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比较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比较单节段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早期临床疗效与影像学改变。方法自2008-08—2011-03对24例L4、5椎管狭窄症分别采用后路减压联合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A组)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B组)治疗。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A、B组VAS、JOA评分及ODI均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4、5相对椎间隙高度A、B两组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明显提高,两组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L3、4椎间活动度较术前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L4、5末次随访时椎间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椎弓根动态稳定系统(Dynesys)与后路椎间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相当,但前者内固定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可以提供足够的脊柱稳定性,延缓及防止相邻节段的退变。
- 樊友亮吴一雄胡辉东丁亮华陆佳俊黄小斐文会龙杨光
- 关键词:椎管狭窄症DYNESYS椎间融合
- 同期双侧全髋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
- 2009年
- 目的探讨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方法2000年8月至2005年3月,对10例(20髋)患者行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男6例12髋,女2例4髋;年龄26—60岁,病程1-28年(平均5年),术前镜关节Harris评分15—45分.平均28分.其中5例采用Smith—Peterson切口,3例采用后路Moore切口。手术时间为3.5-5.5h,平均4.sh.术中输血60-160mL,平均100mL。结果8例均获6个月~5年,平均18个月随访,髋关节术后Hams评分70-10分,平均85分,较术前平均提高57分(27—8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均无感染、肺栓塞、深静脉栓塞、假体松动、假体下沉及脱位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能独立行走,自理生活。结论同期双侧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充分的术前准备,慎重选择病例,严格的假体安装标准,有效地风险防范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黄小斐文会龙夏荣华胡辉东石荣坚吴一雄陈金福
- 关键词:股骨头缺血坏死双侧全髋关节置换术
- 基质金属蛋白酶9基因在骨肉瘤中表达及意义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情况,探讨它与骨肉瘤侵袭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对29例骨肉瘤和19例正常骨组织分别提取RNA行RT-PCR,观察各组MMP-9 mRNA转录改变,了解MMP-9 mRNA与骨肉瘤侵袭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与β-actin比值为0.39±0.12,在骨肉瘤组织中比值为0.78±0.04。两组间比较显示,骨肉瘤组织MMP-9 mRNA的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MMP-9在正常骨组织中呈低表达,而在骨肉瘤中的表达明显上调,MMP-9可能成为诊断或治疗骨肉瘤中一个有用的指标。
- 胡辉东文会龙陈金福夏荣华
- 关键词:骨肉瘤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男性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RA)患者骨量减低的相关情况及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9年5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常州市肿瘤医院诊治的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38例,年龄(64.39±9.44)岁,对照组为40例健康正常人群,年龄(63.53±8.14)岁。通过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正位腰椎(L1~4)及左侧股骨近端(包括FN、Troch、Ward、Total)骨密度;运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BAP、BGP、CTX;记录RA患者的ESR、CRP、关节肿胀及压痛数、RF以及CCP等情况。分析比较两组骨密度及骨生化指标的差异,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调查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类风湿关节炎组左侧股骨颈、整体髋骨BMD测量值较对照组减低(P<0.05);且类风湿关节炎组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骨生化指标方面,类风湿关节炎组CTX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BMI、CRP、DAS28-ESR及CTX与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继发骨质疏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014),DAS28-ESR>5.1(OR=21.433)及CTX>0.7 ng/mL(OR=25.875)是男性类风湿关节炎继发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男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同样易合并骨质疏松的发生,BMI、DAS28及CTX等危险因素应高度重视。
- 安晋宇文会龙高立波方晓辉李桂军高磊吴一雄胡辉东
-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骨质疏松骨密度骨生化指标高危因素
- Herbert中空螺钉与重建钢板治疗锁骨中段骨折效果比较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比较Herbert中空螺钉与锁骨重建钢板治疗成人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常州肿瘤医院骨科2015年6月~2016年2月锁骨中段骨折患者30例,其中15例行Herbert中空螺钉治疗(HS组),15例行锁骨重建钢板治疗(RP组)。比较两种治疗方式的手术时间、出血量、皮肤切口长度、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满意度,按照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评估临床疗效,同时行影像学观察。结果两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失血量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时术后1周两组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肩关节的Constant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S组患者手术满意率为93.3%,RP组患者手术满意率为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erbert中空钉治疗锁骨中段骨折的总体疗效与锁骨重建钢板相当,但前者创伤小、术中失血少、手术时间短,满足患者对美观的要求,操作简便安全,是治疗锁骨中段移位骨折的有效方法。
- 樊友亮吴一雄张长松陆佳俊文会龙张磊高立波胡辉东
- 关键词:锁骨骨折HERBERT螺钉重建钢板
- 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观察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63例胸腰段椎体骨折患者,行AF钉内固定及椎板减压,进行回顾分析和疗效总结。结果本组病例平均伤椎前缘高度恢复至正常椎体高度的96%,Cobb’s角由术前平均27°矫正到术后5°,椎管狭窄指数术前平均值为1.98±0.10,术后平均值为0.72±0.07。结论AF钉治疗胸腰段椎体骨折操作简单,疗效可靠,适合在基层医院广泛应用。
- 胡辉东文会龙陈金福夏荣华
- 关键词:AF钉胸腰段椎体骨折内固定
- 玫瑰树碱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凋亡及其机制的研究
- 第一部分玫瑰树碱抑制人类风湿性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生长致使其凋亡 目的:5,11-二甲基-6H-吡啶并[4,3-B]咔唑从乔木椭圆玫瑰树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抗炎和抗肿瘤的作用。本部分重点研究玫瑰树碱对人类风湿性关节炎...
- 文会龙
- 关键词:类风湿性关节炎
- 肱骨干骨折两种桥接系统固定方式比较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比较桥接系统杂合与双棒固定治疗肱骨干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本院应用桥接系统行手术治疗的肱骨干骨折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8例采用杂合固定(hybrid fixation, HF),19例采用双棒结构固定(double-rod fixation, DRF)。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随访及影像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HF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均显著低于DRF组(P<0.05),但是,HF组术中透视次数显著多于DRF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肩外展-内收、肘屈-伸活动度及ASES评分随时间推移均显著增加(P<0.05)。在术后1个月时,HF组的肩外展-内收、肘屈-伸活动度及ASES评分优于DRF组(P<0.05),但术后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术后骨折复位质量优良率,HF组为77.78%,DRF组为89.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显示HF组骨折愈合时间显著早于DRF组(P<0.05)。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均未见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结论]相较与双棒桥接系统固定,杂合式桥接系统治疗肱骨干骨折的医源性损伤更小,更有利于骨折愈合。
- 安晋宇李桂军高立波文会龙胡辉东吴一雄
- 关键词:肱骨干骨折
- 尺骨鹰嘴截骨双钢板法治疗肱骨髁间骨折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肱骨髁间骨折中,应用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21例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结果术后对所有经治病例进行随访6~18个月,根据cassebaum法,对肘关节功能进行评定,优8例,良10例,可2例,差1例。结论经鹰嘴入路双钢板固定治疗肱骨髁间骨折对机体损伤小,有利于患肢早期功能锻炼,疗效满意。
- 文会龙夏荣华黄小斐胡辉东
- 关键词:双钢板固定肱骨髁间骨折
- 关节镜下保留残端自体胭绳肌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保留残余柬支以及断端纤维进行前交叉韧带重建的方法及意义。方法关节镜下证实前交叉韧带损伤62例,其中部分束支断裂18例,完全断裂38例,韧带松弛6例。对前交叉韧带部分损伤的束支或韧带松弛者予以保留,对完全断裂的残端不做清理,采用自体胭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股骨端采用RigidFix固定,胫骨端采用IntraFix固定。结果62例患者全部获得随访,术后随访4~24个月,平均12.4个月。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47—61(53.2±6.0)分,末次随访91—98(94.7±3.7)分,提高41.5±2.3分;Lachman试验阴性59例,弱阳性3例。结论保留残端重建前交叉韧带有助于移植肌腱再血管化、爬行替代和本体感觉建立,有利于维持膝关节稳定性。
- 杨光陈文栋文会龙夏铭阳胡辉东
- 关键词:残端前交叉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