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佳军

作品数:20 被引量:74H指数:5
供职机构:重庆市人民政府更多>>
发文基金:重庆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政治法律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4篇政治法律
  • 3篇建筑科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矿业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2篇灾害
  • 6篇地质
  • 6篇地质灾害
  • 5篇自然灾害
  • 5篇救灾
  • 5篇防灾
  • 4篇防灾减灾
  • 3篇灾害防治
  • 3篇减灾
  • 3篇旱灾
  • 3篇防灾救灾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地质灾害防治
  • 2篇信息系统
  • 2篇应急处置
  • 2篇有害生物
  • 2篇孕灾环境
  • 2篇灾害管理
  • 2篇灾害损失

机构

  • 14篇重庆市人民政...
  • 6篇西南师范大学
  • 4篇重庆市人民政...
  • 1篇重庆大学

作者

  • 19篇方佳军
  • 6篇李林立
  • 6篇蒋勇军
  • 6篇况明生
  • 6篇曹晓林
  • 5篇何凌云
  • 4篇罗敬军
  • 3篇杨定中
  • 2篇冯绍国
  • 2篇高方立
  • 1篇张远瞩
  • 1篇杨建权

传媒

  • 4篇重庆行政(公...
  • 3篇中国减灾
  • 2篇中国地质灾害...
  • 2篇决策导刊
  • 2篇新重庆
  • 1篇城市公用事业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西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07
  • 4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7篇2003
  • 1篇1991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重庆大力防治地质灾害
2004年
面临严重的地质灾害,重庆市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减少灾害损失。他们制订灾害防治规划和预案,通过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工程治理,增强应急能力,开展地质灾害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方佳军罗敬军
关键词:地质灾害灾害防治预警
浅谈重庆公共洗车场的建设与管理被引量:1
1991年
每日进入重庆市的车辆约2万辆。如果每日入城车辆带入城市的泥土平均为5千克/辆,则每日带入城市的泥土高达100吨之多。为了保持车辆及城市的清洁和改善环境,建设公共洗车场至关重要。本文介绍建设公共洗车场的必要性、原则和可行性,以及基经营管理与保证条件。
方佳军
重庆市环境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
2003年
重庆市环境灾害管理信息系统是以环境灾害综合管理与科学决策为目标,在GIS平台上构建的具有一定系统结构、功能以及地学分析模型,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与GIS紧密结合的一体化系统。整个系统由领导层、管理层和基础层3个层次以及环境灾害数据库、远程通信管理、应用分析和决策支持4个主要模块组成,并通过一定数据接口,实现各种地学分析模型与GIS系统的紧密集成,并具有统一的用户界面。系统的建立将有利于重庆市对环境灾害进行有效的综合管理、监测并提供决策支持,从而减少区域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方佳军何凌云曹晓林杨定中
关键词:数据库决策支持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
重庆市自然灾害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从重庆市自然灾害情况和自然灾害信息管理现状分析入手,构建了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目标、整体设计和界面的开发。该市自然灾害管理信息系统主要由4个模块组成:自然灾害数据库模块、远程通信管理模块、应用分析模型库和决策支持模块四大部分,四大模块通过一定的数据接口连结,成为一体化系统,对市自然灾害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测,从而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经济损失。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方佳军何凌云曹晓林
关键词:自然灾害
重庆抗击百年大旱之后的反思
2007年
2006年,重庆市遭受了历史罕见、百年一遇的特大高温干旱灾害。重庆人民发扬“自强不息、团结互助、攻坚克难、志在必胜”的抗旱精神,军民团结、干群并肩,与特大旱灾进行了100多天艰苦卓绝的斗争,抗旱救灾及减灾自救取得了全面胜利。
方佳军
关键词:特大旱灾抗旱救灾干旱灾害
做好防灾救灾工作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安全屏障
2003年
"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风雾雹霜一害也,病一害也,火一害也"(《管子·度地篇》)。这充分说明我国古人对防治自然灾害的重要性早有十分深刻的认识。我们一定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切实做好防灾救灾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筑安全屏障。防灾救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涵盖了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也涵盖了更大范围的人群,包括受灾的困难群体。
方佳军
关键词:防灾救灾工作小康社会小康建设
进一步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被引量:1
2006年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十五”期间.重庆市多次遭受干旱、洪涝、风雹、雷电、低温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等侵袭.全市因灾死亡人口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
方佳军罗敬军
关键词:防灾减灾自然灾害地质灾害有害生物森林火灾受灾面积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重庆市自然灾害综合区划及评价被引量:22
2003年
从孕灾环境、自然致灾因子和承灾体3个方面选取区划指标,通过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分析,分别得到重庆市孕灾环境敏感度图、自然致灾因子危险度图和区域承灾体脆弱度图;将上述3幅图进行叠加分析,得到重庆市自然灾害区划的基本单元,然后对基本单元属性数据库的数据处理,根据拟定的区划原则,采用"自下而上"的区划定量分析方法并结合"自上而下"的区划方法对重庆市自然灾害进行区划,得到4个自然灾害区;从属性数据库中提取相关属性数据,得到每个自然灾害区的基本特征;最后,分别对每个自然灾害区的自然灾害、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情况进行详细的评价.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冯绍国方佳军高方立何凌云曹晓林杨定中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孕灾环境承灾体灾害评价
重庆市地质灾害研究被引量:10
2004年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文章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同时从地形地貌、降水、地下水、岩土体性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蒋勇军况明生李林立张远瞩方佳军何凌云曹晓林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措施
构建五大防灾减灾体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保障被引量:3
2006年
重庆是全国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自然灾害种类多、频率高、分布广、危害大、损失重。“十五”期间重庆市多次遭受干旱、洪涝、风雹、雷电、低温阴雨、地质灾害、森林火灾和有害生物灾害等侵袭,全市因灾死亡人口646人,房屋损坏323万间、倒塌80.18万间,农作物受灾面积5783.3千公顷、绝收面积857.1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46.75亿元 (占同期GDP的2.11%),其中农业经济损失 148.54亿元。努力构建农业防灾减灾。
方佳军罗敬军
关键词: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灾害损失防灾减灾抢险救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