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晓尹

作品数:5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盆地
  • 2篇南缘
  • 2篇大地构造意义
  • 1篇地壳
  • 1篇地幔
  • 1篇地幔热柱
  • 1篇新生代
  • 1篇选区评价
  • 1篇印度-亚洲大...
  • 1篇油气
  • 1篇油气资源
  • 1篇增生
  • 1篇增生作用
  • 1篇山岩
  • 1篇塔里木盆地
  • 1篇塔里木盆地西...
  • 1篇塔西南
  • 1篇逆冲
  • 1篇盆地构造
  • 1篇前第三系

机构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中国地质科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长安大学
  • 1篇西北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国土资源
  • 1篇中国地质调查...

作者

  • 5篇徐晓尹
  • 3篇蔡志慧
  • 2篇曹汇
  • 1篇王玉林
  • 1篇桂宝玲
  • 1篇程木伟
  • 1篇黄学猛
  • 1篇张波
  • 1篇姜正龙
  • 1篇刘池洋
  • 1篇许刚
  • 1篇张喜梅
  • 1篇陈丽
  • 1篇李孝军
  • 1篇杨有星
  • 1篇许志琴
  • 1篇陈希节
  • 1篇吴怀春
  • 1篇杨兴科
  • 1篇季丽丹

传媒

  • 1篇地质论评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学前缘
  • 1篇地质通报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08
  • 1篇2005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西南缘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及演化过程被引量:3
2016年
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位于青藏高原与塔里木盆地的结合部位,以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变形特征,是研究青藏高原与塔里木关系的理想对象,也是塔里木油气成藏的重要潜力区。本研究主要通过野外考察、卫星图片解译以及重点地震剖面解释,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和田地区逆冲体系的结构及变形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且在前人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时限。我们认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由几个逆冲岩席组成,这些逆冲岩席皆形成在中新世之后,并且形成时间由南到北逐渐变新。我们采用了平衡剖面恢复手段对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的变形程度及演化过程进行推理。指出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新生代上地壳缩短率为36%-38%,且主要发生在中新世以来。塔西南盆山结合带东段逆冲体系的形成是新生代印度亚洲两大板块碰撞事件远程效应产生的结果。
徐晓尹蔡志慧何碧竹杨有星程木伟何翠
关键词:塔西南
热力构造的概念分类特征及其研究进展被引量:26
2005年
热力作用是与应力、重力相类同的一类地质作用力。以往对其研究多有忽视,近年来研究进展较大。热力作用是盆地发育演化和改造的主要因素,随着大陆动力学研究的深化,大陆垂向热力作用及其热力构造陆续被发现。对目前尚无公认统一分类方案的热力构造,根据现今构造、地貌形态分为三类:正向穹窿型、负向塌陷型和边隆核陷型;按岩浆-热力作用影响深度等分为五种类型:(古)地热异常群集区、表浅层火山喷发-热液活动-浅成斑岩侵入型、热力背斜(热穹隆)型、中深层侵入型(含壳内热柱型)、地幔热柱型。深度分类的第二类表浅层火山喷发-热液活动-浅成斑岩侵入型又可再分为许多亚类:火山-热力管道、环状断裂、破火山口和火山塌陷、中浅成侵入型(含变质核杂岩和浅层热穹隆)、隐伏热力构造。热力背斜(热穹隆型)实际为中成或中浅成岩浆侵入型;中深层侵入型多在盆地基底或中下地壳内活动或造山带内产出,可称为地壳热异常柱,在地壳内分布规模不大,盆地下部一般难以直接见到,要依靠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技术手段来确认;岩浆岩体侵入的深度不一,热力构造类型和发育程度不同;地幔(或地壳)热柱型影响深度最大,没有明显的地貌显示,要依靠深部构造岩石学、地球物理学等间接研究方法确认。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研究应该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盆地深部多层结构研究发现热力构造区多具有明显的垂向极低电阻率值区和壳内低阻层,应为地壳热异常柱,有其特殊的热力作用环境。盆地深部热力作用与热力构造的复杂性和较强烈活动性,对盆地能源研究与评价及煤油气铀成矿成藏的勘探评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
杨兴科刘池洋杨永恒季丽丹赵亮韦振权徐晓尹
关键词:热力作用地幔热柱盆地构造
保山地体寒武纪基性火山岩及其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6
2017年
保山地体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有关保山地体的岩浆作用研究大多集中在中生代及新生代,针对古生代岩浆作用的讨论较少。对云南省保山邦迈地区蒲满哨群中变质基性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Sm-Nd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这些变质基性岩可分为2组:一组为斜长角闪岩,另一组为黑云斜长角闪岩。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为536.7Ma,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形成时代为532.0Ma。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玄武安山岩,黑云斜长角闪岩的原岩为碱性玄武岩。稀土和微量元素配分曲线及多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显示,二者分别具有富集型大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背景认为,保山地体邦迈变质基性岩为洋脊俯冲的产物。在新元古末期—早古生代,保山地体与拉萨地体、喜马拉雅地体等类似,皆位于冈瓦纳大陆边缘,且共同经历了增生造山过程。
徐晓尹蔡志慧陈希节李化启曹汇黄学猛段向东
关键词:青藏高原东南缘变质基性岩增生作用冈瓦纳
华北东部前第三系油气资源及选区评价
陈建军姜正龙刘华王玉林王德建张喜梅许刚李丙喜李孝军陈丽张波吴怀春胡新友高慧徐晓尹桂宝玲
《华北东部前第三系油气资源及选区评价》为中国石化胜利油田有限公司委托中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廊坊分院进行的综合性研究课题,是国家油气战略选区的一部分(XQ-2004-03-06),该课题收集了大量的基础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资源
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中新世高钾碱性岩的成因机制与大地构造意义被引量:4
2017年
塔什库尔干地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北缘,帕米尔高原东北部,是中国境内唯一属于帕米尔弧形构造带的地区。然而,对于东北帕米尔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的研究相对青藏高原主体的研究薄弱得多。我们对东北帕米尔塔什库尔干地区新生代岩浆岩的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塔什库尔干新生代岩体中锆石U-Pb年龄约为10 Ma。所有样品显示高钾、碱性特征:K_2O(4.39%~11.86%)、AR值为3.07~6.36及A/CNK为0.57~0.81,为高钾碱性岩。塔什库尔新生代高钾碱性岩相对亏损Nb、Ta、Zr、Hf、Ti等高场强元素。岩石具有高的Sr/Y比值,Eu异常不明显。富集LREE,(La/Yb)_N=40.26~287.59。这些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塔什库尔干高钾碱性岩可能来源于榴辉岩相加厚下地壳。岩石的ε_(Hf)(t)为-0.83^-8.90,范围较大,说明其源岩物质主要来自地壳。推测新生代印度—亚洲大陆碰撞后,印度板块持续向北推进引起帕米尔地壳快速增厚,由于地壳增厚不均以及喀喇昆仑断裂的向北扩展作用,在中新世中期塔什库尔干地区局部范围内岩石圈重力失稳并发生垮塌,下地壳发生部分熔融形成高钾碱性岩浆。
徐晓尹蔡志慧许志琴曹汇
关键词:印度-亚洲大陆碰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