异将有助于提高我们对PD发病机制中微生物群的理解。
曹丹魏玲李晓红
关键词: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发病与小胶质细胞老化关系的探讨被引量:1
2012年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中老年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小胶质细胞(MI)的慢性炎症反应有关。老化的MI通过释放炎症介质导致多巴胺(DA)神经元大量死亡,帕金森病临床发病。因此澄清MI老化的原因对于了解PD发病及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任占秀曹丹罗晓光任艳
关键词:帕金森病小胶质细胞
刀豆蛋白A对帕金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泌IL-10和IFN-γ的作用
2012年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经刀豆蛋白A(Co-nA)诱导培养后分泌白介素-10(IL-10)和干扰素-γ(IFN-γ)的能力。方法:23例PD患者分为早中期组(12例)和晚期组(11例),24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离各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并用ConA诱导刺激。采用ELISA分别检测各组培养上清液中IL-10和IFN-γ含量。结果:对照组和早中期组PD患者经ConA诱导培养的PBMC分泌IL-10水平显著高于普通培养(P<0.05);晚期组分泌IL-10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早中期组(P<0.01)。各组PD患者PBMC分泌IFN-γ水平ConA培养比普通培养都有升高,早中期组最高(P<0.01);PD早中期组ConA培养的PBMC分泌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晚期组(P<0.01)。结论:刀豆蛋白对PD患者PBMC分泌IL-10和IFN-γ有促进作用;免疫机制在PD发病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曹丹李晓红任艳
关键词:单个核细胞分泌IFN-ΓIL-10刀豆蛋白A外周血多巴胺能神经元
不同亚型帕金森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评价不同亚型的原发性帕金森病(PD)患者睡眠质量,分析PD睡眠障碍的临床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帕金森病专病门诊连续就诊和住院的原发性PD患者共107例,分为震颤为主型(47例)和姿势异常步态障碍(PIGD)为主型(60例),以直接会见方式采用帕金森睡眠量表(PDSS)、爱泼沃斯思睡量表(ESS)、统一帕金森评定量表-运动检查(UPDRSⅢ)、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其睡眠状况、运动功能、抑郁及认知功能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 PIGD为主型PD患者帕金森睡眠量表总评分(115.72±19.28)显著低于震颤为主型PD患者(125.28±13.68)(P=0.003)。在各项的比较中,两组在夜间睡眠情况(PDSS-1)、入睡困难(PDSS-2)、睡眠维持(PDSS-3)、夜尿情况(PDSS-8)、肢体疼痛(PDSS-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项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两组快速动眼睡眠期行为障碍(RB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4),而两组白天过度嗜睡(EDS)状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PIGD为主型PD患者睡眠障碍与UPDRSⅢ、抑郁及左旋多巴日剂量相关,而与H-Y分期、EDS、MMSE、不宁腿综合征(RLS)及病程等无显著相关;震颤为主型PD患者睡眠总质量与H-Y分期及MMSE总分相关,而与其他因素均无明显相关。结论 PIGD为主型较震颤为主型PD患者更易出现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快速动眼睡眠行为障碍、入睡困难、片段睡眠、夜尿症、夜间肢体疼痛等,可能与PD不同亚型的临床异质性相关。
娄凡曹丹罗晓光任艳
关键词:帕金森病睡眠障碍
老化小胶质细胞影响多巴胺能神经元存活率的研究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化小胶质细胞(MI)对损伤神经元细胞生存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大鼠脑MI和传代培养PC12,制备损伤PC12, MI老化相关β-半乳糖苷酶(β-gal)染色鉴定,将过度活化后的MI及转移筛网移入生长有受损的PC12细胞内的培养板内,实验分为三组:(1)空白对照组:培养的PC12细胞,未给予任何处理药物;(2) PC12+老化MI组:PC12与老化MI共育;(3)鱼藤酮PC12+老化MI组:鱼藤酮损伤PC12后与老化MI共育。流式细胞仪检测PC12细胞凋亡率。结果β-gal染色结果显示, PMA刺激MI组蓝染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空白对照组为分化期PC12细胞,胞体呈梭形或者三角形贴壁生长;PC12+老化MI组和鱼藤酮PC12+老化MI组细胞形态变得不规则,突起结构逐渐消失或者变短,细胞体积逐渐变小,变圆。PC12+老化MI组和鱼藤酮PC12+老化MI组的细胞凋亡率均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鱼藤酮PC12+老化MI组的细胞凋亡率最高。结论老化MI可对PC12细胞具有神经毒性作用。
曹丹任艳罗晓光魏玲
关键词:佛波酯小胶质细胞神经毒性
中国林县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症状调查被引量:4
2013年
调查中国林县PD患者非运动症状发生状况。对中国林县PD患者和对照人群进行痴呆诊断、运动功能损害评估及其他非运动症状,包括便秘、抑郁、焦虑、睡眠评估。PD患者MMSE平均分为19(15.00~22.50)分,正常对照人群MMSE平均分21(17.25~24.00)分。两组人群时间定向和MMSE总分两组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D患者抑郁自评分数平均为(39.43±7.95)分,正常对照人群平均分数为(33.34±9.36)分,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PD患者焦虑患病率(43.3%),与对照人群间差异不显著。38.81%PD患者便秘,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D患者常见非运动症状,以认知功能损害、抑郁、焦虑、便秘为主要表现。
刘颖曹丹曲艳张琳乔友林范金虎
关键词: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抑郁便秘日常生活能力
丁基苯酞对老化的小胶质细胞诱导多巴胺能神经元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dl-3-丁基苯酞(NBP)衰老的小胶质细胞诱导的帕金森病细胞模型中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小胶质细胞原代培养和PC12细胞株的传代培养法,佛波酯诱导小胶质细胞异常活化,不同剂量的NBP预处理PC12细胞,然后加入低剂量鱼藤酮以建立与衰老小胶质细胞共育系统,模拟帕金森病体外细胞模型,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PC12细胞形态,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PC12线粒体膜电位及细胞内活性氧监测,Annexin V-PI双染法监测PC12凋亡。结果与正常组相比,老化小胶质细胞共育的PC12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细胞内ROS生成增多(P<0.01),而0.01~100μM的NBP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这一变化。结论NBP通过抑制线粒体通透性、减少氧化应激等机制来降低PC12细胞凋亡,对神经元起保护作用。
曹丹李晓红任艳罗晓光魏玲
关键词:丁基苯酞小胶质细胞多巴胺能神经元帕金森病
基于常规检测生物标志物应用探索因子分析法构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猝死风险预测模型的研究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常规检测生物标志物应用探索因子分析法构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发生猝死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4月1日至2018年4月1日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280例,依据随访结果有无猝死将基线资料分为猝死组和非猝死组。收集入院患者的基线资料及研究指标,并对所有患者入院后第2天进行常规血液检测。应用探索因子分析法(EFA)和COX比例回归模型建立冠心病风险预测模型。结果入选患者280例,发生猝死者6例,未猝死者274例。两组的年龄、高血压病史、心力衰竭史、Killip分级及RDW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分析显示,Killip分级与RDW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探索因子分析结果显示,KMO为0.891,偏相关很弱,Bartlett球形检验P=0.000,表明适于因子分析。结论Killip分级及RDW为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发生猝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方慧娟崔东勤曹丹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KILLIP分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