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硝普钠促进静脉移植BMSCs向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迁移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观察硝普钠能否促进静脉移植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向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大鼠结肠的迁移。方法:分离培养4、’,6-二脒基-2-苯基吲哚盐酸(4’,6-diamidino-2-phenylindole,DAPI)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免疫复合法建立UC大鼠模型,1、2组UC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DAPI标记BMSCs的细胞悬液,2组细胞悬液还含0.2 mg/kg体重的硝普钠。移植后第7、14天各处死5只大鼠,取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结肠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分别计数各组DAPI标记BMSCs在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结肠的细胞数。结果:移植第7、14天,2组结肠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均明显高于非溃疡部位(P<0.01);移植第7天,2组溃疡及非溃疡部位的阳性细胞数均高于1组(P<0.05)。结论:静脉移植BMSCs的同时给予硝普钠能促进BMSCs向结肠溃疡部位的迁移。
- 陈晓云徐艳华姜蓉汪维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硝普钠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体内的迁移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 hymal stem cells,BMSCs)静脉移植后在体内的迁移。方法:SD大鼠分为A组[免疫结合TNBS/ethanol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和B组(正常大鼠),均尾静脉注射1ml荧光标记的BMSCs。移植后第3、7、14d各处死5只,取材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BMSCs在骨髓、肺、肝、脾以及消化道内分布,测定荧光的积分光密度(Integral optical density,IOD)值。结果:BMSCs移植后多分布于血管丰富器官,7d时肺内荧光IOD值最高,14d时骨髓内IOD值最高,但无统计学意义。14d时,A组结肠的IOD值高于同组其余消化道各段以及B组结肠(P<0.05)。结论:静脉移植的BMSCs早期主要分布在血供丰富的器官中,迁移至受损结肠的BMSCs高于正常结肠。
- 段征徐艳华陈小云汪维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
- 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的分布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数量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移植于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模型,探讨BMSC移植的最适数量。方法:分离培养、DAPI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免疫复合法建立大鼠UC模型,分A、B、C组分别经尾静脉注射1×106、5×106、1×107个DAPI标记的BMSCs。移植后第7、14d各处死5只大鼠,取结肠做恒冷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记数各组DAPI标记BMSCs在病灶部位和周围正常部位的细胞数。结果:移植7、14d,各组均见BMSCs分布于结肠黏膜,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明显高于非溃疡部位阳性细胞数(P<0.05)。移植7、14d,B组损伤部位的荧光标记细胞多于A组(P<0.05),但B组与C组间差异不明显。结论:经静脉给UC大鼠移植BMSCs的最适数量为5×106个。
- 陈晓云徐艳华姜蓉汪维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
- 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促进炎症性肠病肠道组织修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1年
-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 徐艳华陈晓云汪维伟
-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间充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移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方法分离、培养、鉴定大鼠MSCs,并以DAPI标记第3代MSCs。将大鼠随机分为3组,A、B组采用免疫复合法诱导UC模型,C组为正常对照组。A组移植标记的MSCs,B组移植PBS。移植后3、7、14 d各组均处死大鼠5只,取结肠组织,光镜观察病理变化,荧光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的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标记细胞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表达。结果 MSCs生长迅速,呈均一的成纤维样细胞,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45。移植后7、14 d,A组结肠的修复明显优于B组;移植后3 d,A组结肠即可见移植细胞,至14 d时最多(P<0.05);移植后7、14 d,A组少量移植细胞表达CK。结论 MSCs移植可促进UC大鼠损伤结肠的修复;部分MSCs可分化为结肠上皮细胞,参与损伤的修复。
- 徐艳华李敏刘俊姜蓉汪维伟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细胞分化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修复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观察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病变的修复.方法:分离培养、荧光标记SD大鼠BMSCs.A,B,C组大鼠制作UC模型,D组为非模型组.4组大鼠均经尾静脉注射1 mL液体:A组为生理盐水;B,D组为BMSCs;C组为加表皮生长因子(EGF)的BMSCs.移植后3,7,14 d各处死5只大鼠,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标记BMSCs在结肠的分布,光镜观察结肠病变以及TNF-α和IL-10的表达.结果:移植第3日各组均可见BMSCs分布于结肠黏膜,病灶处多于正常结肠黏膜.移植第14日,B,C组结肠BMSCs高于D组(P<0.05);与A组比较,B,C组结肠黏膜高表达IL-10,低表达TNF-α,其黏膜损伤修复程度也明显优于A组.B,C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移植BMSCs可促进UC大鼠结肠损伤的修复.单次给予EGF不能促进BMSCs向病灶的迁移和损伤的修复.
- 段征陈晓云徐艳华姜蓉汪维伟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溃疡性结肠炎
- 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
-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属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 disease,IBD),呈慢性、反复发作性。近年来,UC发病率呈逐渐增长的趋势,目前对UC的治疗尚无特异、有效...
- 徐艳华
- 关键词:骨骼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大鼠骨髓溃疡性结肠炎流式细胞仪检测镜下观察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大鼠肝纤维化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3
- 2011年
- 研究显示,小鼠肝纤维化模型中给予一定数量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能减轻肝纤维化程度,但也有研究持否定观点。本研究通过研究BMSC尾静脉移植后在纤维化肝脏的定位、分化来说明BMSC在肝纤维化大鼠的影响及其机制。
- 周伟陈鹏飞吴小翎姜蓉徐艳华
- 关键词:干细胞肝硬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12
- 2012年
-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后对实验性肝纤维化大鼠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直接贴壁法分离纯化雄性SD大鼠BMSCs;将30只雌性SD大鼠分为3组:正常组、肝纤维化模型组和BMSCs移植组,模型组和BMSCs移植组经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CCL4),每周3次,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建模8周后,BMSCs移植组经尾静脉移植2×106个BMSCs,3 d后再次移植相同剂量的BMSCs,12周后处死各组大鼠,取外周血,分离血清,检测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白蛋白(ALB)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VG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和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中Ⅰ型胶原(TypeⅠcollagen,ColⅠ)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TGFβ1和Smad3 mRNA的表达。结果 BMSCs移植组较模型组大鼠肝组织纤维化程度明显加重;BMSCs移植组ALT和AST水平较模型组明显升高(P<0.05),ALB水平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ColⅠ和GFAP在模型组和BMSCs移植组纤维条索中有大量表达,BMSCs移植组中ColⅠ和GFAP mRNA及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和BMSCs移植组中TGFβ1和Smad3 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且BMSCs移植组中TGFβ1和Smad3mRNA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 BMSCs移植可加重大鼠肝纤维化,BMSCs通过上调TGFβ/Smad信号传导通路的TGFβ1和Smad3的表达促进肝纤维化的进展。
- 周伟陈鹏飞吴小翎姜蓉徐艳华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移植肝硬化转化生长因子Β1
-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肌成纤维母细胞的体内诱导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在不同疾病模型中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取大鼠股骨和胫骨,采用全骨髓差异贴壁法分离纯化BMSCs,并体外传代,取第3代BMSCs,经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抗原,并对其进行成骨、成脂诱导。将35只SD大鼠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A组)、肝纤维化模型组(B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C组)、BMSCs肝纤维化移植组(D组)和BMSCs溃疡性结肠炎移植组(E组),每组7只。B组和D组大鼠经皮下注射40%四氯化碳复制肝纤维化模型,建模8周后,D组大鼠通过尾静脉移植经DAPI标记的大鼠BMSCs 1×106个;C组和E组大鼠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溶液灌肠,复制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灌肠后24 h,E组大鼠通过尾静脉移植DAPI标记的大鼠BMSCs 1×106个。于移植BMSCs 2周后处死所有大鼠,取B组和D组大鼠肝组织,经HE、VG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变化;取C组和E组大鼠结肠组织,经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所有组织经免疫荧光法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BMSCs在肝脏和肠道的分布,并观察α-SMA的分布。结果 BMSCs表达CD29、CD166和CD90,不表达CD45,并可进行成骨、成脂诱导。B组和D组大鼠肝组织建模10周后可见大鼠肝索排列紊乱,在门脉区有大量的胶原纤维增生,形成假小叶;C组和E组大鼠结肠可见黏膜增厚,形成溃疡,黏膜及黏膜下层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DAPI标记的BMSCs主要分布在D组大鼠肝脏纤维条索中,并同时表达α-SMA;而E组大鼠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中可见DAPI标记的BMSCs,这些细胞同时也表达α-SMA。结论 BMSCs在肝纤维化大鼠肝脏和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中均可分化为肌成纤维母细胞。
- 周伟徐艳华吴小翎姜蓉陈鹏飞
-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肝硬化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