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元昌

作品数:67 被引量:161H指数:7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四川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CT
  • 11篇肿瘤
  • 11篇穿刺
  • 9篇CT定位
  • 9篇CT引导
  • 8篇胰头
  • 7篇胰头癌
  • 7篇立体定向术
  • 6篇植入
  • 6篇射频
  • 6篇射频消融
  • 6篇皮穿刺
  • 6篇消融
  • 6篇经皮穿刺
  • 5篇胰腺
  • 5篇植入治疗
  • 5篇螺旋CT
  • 5篇肝脏
  • 4篇脑立体定向
  • 4篇肝癌

机构

  • 61篇成都军区总医...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2篇简阳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成都军区

作者

  • 65篇徐元昌
  • 19篇顾明
  • 19篇王开祥
  • 18篇郭爱华
  • 14篇赵铁军
  • 13篇关静
  • 11篇杜军武
  • 10篇袁树斌
  • 8篇何乾文
  • 6篇柯振武
  • 6篇马宗黎
  • 5篇黄之杰
  • 5篇黄竹
  • 5篇白小红
  • 5篇胡朝芬
  • 4篇姚庆安
  • 4篇唐娟
  • 4篇陈琪
  • 3篇何次
  • 3篇张丙印

传媒

  • 14篇西南国防医药
  • 10篇西南军医
  • 7篇成都军区医院...
  • 5篇功能性和立体...
  • 3篇四川医学
  • 2篇介入放射学杂...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疼痛医学...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肝胆外科杂志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国微创外科...

年份

  • 2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3篇2003
  • 4篇2002
  • 4篇2001
  • 5篇2000
  • 3篇1999
  • 1篇1997
6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前联合—后联合间线与体表听眦线相关性探讨被引量:3
2001年
目的 探讨 AC— PC间线与体表 MC线之间的关系 ,为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 CT定位提供一条体表扫描基线。方法 分析 90例 X线脑室造影头颅片 ,测量 AC— PC线与 MC线之间的夹角 ,确定 CT定位扫描基线。并用此基线对一组锥体外系疾病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术前 CT定位 ,观察定位效果 ,验证可靠性。结果  AC— PC线与 MC线的夹角为 7°~ 13°(9.92 5± 1.2 4)°。 AC- PC线与 MC线向前开放 10°角的角边线 (MB线 )基本平行。本研究中 CT治疗组靶点命中率为 91.8% (脑室造影组 87.3% ) ;随访观察 CT组的总有效率为 95 .3%。结论  1体表 MB线与颅内 AC- PC线呈恒定的平行关系 ;2脑立体定向颅内靶点毁损术治疗锥体外系疾病 CT定位时 ,可用 MC线向前开放 10度角边线 ,即体表MB线作为扫描基线。
徐元昌顾明柯振武郭爱华王开祥
关键词:立体定向神经外科CT定位
多排探测器CT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优越性被引量:1
2004年
关静徐元昌郭爱华王开祥胡朝芬何次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肝脏疾病中的应用
2000年
目的 探讨螺旋CT在肝脏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使用螺旋CT,对59例肝脏疾病患者进行双期、多期螺旋扫描。结果 1.小肝癌动脉期呈高密度,门脉期呈低密度;2.巨块型肝癌:动脉期呈以高密度为主的混合密度,门脉期呈低密度;3.转移性肝癌门脉期是典型的“牛眼征”;4.血管瘤动脉早期强化不明显,动脉期呈团块状强化,平衡期和延迟扫描呈等密度。结论 以2.0~3.0ml/sec速度注射造影剂,分别于25~30秒和70~85秒作双期扫描,对肝脏疾病的检出率和定性诊断能力是非常有价值的。
徐元昌王开祥郭爱华马宗黎
关键词:肝脏新生物CT
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缓释化疗粒子和125I粒子联合间质插置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和优势。方法纳入16例因各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手术的肺癌、肝癌和直肠癌复发病人,利用TPS将病人CT或MRI影像进行三维立体数字化影像重建,根据肿瘤部位、大小以及周围组织情况,精确制定等剂量曲线和放射粒子、化疗粒子治疗计划,在CT或B超引导下根据治疗计划进行肿瘤穿刺,将125I粒子和化疗粒子植入到预定位置。结果所有病人治疗过程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术后1、3、6个月肿瘤体积较术前均有明显变化(P值分别为0.04、0.02和0.04)。6个月时有效率81.25%,6个月生存率100%,12个月生存率87.5%。结论放疗粒子和化疗粒子相互有增效作用,它们的联合间质治疗具有创伤小,副作用少,安全性高,疗效显著的特点。
赵铁军徐元昌杜军武黄竹易飞云
关键词:实体肿瘤缓释化疗粒子间质治疗
深入开展影像质量管理必须正确理解影像质量管理用语被引量:1
2000年
影像质量管理的重要性,已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国内影像质量管理工作已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人以为质量管理只要条件选准,照片照好就行了。但怎样才能照好一张片子,它涉及到哪些环节?不少人并未真正了解。究其原因,是因为对质量管理缺乏正确的认识。因此思路愈来愈窄,办法愈来愈少,严重影响了像质量的深入开展。为进一步提高对全面质量管理的认识,我们选择了一些有关影像质量管理的用语。
胡朝芬徐元昌马宗黎
关键词:影像质量管理
CT引导腹腔神经丛毁损术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观察CT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125I粒子植入对晚期胰腺癌疼痛的治疗效果。方法:169例晚期胰腺癌患者,在CT引导下行腹腔神经丛乙醇毁损联合胰头病灶植入125I粒子治疗,分别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CT检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及胰腺病灶的变化。结果:在治疗后5天、15天、1个月和3个月,患者的疼痛评分和疼痛缓解率明显改善,部分患者治疗后3个月的病灶明显缩小,治疗过程和治疗后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上腹腔神经丛毁损联合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的癌性疼痛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
徐元昌赵铁军乔赞峰杜军武杨筱斌
关键词:胰腺癌腹腔神经丛疼痛
脑立体定向术CT定位在治疗锥体外系疾病中应用
1994年
本文报告了我院采用 CT 与立体定向相结合,在 CT 图像上直接进行丘脑腹外侧核(VL)和苍白球(Pa)定位,治疗帕金森氏病、扭转痉挛、舞蹈病的初步结果。治疗结果证实了脑内某些神经核团 CT 定位的可行性。CT 定位较 X 线脑室造影定位缩短了手术程序,减少了手术创伤。而且 CT 的分辨率高图像清晰;与脑标准解剖图谱可比性强,易于推导出靶点的位置;同时图像直观,易于识别内囊等重要结构,避免了手术损伤,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本方法是一种简便实用的脑深部核团 CT 定位方法,能提高立体定向术治疗椎体外系疾病。
徐元昌顾明袁树斌郑小燕
关键词:CT
奇静脉食管窝及后纵隔隙的CT研究被引量:2
1995年
作者基于80例(男67例,女13例)正常成人胸部CT片,对奇食窝及后纵隔隙的形态、大小、位置进行了观测。正常奇食窝的内缘形态可分为尖角、杆状、平头、右突等四型,此与奇赢脉、食管在后纵隔隙内排列的形式有关。后纵隔隙为一狭窄的不规则形腔隙,在右肺动脉层面,其前后径平均为2.03cm±0.46cm(1.1~3.5cm),左右径平均为2.06cm±0.58cm(1.0~3.6cm);作者还观察了46例原发性支气管肺癌及13例食管癌的CT片,探讨了奇食窝填塞、变窄、不规则右突及后纵隔隙扩大的原因。
严代全何乾文顾明徐元昌伍修菊
关键词:CT
CT定位治疗锥体外系疾病初步探讨被引量:1
1993年
用 CT 确定 VL 及苍白球内侧部位置.通过21例正常人从忱骨大孔向上57.35±4.39mm 轴向扫描所得解剖图像.与脑标准切面联合间线上4mm 水平切面解剖结构相一致。此层面中线FM—大脑大静脉池中点长度为23.43±1.79mm(21~26),该线中点旁12.25±1.68mm 为 VL。从基准面向下6mm 扫描,中线旁17~20mm、VL 前6~6.5mm 为苍白球内侧部。临床应用15例,靶点一次命中率为90%。与30例脑室造影定位组对照(靶点一次命中率88.6%),两组坐标值及靶点命中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0.10)。提示 CT 可代替脑室造影定位,且具有更多优越性。
袁树斌胡威夷陈礼刚曾几俊高明光何毅顾明徐元昌何乾文姚庆安
关键词:立体定向术CT神经系统疾病
CT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头癌被引量:16
2013年
目的探讨CT引导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治疗胰头癌的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2012年8月,16例胰头癌在CT引导下采用经皮经胃(10例)或经皮经肝经文氏孔(6例)穿刺胰头癌植入125I粒子,术后1、3个月进行CT随访。结果 16例125I粒子植入全部成功,植入粒子12~38颗,平均23.5颗,放射性粒子分布良好,间距均<1.5 cm。穿刺过程中无一例并发症发生。6例出现一过性血淀粉酶升高120~195 U/L(正常值为25~100 U/L)),未经特殊处理2~3 d后转为正常,无胰漏发生。术后发热4例,体温均<38.0℃,未经处理第2天恢复正常。未发生胃肠道漏,经肝脏穿刺患者未出现肝功能异常,穿刺针道无肿瘤种植性转移。右上腹和腰背部疼痛缓解(术后VAS评分3~7分,平均4.5分),患者食欲增加。术后3个月患者均生存;术后1、3个月行上腹部增强扫描,3个月时肿瘤CR 2例(12.5%),PR 10例(62.5%),SD 3例(18.8%),PD1例(6.2%)。结论对晚期胰头癌失去手术机会者,胰头癌合并有全身性疾病不能承受手术治疗者,以及不能承受化疗和体外放射治疗者,经皮穿刺125I粒子植入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徐元昌赵铁军乔占峰杜军武
关键词:经皮穿刺CT引导胰头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