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彭志强

作品数:37 被引量:109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市番禺区中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卫生厅资助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7篇入路
  • 12篇手术
  • 10篇内镜
  • 9篇锁孔
  • 8篇解剖学
  • 7篇远外侧入路
  • 7篇外侧入路
  • 6篇动脉
  • 5篇外伤
  • 5篇内镜辅助
  • 5篇颈静脉孔
  • 5篇颈静脉孔区
  • 5篇骨瓣
  • 5篇侧入路
  • 4篇乙状窦
  • 4篇手术入路
  • 4篇锁孔入路
  • 4篇锁孔手术
  • 4篇颅脑
  • 3篇蛋白

机构

  • 16篇广州市番禺区...
  • 13篇南方医科大学
  • 10篇广州市番禺区...
  • 5篇广州医学院第...
  • 5篇东莞市人民医...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广州中医药大...
  • 1篇暨南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番禺区人民医...
  • 1篇广东省公安边...

作者

  • 37篇彭志强
  • 12篇何永垣
  • 11篇付万新
  • 11篇田广永
  • 9篇徐达传
  • 4篇康春华
  • 4篇陆永建
  • 3篇谢锐滔
  • 2篇段永畅
  • 2篇石小田
  • 2篇徐如祥
  • 2篇欧阳林
  • 2篇李少华
  • 2篇黄天华
  • 2篇郭杵强
  • 2篇吴敏玲
  • 2篇梁志榕
  • 2篇孙卫文
  • 2篇柳浩然
  • 1篇曹国彬

传媒

  • 7篇中华神经医学...
  • 4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中国微侵袭神...
  • 3篇国际医药卫生...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东医学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现代诊断与治...
  • 1篇广州医药
  • 1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1
  • 5篇2010
  • 3篇2009
  • 6篇2008
  • 7篇2007
  • 2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星形细胞瘤中错配修复基因HMSH2蛋白表达的改变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探讨HMSH2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50例星形细胞瘤组织和10例正常脑组织标本中HMSH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正常脑组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中HMSH2蛋白缺失率分别为0、33.3%、65.2%。结论HMSH2蛋白缺失率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和恶性程度有密切相关,可能在星形细胞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彭志强陆永建何永垣孙卫文李巧薇
关键词:星形细胞瘤HMSH2免疫组化
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式疗效的比较
2005年
目的分析比较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手术效果。方法采用双孔引流加单孔扩大术、双孔引流冲洗术、单孔引流冲洗术等手术方法进行疗效比较。结果三种术式均有良好的效果,其中双孔引流冲洗加单孔扩大术为最佳术式。结论老年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宜采用双孔引流冲洗加单孔扩大术的手术方法。
谢锐滔林伟峰韩镇奇彭志强
关键词:老年人慢性硬膜下血肿
锁孔翼点入路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微解剖研究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依照翼点锁孔入路探讨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形态学特点,从而为利用该入路手术处理与前交通复合体相关的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模拟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操作,在手术显微镜下对15例(30侧)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成人湿性头颅标本进行解剖,观察前交通动脉复合体的显露情况,并进一步地对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各组成部分进行形态学观察并获取相关数据。结果经翼点锁孔入路可完整显露前交通动脉复合体。大脑前动脉均由颈内动脉发出,与对侧大脑前动脉借前交通动脉相接。Heubner回返动脉为大脑前动脉水平段发出的穿通动脉中最粗大的血管,其起点多位于近侧3 mm及远侧3 mm范围内。在大脑前动脉水平段3~5 mm及其中1/3段少有穿通支发出。大脑前动脉、前交通动脉及其分支的外径、长度及其起源均存在众多差异。结论利用翼点锁孔入路手术治疗与前交通动脉复合体有关的疾患具有可行性,术者在术前必须充分把握该复合体复杂的解剖学特征。大脑前动脉水平段近侧3~5 cm及其中1/3段可作为前交通动脉瘤手术时临时阻断的部位。
付万新徐如祥彭志强康春华付万新徐如祥彭志强康春华
关键词:翼点入路锁孔前交通动脉复合体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侧裂区损伤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3年
何永垣彭志强
关键词:颅脑损伤侧裂区损伤大骨瓣开颅术手术方法
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人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结果(1)在不磨除颧弓上缘的情况下,内镜的引入使得颞下锁孔人路对该区域的暴露更为完全,可同时显露对侧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深部穿支动脉。(2)动眼神经和后交通动脉间隙、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间隙是非常重要的解剖间隙。(3)后床突和岩尖的磨除有利于术野的暴露。(4)内镜下定位应采用多种定位标识联合使用。包括骨性结构,例如内耳道口等。结论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视野暴露更完全,创伤更小,实用价值明显。
柳浩然彭志强吴海权徐利民辛续伟韩冬
关键词:颞下锁孔入路内镜
针灸治疗在颅脑损伤早期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早期,针灸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颅脑损伤致昏迷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给予针灸治疗,疗程4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变化、治疗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及治疗前、术后第1、3、7天的血清S-100B蛋白及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GCS评分均较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后,实验组GO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两组NSE、S-100B蛋白含量均出现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验组的下降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针灸治疗可提高颅脑损伤患者的GCS、GOS评分,降低血清NSE、S-100B蛋白的浓度,具有促醒及改善预后的作用。
郭杵强张毅敏彭志强
关键词:针灸颅脑损伤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B蛋白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神经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的应用解剖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为神经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取10例(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采用耳后“C”形切1:3,切口长度约6cm,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乙状窦前缘与后半规管平面的水平距离为:右侧(9.1±1.3)mm,左侧(9.6±1.8)mm。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人路可显露岩斜区的一些重要结构,清晰显示脑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结论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道后唇均可以作为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定位岩斜区及其周围结构的标识。
彭志强田广永何永垣徐达传
关键词:手术入路乙状窦迷路锁孔神经内镜
枕下远外侧入路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以枕下远外侧入路探讨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学特征,为利用该入路手术治疗颈静脉孔区病变提供形态学基础。方法模拟枕下远外侧入路,手术显微镜下对10例福尔马林固定的成人头颈部标本和10例成人颅骨及寰椎标本的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和观测。结果骨性颈静脉孔形态、大小多变。在保留枕髁的前提下,切除颈静脉结节、颈静脉突、寰椎横突及部分后弓和侧块可以充分显露颈静脉孔内外口。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之间存在硬膜或骨性分隔,在入颈静脉孔处,两者之间存在大约2.0mm的间隔。JF区的血管与神经关系复杂。在2例标本中,两侧小脑后下动脉与舌下神经的关系并不对称。右侧乙状窦大者占60%,高位颈静脉球的出现率占20%。结论熟悉JF区的显微解剖有利于手术中保护重要的神经和血管。
付万新徐如祥姜晓丹彭志强
关键词:枕下远外侧入路颈静脉孔显微解剖
内镜下远外侧髁后锁孔手术入路至岩下斜区的应用解剖学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为内镜下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治疗岩下斜区及周围疾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10具尸体头标本于乳突后作纵向"S"型、约7 cm长头皮切口,上缘起自乳突中点向后2 cm处,下界至C2水平。做直径约2 cm的骨窗,牵开小脑半球,内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内镜下可以观察到后组脑神经的出颅部位,包括颈静脉孔和舌下神经管内口,此外,还可以显露脑干腹侧面的结构及椎动脉的末端。神经与血管间复杂毗邻关系亦可得以显示;骨窗外缘至颈静脉内口的距离为(1.75±0.29)cm。结论内镜的使用,可缩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的骨窗;副神经的脊髓根及颈静脉孔内口均可以作为经远外侧枕髁后锁孔入路内镜下岩下斜区结构的定位标识。
彭志强田广永徐达传付万新
关键词:内镜岩斜区锁孔远外侧入路
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临床解剖研究
2011年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解剖学特点,为颈静脉球部位的外科手术提供理论指导。方法显微镜下解剖15具经福尔马林固定乳胶灌注的成人头颅标本颈静脉球部位.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部位的结构特点及神经走行关系;在5具干颅骨标本上观察颈静脉球内侧壁的骨性标志。结果颈静脉孔内口、颞骨颈静脉突、枕骨颈静脉突、硬脑膜及经该部位穿行的Ⅸ、Ⅹ、Ⅺ颅神经共同构成了颈静脉球内侧壁;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白前上往后下做一弧形斜线,斜线的前下位置为神经部,为神经纤维束穿行部位;后上部位为静脉部位,颈静脉球壁与颞骨岩部及硬脑膜紧贴;舌咽神经走行在前上位置,多数有岩下窦的开口将之与迷走神经分隔,中间有条索状的纤维组织分隔。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在颈静脉球内侧壁走行关系密切,本组有26侧(86.67%)舌咽神经与迷走神经之间有硬脑膜间隔,4侧(13.33%)硬脑膜间隔不明显。迷走神经和副神经无明显间隔穿人颈静脉球内侧壁,多数迷走神经与副神经容易区分;舌下神经经舌下神经管走行在颈静脉球内侧壁的下方。结论颈静脉孔内口、颞骨岩部的部分骨质、枕骨的部分骨质、后组颅神经、硬脑膜及静脉壁共同组成颈静脉球的内侧壁,了解该部位的解剖学特点能够对颈静脉球部位手术提供理论指导,减少手术并发症。
田广永段永畅石小田于巧莲彭志强黄美贤徐达传
关键词:颈静脉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