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军
- 作品数:13 被引量:116H指数:7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一种土壤侧渗量的自动测量系统和方法
- 本发明披露了一种土壤侧渗量的自动测量系统和方法,系统包括:侧渗测量装置通过三通管接与渗滤液储管连接的渗滤液收集管,埋在土壤单侧不同土深的渗滤液收集管获取的土壤侧渗水通过三通管接流入渗滤液储管,由水位传感器将实时测得的渗滤...
- 张晴雯赵军杨正礼张爱平易军
- 文献传递
- 土壤氮素流失原位吸附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壤吸附装置,特别是土壤氮素流失的原位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包括下端为楔形的采样管,其特征在于采样管的中部开有孔(3),在采样管的下部放置有装有离子交换树脂的树脂袋。本实用新型具有操作简单、简易实用、价格低廉...
- 王永生杨世琦杨正礼王世荣赵天成易军
- 文献传递
- 宁夏黄灌区灌淤土水力参数研究被引量:7
- 2011年
- 对宁夏黄灌区灌淤土水力参数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原状土与扰动土饱和导水率变化范围分别为10-100 cm/d和3-50 cm/d。原状土饱和导水率随土壤剖面变化规律与扰动土一致: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饱和导水率呈现高低往复变化。原状土和扰动土的饱和导水率受粘粒含量、密度、孔隙度影响较大,受有机质含量影响较小。原状土饱和导水率较扰动土大,约为扰动土的2-5倍,且变异性也大于扰动土。各土层水分特征曲线总体趋势是一致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壤水吸力增加逐渐下降,当吸力高于一定值时,土壤含水率基本稳定,粘粒含量对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影响较大。各土层水分扩散率变化范围为1.0×10-3-6 cm2/min,上层土体水分扩散率远小于下层土体。各土层水分扩散率(D)与土壤体积含水率(θ)皆呈指数函数变化。土壤粘粒含量、土壤孔隙度、土壤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对土壤水分扩散率均有一定影响。
- 易军尚三林杨正礼吴海卿马克星朱东海张晴雯
- 关键词:灌淤土饱和导水率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分扩散率
-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N_2O排放特征被引量:21
- 2011年
-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高产区过量施肥现象十分突出,氮肥过量施用引起土壤氮素盈余,导致N2O排放量增大,由此引起的温室效应引起广泛关注。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研究黄河上游灌区稻田不同施肥处理下N2O排放特征。试验设置5个施肥处理,包括常规氮肥30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300和N300-OM代表;优化氮肥240 kg/hm2下单施尿素和有机肥配施2个处理,分别用N240和N240-OM代表;对照不施氮肥用N0代表。试验结果得出,灌区水稻生长季稻田土壤N2O排放主要集中在水稻分蘖前及水稻生长的中后期,稻田氮肥施用、灌水及土壤温度的变化对N2O排放通量影响较大,不同处理水稻各生育阶段N2O累积排放量与稻田土壤耕层NO-3-N含量动态变化显著相关。稻田N2O排放不是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氮素损失的主要途径,但灌区稻田N2O排放的增温潜势较大;稻田氮肥过量施用会显著增加N2O排放量,在相同氮素水平下,有机肥配施会显著增加稻田土壤N2O的排放量(P<0.01)。优化施氮能有效减少灌区稻田水稻生长季N2O排放量。稻田不同处理的水稻整个生长季土壤N2 O排放总量为2.69—3.87 kg/hm2,肥料氮通过N2 O排放损失的百分率仅为0.43%—0.64%。在灌区习惯灌水和高氮肥300 kg/hm2时,N300-OM处理的稻田N2 O排放量达3.87 kg/hm2,在100 a时间尺度上的全球增温潜势(GWPs)为20.76×107 kg CO2/hm2;优化施氮240 kg/hm2水平下,N240和N240-OM处理的N2O累计排放量较N300-OM处理,分别降低了1.18 kg/hm2和0.57 kg/hm2,在100 a尺度上每年由稻田N2 O排放引起的GWPs分别降低了6.33×107 kgCO2/hm2和3.06×107 kg CO2/hm2。
- 张惠杨正礼罗良国张晴雯易军杨世琦陈媛媛王明
- 关键词:稻田氮肥施用N2O排放
-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浓度变化与迁移特征被引量:7
- 2011年
- 过量施氮与不合理灌水是农田面源污染加剧的主要原因。为了寻求较优的水氮管理模式以促进农业生产和减少农田退水对黄河水体的污染,在宁夏引黄灌区典型稻田中开展了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氮素迁移转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水氮条件下稻田田面水NH4+-N与NO3--N浓度伴随施肥出现明显峰值,NO3--N峰值出现时间较NH4+-N晚,且变化较平缓。3次追肥时期和整个生育期田面水NH4+-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和灌水量都呈显著相关,田面水NO3--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灌水量相关性不显著。稻田30 cm与60 cm深度的直渗水NH4+-N浓度受施肥影响较大,与田面水NH4+-N浓度变化规律相似,90 cm处直渗水NH4+-N浓度峰值出现较为滞后,且浓度较上层土体低,120 cm处直渗水NH4+-N浓度大体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整个生育期直渗水NH4+-N平均浓度与施氮量呈显著相关,仅30 cm处NH4+-N平均浓度与灌水量呈负相关,其他土层深度不显著。30 cm与60 cm直渗水NO3--N浓度在首次灌水后急剧下降,在施肥后有较小幅度上升,90 cm与120 cm直渗水NO3--N浓度下降缓慢,仅30 cm处NO3--N平均浓度与施肥量显著正相关。总的结果表明减少施肥或灌水均可达到减少农田氮素淋失的目的。
- 易军张晴雯杨正礼
- 关键词:引黄灌区稻田田面水NO3--N
- 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迁移特征研究
- 农田退水污染正逐渐成为影响引黄灌区水质安全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农田退水中氮素对引黄灌区水质造成污染的问题,本文通过室内模拟实验与大田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宁夏引黄灌区灌於土氮素迁移转化规律进行了研究。通过室内实验对研究区典型...
- 易军
- 关键词:宁夏引黄灌区稻田氮素迁移
- 黄河上游灌区稻田氨挥发损失研究被引量:20
- 2011年
- 采用密闭气室间歇式抽气法研究了黄河上游灌区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损失特征。结果表明,在水稻全生育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氨挥发量为N 27.6~94.1 kg/hm2,肥料氮损失率为16.4%~22.2%;不同施肥阶段氨挥发损失持续时间为10 d左右,氨挥发最大峰值均发生在施肥后2~3 d;分蘖肥后氨挥发损失量最大,损失量占全生育期损失总量的27.1%~37.0%。温度、光照、pH值是黄河上游灌区氨挥发的主要影响因素,稻田田面水铵浓度与氨挥发呈显著线性正相关。稻田氨挥发损失量随氮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与习惯施肥(N300)相比,减氮20%(N240)及有机肥和化肥配合施用(N240-1/2OM)均能有效减少稻田氨挥发损失,且这两个处理的水稻产量最高,是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最佳模式。
- 张惠杨正礼罗良国张晴雯易军王永生陈媛媛王明
- 关键词:稻田施肥氨挥发
- 宁夏引黄灌区水体污染现状及污染源解析被引量:38
- 2010年
- 随着点源污染的逐步控制,以农业生产为核心的农业非点源污染正在成为影响水体质量的主要因子。宁夏引黄灌区是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之一,农业生产较为发达,农业的高投入对当地水体环境造成不良影响。本文分析了2002~2007年黄河宁夏段监测断面和引黄灌区典型排水沟的水质情况,发现黄河宁夏段水质受农田退水、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影响较大,境内沿程断面水质污染逐渐加剧,水质出境断面比入境断面平均降低1个等级,说明黄河流经宁夏后水质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宁夏引黄灌区水体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NH4+-N、CODMn和BOD5,2002~2007年几种主要污染物浓度总体呈下降趋势,综合污染指数也呈总体下降趋势,但污染形势仍然严重。2007年宁夏引黄灌区主要排水沟水质为劣Ⅴ类污染水质,断面超标率100%,主要污染物为NH4+-N、CODCr、BOD5。针对黄河宁夏段水体污染状况,对宁夏引黄灌区水体农业非点源污染源进行解析,结果显示,TN、NH4+-N污染主要来自种植业,其次是养殖业和黄河取水;TP污染主要来自于种植业与养殖业,COD主要来自养殖业。农田退水携带的大量污染物是导致灌区水体恶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 张爱平杨世琦易军杨正礼
- 关键词:引黄灌区黄河水质非点源污染污染源
- 青铜峡灌区水稻田化肥氮去向研究被引量:26
- 2010年
- 青铜峡灌区是我国古老的特大型灌区和粮食主产区之一,灌区农田氮肥的过量施用已经导致化肥氮向水体流失.用15N示踪微区试验方法研究了青铜峡引黄灌区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化肥氮素去向.结果表明,施氮量为当地习惯施氮300kg.hm-2时,水稻吸收的化肥氮在籽粒中最多,氮肥的当季利用率为45.93%,吸收的土壤氮约占52.63%;作物中的回收率为27.90%,在0~90cm土壤中的残留率为23.31%,作物-土壤体系中的回收率为51.21%,氮肥的损失率为48.79%;氮肥除了被当季作物吸收和部分以矿质氮残留在土壤中外,灌区19×104hm2的水稻田化肥氮年流失量为2.78×104t,生产1000kg水稻(净籽粒),排放纯氮20.17kg;在0~90cm土壤层中均有化肥氮残留,残留化肥氮主要富集在表层0~30cm,在60~90cm检测到化肥氮,说明青铜峡引黄灌区在习惯灌溉量条件下,水稻田当季的化肥氮淋溶到90cm以下,成为浅层地下水的潜在污染源.
- 张晴雯张惠易军罗良国张爱平王芳刘洳亮杨正礼
- 关键词:灌区水稻田
- 宁夏引黄灌区水稻不同生育期吸氮特征分析
- 氮素是限制作物生长的重要及必需元素,但高氮肥投入引起的过剩氮素流失成为潜在的面源污染源.根据水稻生育期需肥规律确定最佳施用量,是保障水稻稳产前提下削减面源污染负荷的关键点.通过不同施氮量处理大田试验(0、210、240、...
- 张晴雯杨正礼张惠易军
- 关键词:宁夏引黄灌区水稻SP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